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美坑村建於唐宣宗大中八年(854)至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屬皖南革命老區之一,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美溪口革命烈士墓就坐落在該村。美坑村有6個村民小組,246戶,總人口951人,耕地面積1279畝,水田面積 876畝,旱地178畝,山林面積14442畝,主要農作物為水稻,還有就是就是一些茶葉和蠶桑等經濟作物,200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5000餘元左右。現有黨員37名,(女黨員7名,男黨員30名)柯村鄉穿村而過。
美溪廣生堂
美溪廣生堂,坐落在黟縣美溪鄉美坑村,占地面積(門面寬9.8 X 23.3)228.34平方米,建築分前後廳,為三進間磚木結構。前廳上置天井式密閉穹頂,四緣設有迴廊、美人靠;下為藥鋪櫃檯。後廳為居家休閒用的客廳和書房。房東李任畢及侄子李文堯,世代書香,其父李繼松, 號茂軒,一生行醫,且廣濟好施。凡鄉間貧民求醫問藥,皆分文不取,至今在四鄉百姓中仍留有口碑。
李任畢的父親李繼松,在過去的戰爭年代,和母親林淑蓮多次掩護、支援過我黨我軍的領導同志,曾為楊明、劉奎等領導的地下黨游擊隊送米、油、藥品、布匹、大紅馬,為部隊傷病員療傷治病等,解放後尚保存有當時游擊隊頒發的“立功證”,並由國家民政部門授予“堡壘戶”稱號。
1935年秋,柯村暴動後的一個夜晚,蘇維埃主席寧春生和寧月生來到“廣生堂”,林淑蓮熱情地為他倆起灶做飯,打洗臉水,並拿出自己男人的衣服給他倆換。飯後,每人送了30塊銀元,而後趁著夜色未退,護送他倆從洪星湘口轉祁門方向去了。
1944年深秋,太平小河裡地方有一位青年(是隨劉奎新四軍來美溪的),在遭到國民黨匪兵槍擊後,躲在美溪村西花塘塢。一天,李繼松愛人林淑蓮去那裡鋤蠶豆草,偶然從水溝里發現他。她問明情況後,於夜間引入家中,囑男人為他清洗傷口,敷藥包紮,當時那青年右臂上的傷口已潰瘍,生蛆。接著用雞蛋炒飯給他吃了,並送他5枚銀元上路。
1947年6月的一天,新四軍劉奎、楊明等四人住在“廣生堂”。夜裡,村口突然出現國民黨保全團的隊伍,隨之崗哨遍布,全村戒嚴。劉、楊決定連晚轉移。凌晨兩點,李繼松吩咐林淑蓮打開後門,領著他們越過菜園地,悄悄地下了村邊的小河,沿著河床趟水摸黑走了2公里多路出村,而後從朗坑折向橫塘過鹽卡河,從一條山道取捷徑插往祁門。望著同志們安全脫險的背影走遠了,才帶著一身潮濕和倦意歸來。事後,林老太太說:“當時要是漏出一點風聲,整個村、整個游擊隊就沒有了。”她以勇敢和機智,一次又一次地掩護、接送我黨我軍的幹部戰士,從未失誤過。
1946年農曆6月,劉奎、楊明同志率領的沿江支隊分別駐在宏潭的五溪山,美溪的十二塢、打古嶺一帶。時值盛夏,暑氣難當,部隊多有染疫。當時,應部隊邀請,李繼松與她的愛人林淑蓮一道多次於夜間輾轉營地為傷病員治病療傷,同時還接濟部隊蔬菜如乾筍、乾醃菜、辣椒粉、蘿蔔絲等。解放戰爭的四年里,她支援了游擊隊100匹布,100雙襪,100公斤鹹鹽,1200公斤菜油,1000萬元紙幣,並送給劉奎同志一匹大紅馬。直到“文革”前,她還保存著當時游擊隊發的立功證。
解放後,“廣生堂”藥號易名為“美溪藥店”。男老仍坐店行醫,後因工作需要,調往柯村鄉人民醫院當醫生。1962年因病去世,享年69歲。1985年民政部門授予他們家“堡壘戶”的光榮稱號,並定期發給生活優撫費,直到1992年林老太太終老,享年90歲。他們的兩個兒子解放後,一個就讀北京大學法學系,一個就讀安徽醫學院,畢業後都參加了工作,如今兒孫滿堂,家道安康,日子過得十分美滿幸福。
美坑村的由來
作為鄉間的自然村,黟縣美溪鄉美溪村歷史上曾是人文、自然景觀俱佳的文化古村,人煙數千,文風昌盛。村中高牆深院,塾館、牌樓、祠廟林立;村周古木參天,綠蔭草地;林泉叮咚,鶯飛鹿鳴……可謂富甲一方的山中福地是也。
據查考“義門美溪李氏家乘”:“源發庾嶺之巔,有天池三,池水不涸不溢,意上其華池而下,其尾閭耶出自丹崖紫壁,故曰赤水,澄潔甘冽,汲萬灶而溉千畝,故又曰美水,而美溪因以名焉。”村依水名,而水則源於林起。據說美溪初時,此地還是一片未開墾的處女地,最早遷徙到此落戶的先民們,見這裡到處都是光禿禿的石壁山,只長茅草柴伙不長樹,於是採取用糯米粥調和黃泥,爾後用竹箕挑到山壁上,擇平宕倒一畚箕粥泥,栽上一根小樹苗,就這樣年復一年,這些小樹苗後來漸漸地長大成林。他們在這塊土地上世襲相守,繁衍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以咬定青山堅忍不拔的生存理念,苦心經營和守住這些林子。至今美溪村社屋前的古驛道旁,還保留了清代崇禎年間民間的封山禁碑,碑雖殘缺,但仍能從中剔出“禁上樹打損株木並折帶生枝”這樣內容完整細緻的句式,有落款“吉日五大分 李廷芝、廷會 等”字樣,可見,對林木的保護不僅村堂族家要管,村民農戶也可以根據需要在自己經營的山場地塊單獨立碑,且內容自定。舊時該村還規定,村民生火做飯或燃薪取暖,只能到樹林裡揀回死柴和扒拾樹木的落葉等。勤勞樸實的美溪人勵精圖治,經歷過多少代人的艱辛努力和付出,不僅親手栽下林子,還克勤克儉地守住林子,才使美溪成為今天山青水秀的江南明珠。
而“美坑村”一說,則是解放後行政區劃之後的行政村名,是將“美溪”與距村五里之外的“朗坑”兩自然村村名分別取首尾各一個字合成命名。美溪村曾是解放後美溪區委機關、美溪人民公社、美溪鄉政府的所在地,其區名、社名、鄉名皆典出此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