黨衛軍第三十四志願擲彈兵師

黨衛軍第三十四志願擲彈兵師,這支部隊被當作荷蘭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其不僅要對抗國外的盟軍,還要對付國內的敵人。

簡介

該師最初由荷蘭的本土防衛部隊“尼德蘭國土守衛隊”(Landwacht Nederland)在1943年3月組成,後於同年10月併入黨衛軍,該名為“尼德蘭國土風暴”。
該師的標誌為“狼之鉤”
武裝黨衛隊第34”尼德蘭國土風暴”志願擲彈兵師其前身是“尼德蘭國土風暴”本土防衛隊,然後再一步一步地發展為武裝黨衛隊的第34個師,雖然其戰鬥史波瀾不驚,而且也沒多少閃光點,和一個普通的民兵師沒什麼分別,但是其唯一的不同,就是它的成員大部分都是荷蘭人,在荷蘭人的心目中,這支部隊的象徵意義不容忽視。

部隊名稱

1943年3月12日:尼德蘭國土防衛隊第一擲彈兵團
1943年10月16日:武裝黨衛隊“尼德蘭國土風暴”擲彈兵團
1944年11月1日:武裝黨衛隊“尼德蘭國土風暴”志願擲彈兵旅
1945年2月10日:武裝黨衛隊“尼德蘭國土風暴”志願擲彈兵師

歷任指揮官

1943年3月11日,區隊長維克托·克納普(SS-Oberfüher Viktor Knapp)
1944年4月1日,一級突擊大隊長德爾赫特(SS-Obersturmbannfrüer Deurheit)
1944年5月11日,旗隊長馬丁·科羅瑟(SS-Standartenführer Martin Kohlroser)

戰史

“尼德蘭國土風暴”防衛隊的組建

尼德蘭國土防衛隊於1943年3月12日開始組建,這支部隊被當作荷蘭防禦體系的一部分,其不僅要對抗國外的盟軍,還要對付國內的敵人。尼德蘭國土防衛隊與尼德蘭斯本土防衛隊(Nederlandse Landwacht)不是同一個組織,前者是一個純粹的軍事單位,後者則僅僅是一支警察部隊。在1943年10月16日,該部隊改名為“尼德蘭國土風暴”本土防衛隊,其由荷蘭志願兵組成,駐紮在Den Bosch,Vught,Roermond and Hoogeveen。
很多荷蘭人志願參加這支部隊,尤其是在1944年。這些人會被給予工作(在當時來所就等於錢)、房子、食物,並且不用參加勞動大隊(Arbeitseinsatz,這個是一個強制勞動組織)。而且這支部隊被確定用作本土防禦後,大部分士兵都不用擔心會被派往東線,雖然防衛隊不是一支黨衛軍部隊,但其使用黨衛軍的軍規和屬於黨衛軍警察部門的管轄範圍。這些人穿著武裝黨衛隊的野戰服,但又不使用其各種標誌,不過德國軍官和曾在東線服役的老兵被允許配帶黨衛軍的標識。
NSB(荷蘭國家社會主義運動)的領袖安頓·穆瑟特對這支部隊的組建大力支持,而且提供一切可以提供的幫助。通過防衛隊的組建,NSB成員有機會武裝自己,穆瑟特希望這樣能有效地減少自1943年開始不斷增加的對荷蘭合作者的襲擊。在“尼德蘭國土風暴”防衛隊以前,像1940年的黨衛隊“西方”旗隊和1941年的“尼德蘭特”志願擲彈兵營這樣的部隊都很好地成為了新荷蘭軍隊的一員。
穆瑟特和他的成員們,尤其是NSB的武裝組織NSB警衛部門(WA),非常踴躍地參加這支黨衛軍部隊。而黨衛隊部門和勞特卻希望新的志願者能補充到“維京”師和武裝黨衛隊第三裝甲軍中去。因此,勞特給了NSB一個措辭強烈的通告:“Wir kriegen so die ganzen wehrhaften Nazionalsozialisten der NSB in die Hand der SS”(我們必須保證所有健全的NSB國家社會主義者都聽從黨衛隊的命令!)
不過幸運的是勞特把防衛隊當作了一支私人部隊來對待,否則會有更多的荷蘭人會被送到東線戰場當炮灰。在後來在荷蘭境內與盟軍的戰鬥中,勞特一直都控制著勞特戰鬥群的指揮權,而且還把防衛隊編進了他的部隊。
這些防衛隊員(他們現在已經被稱為擲彈兵了)於1943年5月3日開始,第一個分隊在同一個月的30日向希特勒宣誓效忠。在1943年10月,“尼德蘭國土風暴”本土防衛隊已經擁有了2400人的兵力,在一年之後更達到了3400人。大部分的新志願者都是NSB的成員。一開始勞特並不願意這樣,他希望能有更多的非NSB成員的志願者加入,但在1944年,他改變了他的主意。勞特擔心非NSB志願者會在盟軍進入荷蘭時對抗德國人,所以在1944年,他希望能提高可信賴的NSB志願者在防衛隊員中的比例。
1944年9月,防衛隊的兩個營被派往比利時前線(第三個營仍然留在Roermond訓練)。這些部隊都缺乏裝備和訓練,而且幾乎沒有戰鬥經驗。防衛隊被派往參與比利時北部阿爾伯特運河的防禦。第一營駐紮在Merksem,第二營在Hasselt。他們在這裡與荷蘭伊蓮娜公主旅對抗,很明顯他們根本就不能抵抗他們在盟軍的同胞,並且在1944年10月被迫撤離戰線,重新回到了Veluwe一帶。

阿納姆

在1944年9月17日盟軍冒險的“市場花園”行動開始時,防衛隊第三營仍然在Hoogeveen訓練。在得到“所有沒有任務的戰鬥部隊必須前往對抗盟軍部隊”的命令之後,德國指揮官決定把第三營派往阿納姆。這些部隊同樣缺乏訓練且裝備落後,他們被編組為第三“尼德蘭國土風暴”擲彈兵團(約4個連,大約600名士兵),並且接受9SS的指揮,在1944年9月18日其在一級突擊大隊長赫爾曼·迪夫的指揮下正式編入了9SS。
由於該團缺乏重武器和戰鬥經驗,9SS指揮官哈爾舍最初把其作為預備隊。在1944年9月18日他把該團加強到斯派勒戰鬥群。該團在20日晚上至21日的清晨,從Hoogerveen騎腳踏車陸續到達前線。該團於到達的同一天被命令轉移到Betuwe參與Elst周邊的防禦。不過在9月25日,該城被皇家陸軍第43“魏塞克斯”步兵師奪取。

武裝黨衛隊“尼德蘭國土風暴”志願擲彈兵師

從1944年11月1日開始,防衛隊改組為武裝黨衛隊“尼德蘭國土風暴”志願擲彈兵旅,正式成為了武裝黨衛隊的一員。除了原有的三個營組成新的第83團,還加強了由黨衛隊“諾德蘭”警備營組成的84團和補充了一些新的志願者。這些新志願者大部分是“尤德風暴”(NSB的青年組織)的成員,在得到新武器後,這個旅被投入到瓦爾河和萊因河的防禦中去。
1945年2月10日,原來的擲彈兵旅被改組為武裝黨衛隊的第34個師(以下簡稱34SS),但是師級的規模卻不符合實際的戰鬥能力,34SS甚至沒有一個旅的戰鬥力。儘管這樣,34SS還是接到了頂替第7“Fallschirmer”團的命令,該團在萊因河岸陷入了困境。34SS的83團部署在繆斯河和瓦爾河後的Betuwe和Bommelerwaard區域,而84團則防禦de Veluwe(在荷蘭中部的一片大森林)和在萊因蘭附近的一條沿著萊因河的狹長地帶。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德國在Betuwe泛濫帶的防禦力量。34SS面對的是伊蓮娜公主旅,皇家陸軍第49步兵師和一些加拿大部隊。荷蘭伊蓮娜公主旅的出現造成了一系列奇異的事情,據說一些34SS的成員甚至在敵人的部隊中發現了自己的親友。
雖然越來越多的34SS士兵被投入到Betuwe前線,但是他們卻仍然未能獲得德國人足夠的信任。大部分情況下,34SS都不會發動較為冒險的進攻,因為他們覺得自己在開闊地帶並不能獲得充足的來自德國人火力掩護。
儘管如此,34SS還是在1945年2月23日第一次獲得了德軍方面的炮火支援,對Tiel的盟軍發動了一次勇敢的攻勢(Tiel是在前一天被盟軍攻占的,當時守城的並不是34SS的部隊),34SS的士兵們成功攻占了一個在Zetten附近的堅固據點,那天的德國軍方電台新聞中報導了這次攻勢,這是荷蘭志願兵獲得的為數不多的來自德國人的讚揚之一。英軍第49步兵師哈勒姆郡營在這次戰鬥中損失了31名士兵。
2月25日,盟軍在瓦爾河和繆斯河的部隊得到了一個比利時旅的支援,由於德軍指揮官只把34SS當作是一個步兵團,所以34SS在Betuwe地域橋樑的防禦部隊得到了德國人的坦克和炮兵的支援。
3月6日,一隊34SS士兵(約為一個營)再次向Tiel的盟軍發動攻勢,但是在3月8日,所有進入Tiel的34SS士兵都被殲滅,其餘的人撤回。3月13日,穆瑟特視察了34SS的部隊,並在"Betuwe"的工廠"de Betuwe"檢閱部隊。在3月15日到3月22日,34SS多次向Tiel發動進攻,但都遭到了失敗。在3月份的餘下日子裡,34SS再也沒有發動大規模攻勢,但也有一定的損失,而且出現了逃兵。
在整個4月份當中,34SS不斷受到盟軍的壓力,在4月18日在Tiel受到了比利時軍隊的大規模攻勢,但34SS在德國人的幫助下守住了陣地。同時在4月23日荷蘭伊蓮娜公主旅也在Bommelerwaard區域發動了針對Hedel方向的大規模攻勢,並最終攻占了Zaltbommel,至4月底,德國人基本被趕出Bommelerwaard區域。4月25日,敗退下來的德國361國民擲彈兵師退往34SS的大本營Betuwe,使得Betuwe的營房出現了緊張。在此其間,德軍和盟軍雙方短暫休戰,德國方面趁機加強食物和各種其他補給的儲備工作。

最後的日子

34SS的最後時刻中有一件令人注意的暴力事件,這都是在德國人占領下的Veenendaal發生的。當荷蘭的德國軍隊投降後,Veenendaal仍然被一些德國部隊和34SS的一支小分隊控制,Veenendaal是在已被解放的荷蘭領土中一小塊由德國人控制的土地。直到1945年5月9日下午,該村的人們仍然在等待他們的解放者。在那個時刻之前雙方仍然在相互射擊,34SS的防衛隊員並不打算放棄。在5月7日,一隊34SS的部隊還炸掉了de Vaartbrug橋,這很可能是為了防禦的需要(其中一個士兵因爆破發生的意外而身亡)。在同一天,一小隊來自Wageningen的反抗軍在這裡與34SS的部隊發生了戰鬥。他們一開始以為Veenendaal像荷蘭的其他地方一樣已經解放了。當他們進入Veenendaal去找他們其中一個在占領其間躲在這裡的同志時,他們發現自己的想法錯了。在一場突然發生的戰鬥中,3名抵抗軍戰士被打死,其中一個人很有可能時受傷被俘後被34SS的士兵殺死的。
Veenendaal是最後一個荷蘭反抗軍與荷蘭武裝黨衛隊志願兵發生衝突的村莊,但並不是唯一一個。不顧風險和粗心的行動導致了反抗軍在戰爭的最後時刻蒙受了不必要的損失,尤其是在5月5日在Leersum發生的一次衝突。在那裡德軍已經投降,但是與荷蘭反抗軍之間仍然有不少摩擦,最嚴重的一次正是發生在5月5日,國內武裝力量(Binnenlandse Strijdkrachten,簡稱BS,由伯哈德王子領導的反抗軍)殺了一名34SS士兵。那天早上BS的成員在一間當地工廠搜尋武器,一些34SS和國防軍的成員發現了武器並準備交給BS成員,但是其中一名BS成員卻錯誤地認為黨衛軍成員準備攻擊他們,他向其中一名34SS士兵開槍射擊,34SS和德國人立即還擊。結果3名BS成員在這次無謂的戰鬥中喪生。而後來德國人的報復行動中,多名BS成員被俘虜,並有4人被槍決,其他的人被布拉斯科維特茲將軍(General Blaskowitz)救了。當時將軍剛好開車經過,德國人準備在灌木叢中槍決剩下的人,這位德國將軍立刻讓這些人走,從而阻止了更激烈的流血衝突。

34SS的投降

由克羅斯準將指揮的皇家陸軍第49“北極熊”步兵師接到了解除位於Elst、Veenendaal、Doorn和Amerongen一帶的34SS部隊武裝的命令。在5月7日,克羅斯準將和34SS的指揮官,當時已經是黨衛隊區隊長的馬丁·馬克西米利安·科羅瑟在Doorn會面,克羅斯要求3000名34SS士兵必須解除武裝並在Elst接受檢查,科羅瑟拒絕了,他希望能攜帶武裝行進至戰俘營,不過後來克羅斯揚言要使用武力解除武裝,科羅瑟才無條件接受了克羅斯的要求。在5月10日,34SS的士兵們被陸續運送到一塊在Elst屬於“德·伊克爾坎普”青年招待所的休耕地接受檢查。從那裡開始,34SS的全體成員將徒步行進幾天,目的地是“德·哈爾斯坎普”戰俘營。
在整個投降過程中,34SS的士兵們都非常合作,就像之前達成共識的那樣,所有武器被解除並接受英軍的檢查。但是當克羅斯要求黨衛隊軍官必須交出他們的佩槍時,黨衛隊軍官提出了抗議,因為國防軍軍官並沒有這樣被要求,那么他們為什麼要交出佩槍呢?不過當克羅斯出示了倫敦新聞的插圖時,他們啞口無言。這張報紙刊登了在死亡營中令人震驚的景象。黨衛隊軍官非常不贊同對那些恪盡職守的人的指控,他們認為他們,黨衛隊的戰鬥部隊,根本就不知道有大屠殺這回事,科羅瑟在1945年5月16日給克羅斯的一封信中表示了對這種意見的贊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