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育紅

黨育紅

黨育紅是“唐山抗震救災模範紅二連”當年從廢墟中救出的“黨氏三姐妹”之一。

基本信息

簡介

黨育紅 黨育紅

黨育紅的人生之旅是在5歲時發生重大轉折的。奧地利的漢斯和蘇珊夫婦,這對奧中友協的創始人,婚後一直沒有生孩子。蘇珊1974年起擔任奧地利新聞社的編輯和秘書。她的丈夫漢斯·施耐德爾是格拉茨著作家協會會員,1979年出版了一部內容豐富的長篇小說,會義大利、英國、法國、西班牙等4國語言。

1980年8月8日,蘇珊女士專程來唐山參加收養中國孤兒的交接儀式。當她抱起這個胖乎乎、活潑可愛的小女孩時,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她在會上致詞說:“孩子名叫黨育紅,她會永遠叫這個名字,讓她永遠記著,她是中國人,她的出生地是唐山。長大以後,如果她願意回中國來,我們將尊重她個人的選擇。”

黨育紅作為中奧友誼的安琪兒,遠渡重洋,跟著母親蘇珊來到了詩一般的維也納,為了更好地照料、培養女兒,蘇珊竟辭去了她熱愛著的工作,直到孩子長大,她才又去上班。

其他信息

漢斯夫婦遵守著他們的諾言,沒有給黨育紅改名,只是按奧地利人的習慣,在名字後面加上父名,叫育紅·施耐德爾。

對於幼年初到他鄉的印象,而今的黨育紅早已記不清。如今的黨育紅居住在維也納貝德倫斯特區普萊士巷,已加入奧地利國籍,是唐山大地震後4000餘名孤兒中唯一定居外國的女孩子。黨育紅在維也納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養和學校教育,進了維也納時裝大學攻讀時裝設計專業,課餘時間還學習音樂、舞蹈,補習中文。她已能獨立設計時裝,蘇珊常常向別人誇讚女兒:“你們看,我女兒手多么巧!”

的黨育紅是維也納的一家家具設計銷售公司當銷售人員。她的母親蘇珊也為女兒不能說很好的漢語感到一點遺憾,但她一再對記者強調:只要有機會,育紅很願意學習漢語,只是在維也納沒有那么好的漢語學習環境,而她又必須面對很實際的生活問題。育紅說維也納有很多中國公司,他們非常需要會說漢語的工作人員。她憧憬有一天能來中國工作,最好是半年住在維也納,半年生活在北京。這樣,她就能經常和姐妹們見面了。

在唐山地震孤兒中,人們談論得最多就是“黨氏三姐妹”。地震發生時,她們都只是出生幾個月的嬰兒,救援者循著哭聲找到了她們,從瓦礫中把她們一個個抱了出來。沒有一個親人來認領她們,也沒有一個人知道她們是誰家的孩子,她們的姓名也是黨給她們的……而今天,“黨氏三姐妹”生活在幸福和快樂之中。

2008年5月20日,記者趕到了老領導、當年曾和戰友們在唐山大地震的廢墟中救出了三名女嬰的北京軍區某部原政委吳蘭恩家,與老人和他的養女黨育苗一起為在這次大地震中遇難的人們祈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