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縣柯村
黟縣柯村簡介:黟縣柯村鄉“皖南蘇維埃政府舊址”距黟縣城50餘公里,坐落於山高林密的清溪河與東坑河
交匯的深山盆地,為皖南深山區戰略要衝。1934年,柯村鄉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秋季糧食幾乎絕收,但當地地主仍殘酷地向農民逼租。值此,中共太平縣委認為暴動的時機已到,遂於當年8月21日深夜至22日凌晨,由100多位黨員組織上萬農民舉行了著名的“柯村暴動”。10月,皖南蘇維埃政府在柯村鄉成立,政府舊址就設在“柯氏宗祠”內。11月下旬,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在方誌敏的率領下,12月18日從石台縣進入柯村休整,受到了柯村民眾的熱烈歡迎,方誌敏也對皖南蘇區作了重要指示,柯村暴動的成功與皖南蘇維埃政府的建立,在閩浙贛土地鬥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1934年7月,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為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衝破國民黨對中央蘇區的圍剿,決定將尋淮洲、樂少華、粟裕等領導的紅七軍團改編為北上抗日先遣隊,從瑞金出發,向閩浙贛皖諸省國民黨後方挺進。同年11月,北上抗日先遣隊奉命進到蘇區德興的重溪休整,同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繼續擔負抗日先遣隊的任務,從1934年11月至1935年1月轉戰於浙皖邊、皖贛邊和皖南,威震國民黨統治中心京(寧)、滬、杭腹心地區。
當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以下簡稱抗先隊)的第十九、二十兩個師於12月11日在湯口勝利會師時,蔣介石急電調兵編組追剿隊,以浙江省“保全處長”俞濟時為指揮官,轄第七師二十一旅、第四十九師、補充第一旅、浙江保全縱隊,共11個團的兵力,專事追剿。同時部署地方反動武裝負責堵擊。
抗先隊於12月14日太平譚家橋戰鬥之後,為了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在迂迴轉戰中兩次經過黟縣。第一次是2月18日至24日;第二次是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這兩次途經黟縣百餘個村莊,歷時九天,行程150多公里。
柯村蘇區
1934年12月18日,由軍政委員會主席方誌敏、軍團長劉疇
西、軍團政委樂少華、軍團參謀長粟裕、軍團政治部主任劉英等率領抗先隊進入柯村地區。在柯村進行了為期三天的休整。
當時,地處黟縣、祁門,石埭、太平四縣邊陲的柯村,經過八月的農民暴動,建立了皖南蘇維埃政府,開闢了方圓百餘華里的紅色區域。抗先隊到達柯村後,方誌敏主持召開了一系列會議,總結了譚家橋之戰的失利原因,研究了下一步的行動計畫,對部隊進行了政治思想教育,全軍指戰員的士氣.重新高昂起來。方誌敏並會見了皖南蘇區負責人寧春生、劉毓標等,在聽取他們情況匯報以後指出:現在整個形勢有變化,主力紅軍要行動,你們繼續在這裡搞蘇維埃運動不大適宜,國民黨不抗日,我們要組織北上抗日,你們這個蘇區又沒有多少武裝,寧春生帶來300多人,你們自己200多人,一共不過500多人的武裝,要在這裡堅持下去是困難的。還指出:你們現在要逐步把蘇區轉為游擊區。採取堅壁清野的辦法,保護民眾,加強秘密工作。並從抗先隊留下一個偵察營,加上原來的皖南紅軍游擊大隊,組成皖南紅軍獨立團。方誌敏交給獨立團三大任務:開展游擊戰爭;進行抗日宣傳;大力發展白區秘密工作。方誌敏在柯村還留下了“緊握攙槍,任他風暴”的題詞手跡,鼓舞皖南紅軍指戰員的鬥志。
抗先隊在柯村期間,村村掛紅旗,貼標語,敲鑼打鼓,爆竹連天。貧農團殺豬送糧,送布鞋慰勞紅軍,不分晝夜地組織擔架隊,把300多名紅軍傷病員送到新棚總醫院和三合孫家、王村老山兩個分院醫治。治療好的傷病員隨軍轉移;沒有治好的重傷員後來有的流散、有的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方誌敏還在柯村的民眾大會上講了話,帶領全場民眾高呼:“為爭取北上抗日的最後勝利,造成千百萬鐵的紅軍,”“中國工農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
逼 近 城 垣
抗先隊在柯村停留的第三天,各路尾追之敵進占柯村地區周圍。抗先隊安置好傷員以後,於12月22日黎明時分開始離開柯村,在美溪口分兵經湘口、楊家墩、大星、奕村、洪 、雙坑等村莊,翻過釣魚嶺、方家嶺、漳嶺,直抵黟縣中心地帶。
在抗先隊先頭部隊行進到碧山的案台山、八卦鼎時,與國民黨壯丁隊遭遇,國民黨縣長莊繼先與南昌行營別動隊駐黟中隊隊長曾鎮國聞訊後帶領保全隊趕往堵擊。抗先隊抽出一部分兵力,占領八卦鼎、金雞石、打石台的制高點,與之接戰,自午前開始直至下午四時。這次戰鬥斃敵多人,俘敵數人,我僅犧牲一名戰士。莊繼先等敗陣逃回縣城,緊閉城門。戰鬥結束後,抗先隊向城西南的豐口、長嶺、光村、古築、王乾田、關麓、赤嶺等村莊分路挺進,沿途宣傳我黨抗日主張,張貼《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宣言》,書寫“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擁護中國蘇維埃”、“打倒一切帝國主義”、“打倒惡霸”等標語,同時還將敵人建築在豐口泗洲庵、古築琉璃柱、關麓降下等處的碉堡全部燒毀。部 隊每到一處,都要了解民情,安撫民眾。在中光村沒收“新生活”銷費合作社的財產分給貧苦農民。12月24日,抗先隊從赤嶺村越過陶嶺後經過祁門東部、黟縣南部的邊界,向休寧鐺金街方向進發,轉移到藍渡、藍田一帶。
重 經 黟 縣
抗先隊自12月24日離開黟縣後,面臨敵人的尾追堵擊,往返轉戰於休寧、屯溪、歙縣、績溪等縣之間。12月31日由湯口向南轉移,在歙縣芳村和岡村兩次與國民黨補充第一旅、第二十一旅激戰以後轉向休寧的里仁、高橋和黟縣的東坑、歷舍、嶺下株、木坑等村莊,直達宏村、際村宿營。宏村和際村是隔河相望的集鎮。部隊到達時,為避免驚動民眾,在路旁休息,做飯取暖在河邊三棵大樹之下,見者為之感動。次日, 即元旦這天,抗先隊到碧山時,得知一批地主豪紳欺壓貧苦農民,便立即捉拿,就地處決了6個首惡分子,為民除害。
鑒於敵我力量懸殊,抗先隊處境日趨險惡,又值隆冬天氣,雨雪交加,紅軍指戰員衣著單薄,很快地經黟縣縣境,從祁門金字牌方向,避敵鋒芒,計畫返回閩浙贛蘇區休整。1月10日與阻擊之敵四十九師激戰後進入開化縣馬金。至此,北上抗日先遣隊結束了在皖南的行動。
北上抗日先遣隊在黟縣轉戰的時間雖然短暫,但他們在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傳播革命火種的征途中,不畏強敵、頑強奮戰的革命精神和秋毫無犯、買賣公平、關心民眾的嚴明軍紀,在黟縣人民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方誌敏在軍情嚴峻的情況下,在柯村創建的皖南紅軍獨立團,在掩護皖南蘇區轉為游擊區後,轉戰在皖浙贛邊,擴大為皖浙贛紅軍獨立團,為堅持三年艱苦的游擊戰爭作出了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