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英文名 Kadsura coccinea (Lem.)A. C. Smith--木蘭科Magnoliaceae別 名:冷飯糰、 大鑽、紅鑽、風沙藤、密多羅、臭飯糰、紅外消、透地連珠、緋紅南五味子、紅火風藤、厚葉五味子、猩猩南五味子、大葉鑽骨風、入地麝香、三百兩銀、十八症、過山龍藤、過山香、過山風、雞腸風、鑽骨風、鑽地風等。本品是華南、西南及其鄰近地區的常用草藥,商品為木蘭科植物冷飯糰的根及蔓莖,屬於常綠木質藤本。
來源
黑老虎始載於《嶺南採藥錄》,謂:"黑老虎,蔓生,根有香氣。連州、英德、清遠出產。婦女經期前後肚痛,酒煎飲之,水煎亦可。"今日黑老虎的形態、產地、用途均與之相符或近似。形狀
根常數條粗細相近集生於膨大結節狀的莖基上。莖下部偃伏土中,上部纏繞,枝圓柱形,棕黑色,皮孔稀疏,白色點狀。葉互生,葉柄長1~2cm,葉片革質,長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長8~17cm,寬3~8cm,頂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闊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有光澤,幾無毛,側脈羽狀,每側6~8條;無托葉。花單性,雌雄同株,單生於葉腋;花梗粗短,長5~10mm;盛開時花徑約4cm,花被紅色或紅黃色,10~16片或更多,輪狀排列,外輪較小,內輪較大;雄花有雄蕊14~48枚,排成2~5輪,花絲結合成圓柱狀雄蕊柱,頂端有長3~8mm的鑽形附屬物;雌花雌蕊群卵形至近球形,心皮離生,50~80個,排成5~7輪。聚合果近球形,徑6~10cm,由許多小漿果組成,成熟時紅色或紫黑色;果柄粗壯挺直,長一般不超過3cm;種子卵形,紅色,長1.3~1.8cm。花期4~7月;果期8~10月。 生於山坡、山谷雜木林中,常纏繞於樹木上。 分布於江西、浙江、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根呈圓柱形,略扭曲,長短不一,直徑1~4cm。表面深棕色至灰黑色,富縱皺粗紋和橫向深裂,彎曲處裂成橫溝。質堅韌,斷面粗纖維性,栓皮深棕黑色,皮部寬厚,棕色,木質部淺棕色,密布小孔(導管)。氣微香,味微甘、後微辛。 蔓莖斷面中央有深棕色的髓部。 顯微鑑別 根(直徑1.2cm)橫切面:木栓層細胞棕紫色。皮層狹窄,散生直徑80~125μm的大形分泌細胞;另有少數單個纖維散在,纖維壁甚厚,外壁嵌有多數直徑8~13μm的細小草酸鈣方晶形成嵌晶纖維。韌皮部亦有分泌細胞;韌皮纖維較多,近形成層處多2~6個成束,向外多單個散在且漸稀疏,單個纖維或纖維束四周纖維外壁亦多嵌有草酸鈣方晶。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大形,直徑100~240μm;管胞直徑25~40μm;木射線寬1~2列細胞,以1列為多,含深棕色物。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藥性
化學預試示含揮髮油、粘液、鞣質、三萜(或甾醇)及甙。 辛;微苦;性溫 。理化鑑別 樣品製備:取本品粗粉10g,加苯40ml置圓底燒瓶中回流提取30分鐘,冷卻,濾過。另取紅木香同法操作。分別取上述提取液點在矽膠薄層燒結板(上海玻璃儀器二廠)上。展開劑: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9:1),展距16.5cm。顯色劑:5%磷鉬酸乙醇溶液。噴霧後120℃烘烤。見圖 [性味及功效] 味辛,性溫。有行氣活血、祛風止痛功能。用於風濕痹痛、痛經、脘腹痛、跌扑瘀痛。用量9~18g。
採制
全年均可採挖。掘起根部及蔓莖,洗淨泥沙,切成小段或斜切厚片,曬乾。產銷及工藝:黑老虎根各地多自產自銷,亦有野生,以廣西、廣東為多。全年均可采,掘起根部及鬚根,洗淨泥沙,切成小段或割取老藤莖,颳去栓皮,切段,曬乾。
作用
主治(功效): 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急性胃腸炎;風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痛經;產後瘀血腹痛;疝氣痛
用法:內服:煎湯,藤莖9~15g;或研粉,0.9~1.5g;或浸酒。外用:適量,研末撒;或搗敷;或煎水洗。注意事項: 孕婦慎服。
附註:1. 本植物藤部預試含揮髮油、酚類、三萜(或甾醇)、生物鹼。
2. 廣西臨桂,有將馬錢科蓬萊葛屬植物(Gardneria sp.)作黑老虎用。該植物根外部較光潔,少橫裂;橫切面無嵌晶纖維,可以與黑老虎根區別。但據記載蓬萊葛屬植物藥效與黑老虎根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