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紅學校

育紅學校是河北省政府在石家莊建立的一所專門安置培養唐山地震孤兒的學校。學校籌建於1976年8月底,於1984年結束工作。育紅學校設有高中部、國中部、國小部和幼稚園。為了安排好孩子們的生活,學校辦了食堂、浴室、洗衣房、理髮室、醫務室、縫紉組。課外活動場所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室、圖書室、航模室、文娛室等。

基本信息

創建背景

育紅學校育紅學校

1976年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毀滅性大地震,成千上萬的唐山孩子在瞬間失去父母,變成了孤兒。為了減輕唐山人民的負擔,使他們能夠一心一意抗災,河北省政府決定在石家莊建立一所“育紅”學校,專門接收地震中的孤兒。1976年8月底學校開始籌建,從選址到學生報到不足半個月,時間非常緊。市領導召開會議,要求從各區局抽調一批德才兼備、富有愛心的人員到學校工作。育紅學校於1984年結束工作。

概況

育紅學校的孤兒育紅學校的孤兒

育紅學校位於市中心的橋東區長征街北段13號,占地面積117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68平方米,於1976年9月8日建成開學。
育紅學校是在中共河北SW、省ZF和石家莊SW、市ZF的親切關懷和直接領導下,在全市各行各業的積極支持下建成的。當時,市人事部門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從171個單位為學校選調了263名幹部、教師、保育員、醫生等。橋東區發動了57個居委會連夜趕製出幾百套被褥;建安路辦事處居民、栗村國小和平安北大街第二國小師生承做了幾百個枕芯;服裝廠晝夜加工了幾百套服裝,建築工人日夜施工整理房屋、校舍,還新建了3300平方米的教學樓;商業、糧食部門準備了充足的生活和學習用品。從籌建到接收第一批孤兒進校僅用了15天的時間。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設施

為了安排好孩子們的生活,學校辦了食堂、浴室、洗衣房、理髮室、醫務室、縫紉組。課外活動場所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室、圖書室、航模室、文娛室等。

育紅學校教學樓:育紅學校教學樓位於漯西公路以北黃泛區農場文化區。該樓占地面積1000平方米,總投資48萬元。

高中宿舍樓:高中宿舍樓位於漯西路以北黃泛區農場文化區。該樓占地面積1100平方米,總投資46萬元。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全民健身文化體育場所1個,對工人文化宮進行了整體改造,占地50餘畝的綠色公園已投入使用,為職工娛樂休閒創造了條件。

創辦詳情

為了這些孩子,全社會都動起來了。學生宿舍是由原來的工人政治學校改建的,教學樓、澡堂、食堂等設施是新建的;學生的被褥是街道上的大娘大嫂自發組織起來縫製的;生活用品是新採購的,包括了所有大家能想到的東西,甚至連女孩子扎小辮的頭繩、發卡都準備好了;附近學校的學生也趕來幫忙打掃衛生、裝枕心,學校里一片繁忙的景象。我的任務是給孩子們採購圖書,籌建圖書室。教職工們分工合作,有條不紊地按期完成了任務。
9月8日是第一批孩子到來的日子,除一部分人去車站接站外,剩下的老師們把床鋪好,生活用具一一歸位,然後站在宿舍門口等著迎接他們。晚上8點多,孩子們來到了他們的新家。只見他們排著長長的隊伍,大的拉著小的,穿著長短不齊的衣服,每個孩子的左胸前都掛著一個小布條,上邊寫著孩子的名字。有一個姓毛的小姑娘穿著一件大人的白襯衣,下擺拖到了腳脖子上。孩子們都不說話,只是茫然地東張西望,眼神呆滯。看到這種景況,老師們都禁不住掉下了眼淚。
把孩子們分到各宿舍後,發現護送孩子的一個唐山的女同志還抱著個嬰兒,便急忙上前詢問,那個女同志說:“這也是個孤兒。”聽了趕緊把孩子接過來,抱在懷裡,這個孩子只有幾個月大,身上只穿了一件小背心。唐山的同志告訴我,孩子可能是因為餓,總是哭鬧。當時我們根本沒想到會有嬰兒,沒有準備嬰兒的奶粉和生活用具。巧的是我自己有個差不多大的孩子,正在哺乳期,於是我趕忙用我的乳汁餵她。這孩子真是餓壞了,大口大口地吃著,吃飽之後,還仰起小臉,沖我咧開嘴笑。這一笑,勾起了我心裡濃濃的母愛,我把她緊緊地抱在懷裡,親了又親。這個嬰兒就是黨育紅,當時只有6個月大。她和另外兩個孩子因為太小,不知道真實姓名,學校就給她們起了新名字,叫黨育紅、黨育新黨育苗。後來,領導及時派人買來奶粉和嬰兒用品,並從全市各幼稚園抽調了一部分有經驗的保育員和教師專門照顧接收的幾個嬰兒。
那個年代物資貧乏,但國家對這些孩子卻十分慷慨。孩子們到來後,由早就等候著的新華服裝廠的師傅們給他們量體裁衣,連夜加班趕製,第二天,做好的新衣服就送到了學校;所有的被褥全都是用新布新棉花縫製而成;學校被定為全額撥款單位,實行供給制,學生們很少吃粗糧,而且不定量,充足供應,充分體現了國家對他們的關心。
就是在這樣優越的環境下,初來乍到的孩子們情緒仍然波動很大。由於地震的驚嚇和失去父母的痛苦,他們的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他們想家、想父母,晚上睡覺害怕,只要颳風、打雷,孩子們都以為是地震,都會慌亂地從屋裡跑出來,要經過老師的百般勸慰才肯回屋休息,甚至有的小孩必須由董玉國校長陪著才敢睡覺。還有的孩子因為想家自己偷偷跑出去,要沿著鐵路徒步回唐山,被老師們在幾十里外的正定縣城找了回來。為了穩定孩子們的情緒,學校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組織他們看電影、參觀華北烈士陵園。孩子們到校的那天恰逢中秋節,學校特意買來了月餅、水果、糖塊發給他們。儘管旅途勞頓,到校後又經過了量體裁衣、洗澡及其他活動,一直進行到很晚才回宿舍,但有的孩子仍然是整個晚上都沒睡著。聽值夜班的老師說,他們一直流著眼淚,拿著分到的月餅、水果祭拜親人。聽了這些,老師們難過得哭了。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全心全意照顧這些孩子,真正負起當父母的責任。在育紅學校工作的8年中,老師們很少同自己的家人一起過節,每個節日都是和孩子們一起度過,就連春節也不例外。
在老師們的關心下,孩子們總算在新家裡安定了下來。接下來,老師們的工作重心又對準了孩子們的教育,學校不僅要關心他們的生活,還要關心他們的教育,要把他們培養成社會的棟樑之才,要讓他們德、智、體全面發展。學校里物資豐富,學生們不知不覺養成了浪費的習慣,一頓飯下來,泔水缸里就堆滿了饅頭、米飯,讓人看了很心疼。針對這種情況,學校開展了提倡節約的教育活動,採取多種措施,及時糾正了學生們的不良習慣。由於教學樓正在建設,有一段時間的課程是在宿舍里進行的。學生們的思想一時很難收回來,有的孩子為了逃課,在院子裡和老師玩起了捉迷藏,有的乾脆爬到瓦房頂上不下來,讓老師們費盡了心思。董校長曾經回憶說,那段時間,房上的瓦片經常被踩壞,換過幾千塊。教學樓施工完畢後,學生們進入寬敞明亮的教室上課,教學生活逐漸步入正軌。

受社會關注

唐山孤兒在石家莊育紅學校的生活和學習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全國各界的朋友有的帶著慰問品來慰問,有的寄來慰問信,還有文藝團體前來進行慰問演出。從四面八方送來的慰問品中有鞋墊、手絹、書籍,還有瓜子、花生等等,每一份慰問品都飽含著全國人民對這些孩子的濃厚情誼。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南京市雙塘國小通過鐵路託運過來兩棵鬱鬱蔥蔥的雨花台的小松樹,祝願唐山小朋友像小松樹一樣健康長大;山東魚台縣實驗國小的學生為黨育新、黨育紅、黨育苗、劉文濤、呂曉強5個小朋友寄來了專門繡制的小圍嘴兒。隨著各大新聞媒體的報導,育紅學校被作為開放學校向世界友人開放,很多外國朋友也來參觀慰問。
育紅學校設有高中部、國中部、國小部和幼稚園,陸陸續續共接收了650多個孩子,最大的16歲,最小的6個月。在這8年中,老師們看著小不點們一點點長大,學走路、學說話、快樂成長,看著大一點的孩子由少年變青年,有的被送進部隊,有的考上大學,早已把這些孩子當作是自己的親骨肉、心中寶了,他們早就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這些老師永遠牽掛的孩子。在育紅學校工作的這8年,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國家對百姓的關心、社會對孤兒的幫助,以及學校全體老師對孩子們真心真意的付出,還有孩子們對老師們的深深的情誼,這是我這一生都難以忘記的。 .

校長爸爸

育紅學校董爸爸育紅學校董爸爸

80歲高齡的董玉國從千里之外的石家莊趕赴唐山,終於見到了30年來時時牽掛的孩子們———當年石家莊育紅學校的上百名唐山地震孤兒。“今天100多個孩子來看您了,我們的老校長,我們的爸爸,我們衷心感謝您!”一見到恩師,地震孤兒王健偉立刻跑上來抱住老人深情地說。董玉國與孩子們擁在一起,更是激動不已。猶如骨肉重逢的熱烈場面,讓觀者無不動容。

在見面現場,同學們把董玉國老人圍得水泄不通。董玉國激動不已,一個個孩子挨個看過去,一聲聲地答應著,“我和這些孩子感情太深了,6年的時間我們都在一起啊,這些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和孩子們見上一面,沒想到今天如願了。”
當年把孩子們送走後,董玉國曾擔心過他們的生活。“現在看到孩子們生活得很幸福,我這顆心徹底放下了,真高興啊。”董玉國老人說,以前這些孩子們管他叫董老師或董書記,今天大家叫他董爸爸,讓他很激動,“這一聲爸爸,千金難買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