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由來
![黑河英烈紀念館](/img/4/c0f/nBnauM3XyIzNzUDM4kTN2kzNyITM3QjMzAzMwADMwAzMxAzL5UzLw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一位老黑河人說,當年這裡陰森恐怖,無人敢從旁邊經過,更不敢駐足。這裡是殺人場,東洋魔王就在這裡肆意屠戮華夏兒女。
1945年蘇聯紅軍跨過黑龍江後,將園內的日軍工事和絞人機房炸毀,結束了惡魔屠殺中國人的歷史,這裡再也不是強盜們恣意行兇的地方啦。隨著黑河的解放,這裡成為安放烈士忠骨的地方,建成了黑河英烈紀念館。
結構布局
![黑河英烈紀念館](/img/c/6e2/nBnauM3X4QTM4EjMwQTMwIDMzITM3QjMzAzMwADMwAzMxAzL0EzLyQ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1942年,日寇從山東等省拉來上萬名勞工,為其修築鐵路、公路、飛機場、地下軍火庫、關東軍兵營等。由於日寇慘無人道,勞工累、餓、病、凍死無數,勞工死了就送到南山坡的大坑裡,葬在這裡的勞工達7000之多。眼前的累累白骨,是日本法西斯殘害中國勞工的見證。
在“抗日烽火”單元里,看到了黑河人民不屈的抗日決心和抗聯戰士的英勇無畏。當年,黑河回族上層人物、“雙發祥”皮鋪大掌柜韓子和支持抗日活動,解放後任上海市委副書記的韓哲一在黑河積極組織地下抗日活動。馬占山在黑河西大營舉起反滿抗日的義旗,做為全國率先抗日的愛國將領,馬占山永遠彪炳史冊。抗日名將趙尚志率抗聯三軍150多人,在北黑鐵路龍門車站附近,與日軍交戰,擊斃日軍大尉隊長町田等20餘人。這裡還有一處景箱,有山、有樹,山林中有窩棚,它再現了德都朝陽山抗日密營,再現了抗聯戰士與日寇巧妙周鏇、抗擊日寇的情景。在霍龍門、在龍門、在龍鎮等地,抗聯戰士連克敵寇,連創佳績。抗聯戰士們為了消滅侵略者,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黑河英烈紀念館](/img/a/793/nBnauM3X2QTMykTO1YTMwIDMzITM3QjMzAzMwADMwAzMxAzL2EzLy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第一展廳接待了大量中外參觀者,特別是市內的軍人、學生,每年都有組織地前來,接受教育。
出第一展廳向右,來到第二展廳,它20平方米,曾長期做為改革開放成就展廳,在1988年,英烈紀念館在此展示黑河改革開放十年的成就,適逢“一日游”開通,參觀黑河英烈紀念館是蘇聯遊客來黑河旅遊的一項重要內容。聽老館長王長安說,黑河改革開放成就展受到蘇聯遊客的歡迎,他們參觀後,紛紛留言,頌讚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連稱“哈拉紹!”在“一日游”初期的幾年裡,黑河英烈紀念館應接不暇,接待蘇聯遊客兩萬人次。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展出的內容因失去時效性被撤下。在這裡相繼舉辦過本地藝術家創作的書畫作品展、日本掛曆展等,還舉辦過俄羅斯當代著名畫家作品展覽,其中有榮獲世界金獎的畫家瓦西里、木板畫家吉霍米洛夫·亞歷山大的作品。英烈紀念館推出的黑河市建國五十周年成就展,是建國以來,黑河規模最大、內容最全、品位最高的展覽,受到參觀者的歡迎,也為黑河英烈紀念館提供了一次展示場館優勢的機會。
![黑河英烈紀念館](/img/0/99e/nBnauM3X3AjMyMDN4cTMwIDMzITM3QjMzAzMwADMwAzMxAzL3EzLy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二樓設有回廓,可從二樓俯瞰一樓展廳。二樓東端的四展廳同樣是250平方米,這裡有投影電視,可供200人左右的參觀者同時觀看反映黑河風光、資源的錄像片。
黑河英烈紀念館已累計接待參觀者20多萬人次,其中有一些外國遊客,除獨立國協國家外,還有美、英、日、泰等國家的參觀者。
群英璀璨
![黑河英烈紀念館](/img/a/0a5/ml2ZuM3X2QDO5MjNwAjN2kzNyITM3QjMzAzMwADMwAzMxAzLwYzL4g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王肅(1914—1946),原名王玉純,生於遼寧省新民縣興隆堡鄉金太牛錄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中。少年時在本村讀書,15歲考取新民師範學校。 “九•一八”事變後,他不堪忍受日本侵略者欺侮,隨外祖母去北平東北流亡中學高中班就讀,因其聰穎好學,高中二年時就以優異成績考入東北大學法學院俄文組。1935年,他積極參加“一二•九”、“一二•一六”運動。不久,又參加京津愛國學生組織的“南下擴大宣傳團”,到良鄉、涿縣、安治、固安、保定等地從事抗日救亡活動。
劉公魁 山東省人。1940年入伍參加革命,在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6年。194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隨山東幹部隊長長途跋涉進入東北,開闢黑河地區工作。1946年3月,黑河地工委指派劉公魁任遜克縣保全隊政治部主任,與丁逢水、李自然等組成中國共產黨遜克縣工作委員會,劉任組織部長。
傅桭林 吉林省人。自幻在原籍務農,偽滿時被抓勞工來到黑龍江省璦琿縣西崗子煤礦。勞工期滿後,到後獾洞屯李家扛活,直至解放。
解放初,傅迫於生計同礦工、農民60多人上山投入“壓東邊”匪幫,傅在其拜把弟兄中行九,報名九江。1945年11月,共產黨在黑河組建人民自治軍,傅欲棄暗投明,他說服了“壓東邊”,於12月,通過山神府村村長與自治軍接上了關係。經過談關係。
吳沛 四川省南江縣唐家河人。原名唐卓然,又名唐化南,7歲喪父,靠母親傭工度日,生活十分困苦,10歲給地主當“半拉子”。
胡宇翔 德國日爾曼人,生於俄國。幼年逢蘇聯十月革命,隨遠東俄國百姓過江來黑河念國小,後入齊齊哈爾交通中學。“九一八”事變後,交通中學解散回到黑河,在蘇聯駐黑河領事館做情報員工。.他和愛國進步青年韓哲一、王玉、韓雙有、湯文勇、瀋吉慶、李季等來往密切,常聚在一起談論民族自救之事。這些進步青年在黑河找不到共產黨組織,欲過江投奔蘇聯,胡宇翔則暗中與蘇聯駐黑河領事館聯繫,親自將他們先後分4批送到蘇聯。此後,這些青年與家人聯繫,都得到胡的大力幫助。
![黑河英烈紀念館](/img/4/dfe/ml2ZuM3X3ETO2IDN0IjN2kzNyITM3QjMzAzMwADMwAzMxAzLyYzL3M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於多三 滿族,依勒庫勒氏,正藍旗人。1866年(清同治五年)生於璦琿城一個官宦家庭。但其幼年家貧,無力入學堂攻讀,靠聰慧好學,在家中自學滿文。年弱冠,充璦琿城旗務處錄事,繕寫滿文檔案。後因在衙門中當差需用漢文,於是邊工作、邊學習,幾年後,漢文諳練,能獨自擬稿成文。
蔭正祺 山西省沁源人。青少年時代家庭貧苦,在中學讀書時,積極參加學生運,進行抗日救國。1973年在山西洪洞縣參加八路軍,在一一五師隨軍學校學習。1938年到延安抗日軍政大學洛川第二大隊學習,同時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學習曾兩次親聆毛主席教導,革命意志更加堅定。蔭正祺為人穩健,衣著樸素,待人和氣。抗大畢業後,分配到太行山革命根據地。
許烈 原名許連科,別名許摺之、許佐志。1903年4月29日生於黑龍江省無常縣蛤拉灘村,幼年在家放豬,讀私塾。自1916年起先後在無常縣高小、吉林省第一師範、哈爾濱中俄法政系讀書。1929年春,在北京經常與地下黨員邱文華,於仁州接觸,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反帝大同盟,革命互濟會,做過募捐、發傳單、寫標語等革命活動。
薛志俠 陝西省韓城人。出身於農民家庭,在高小讀書時接觸革命,參加地下活動。1935年入黨。歷任游擊隊指導員、區長、縣委宣傳部長等職。1945年在延安黨校學習,1945年9月來東北。1945年11月到黑河,與王肅、岳林等人共同組成黑河中心縣工委,任工委委員,兼璦琿縣工委書記、公安局長,1947年任中共呼瑪縣書記。薛志俠工作紮實,作風深入,聯繫民眾。在初到黑河的日子裡,他先後到璦琿、西崗子、四嘉子等地擴軍,組織和發動民眾,收集武器彈藥,為黑河地區人民武裝建設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