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張競渡生於戰亂之年,生年遼東家鄉即遭日俄戰爭,國敗民弱,飽受欺凌。其父張鉞(1884-1924,又名張鑒衡,字戍秋),幼年家貧,但天資極優且奮發努力,清末東北區舉人第一名官費留學日本,先入東京振武學校,與蔣介石、張群同期,後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八期步兵科,與唐繼堯、李烈鈞、程潛等為上下屆同學,在校成績每年均居榜首,為同期留日東北四傑(張鉞、王樹常、楊宇霆、於珍)之首。在日期間與黃興交往甚密,1911年畢業,受同盟會革命思想影響回國投身辛亥革命,在廣州黃花崗起義、湖南起義中率領革命軍作戰,後轉至南京,先後在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北京政府參謀本部任職,參與準備國民革命軍北伐。民國元年被中華民國政府授銜陸軍少將,歷任奉天督軍署首任參謀長、奉天軍務司長、奉天省民政長、北京陸軍講武堂教育長、黑龍江省軍官養成所所長,獲北洋政府頒授嘉禾勳章,文虎勳章。
張競渡生長於軍事家庭之中自小受教於民主革命思想,年少即以從戎報國為志。1912年在奉天入讀國小,1918年考入北京正志中學,於1922年畢業回到奉天,1923年春考入東北講武堂第五期步兵科,與呂正操、馬本齋等為同期同學,1925年以優秀畢業生身份畢業,奉天督軍張作霖親授其陸軍中校銜,並頒鎮威胸章,畢業後派往奉天督軍署任中校參謀。1928年受奉系揚宇霆總參議和於珍軍團長推舉,保送陸軍大學,入第八期正則班學習,此期為蔣介石擔任校長的第一期,也是陸大由北平遷往南京前的最後一期。在陸大就讀期間各項成績均名列前茅,並與父親的好友河北省主席王樹常、北平衛戍司令於珍等著名將領保持書信和見面往來,受到他們的鼓勵,樹立起忠於國家民族的高尚品質。 在校期間日本蓄謀侵占東北,將其父與張作霖先後暗殺。
1930年底陸大畢業後派任東北軍,逢東北易幟改派國民革命軍,重新從基層做起,任黑龍江省督軍署衛隊團連長、營長。後因戰功升任黑龍江步兵第八團團長、東北軍駐江衛隊團團長、步兵暫編第二旅旅長,東北民眾救國軍第四旅旅長,抗日救國義勇軍總司令等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所部作為省防軍駐守關外。同年11月,隨黑龍江省主席馬占山對日作戰,在打響中華民族抗日第一槍的江橋抗戰中為前線戰地指揮官,11月4日晨,率衛隊團2000餘官兵在嫩江北岸迎擊日軍,並於主要戰場大興與日軍激戰,在小腿被日軍飛機射傷後堅持指揮戰鬥,浴血奮戰16天,重創日軍關東軍多門師團、松木師團。江橋戰役中張競渡曾作詩一首:“打出日寇去,還我好河山,共飲慶功酒,酣睡亦安然。”抒發了其抗日救國的決心。謝珂將軍後在回憶錄里讚揚此役張競渡的指揮為“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戰績頗著”。
江橋戰役中國守軍協同合作,共斃傷日軍6000餘人,全國振奮!張競渡指揮戰鬥戰果頗著,日本人亦稱其為中國軍隊的知識將才,是有思想、有謀略的軍事天才。因戰功南京政府升任其為黑省步兵暫二旅少將旅長,率部駐防訥河阻擊日軍北進,其間接應了被日軍打散的馬占山及餘部,直至其從山林中走出經龍門至訥河再回到黑河重新通電抗日。1932年7月因當局對東北抗日態度不夠堅定及混四旅旅長徐寶珍降日,憤而去職,率部從訥河移駐嫩江,廣泛收編愛國軍民,改旗易幟成立抗日救國義勇軍,並任總司令,設立司令部於萬源達。 其部是當時出於抗日愛國之心正規軍改編的首支部隊,轄支隊、步兵、騎兵、炮兵團,工兵、輜重營及民團、警察與愛國民眾等逾萬人。此時東北各地義勇軍的武裝力量迅速發展壯大,一度發展到30萬之眾,東北地區抗日鬥爭風起雲湧,全國上下無不大力支持。
曾先後參與指揮了江橋、海滿、拉哈等戰役,最早為抵抗日軍對我國土的侵略做出了英勇鬥爭,張競渡率部自江橋抗戰後的一年來與日軍進行大小戰鬥20餘次,嚴厲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使占領齊齊哈爾的日軍難以向北面的訥河嫩江一線推進。1932年10月與蘇炳文等通電中外,組建東北民眾救國軍,奮起抗日。 後任第二路總指揮,於10月19日率黑龍江騎兵第二旅、步兵第十旅、第十六旅、獨立第一團等聯合反攻已經淪陷的省城齊齊哈爾,轉戰嫩江、訥河、莫力達瓦、甘南,冒日軍六架飛機連續轟炸仍連克數鎮,掀起了繼江橋戰役後又一股抗日救國高潮。11月末在齊齊哈爾前哨重鎮拉哈率部圍戰日軍八晝夜,先把周邊楊家屯鐵路破壞30里以絕日軍後路,將日軍守軍小泉聯隊精銳全殲,一度攻克縣城,但因缺乏重武器和防空只能夜戰,損失亦甚重。後4000日軍與大部偽蒙古騎兵趕來增援,所部終因腹背受敵而撤回嫩江,東北軍最後一次重大的抗日鬥爭就此結束,東三省基本全部陷落。
其後未隨馬占山、蘇炳文等部退入蘇聯,守土抗日決心毫不動搖,留守嫩江一帶整訓義勇軍隊伍以備再戰。偽黑龍江省長韓雲階等多次派特務暗殺張競渡均未成功,便利用已叛國投敵的偽第四旅旅長賈金銘以採取聯合抗日行動為名將張競渡騙往訥河會談,在會上要求張競渡出任偽職不成後便把張競渡扣押並送至齊齊哈爾交與日本關東軍。日軍尊其氣節,駐齊的十四師團長松木直亮親自來見,據關東軍司令部的指示先後用大包黃金和偽滿洲國中將參議等高官厚祿相誘,張競渡嚴詞拒絕,在獄中面對日軍的多般利誘、逼迫寧死不屈,決以己血喚起抗日國人,同年冬於齊齊哈爾西門外壯烈殉國。刑場上拒絕下跪,直面槍口傲然就義,時年僅28歲。
據張競渡曾任團長的黑省衛隊團機槍連長邢介興後來在文章中回憶:“堅決抗日的我衛隊團長張競渡,拒絕投效日寇,可是當他剛剛到達齊齊哈爾,便在火車站被松木師團逮捕。由於他堅持崇高的民族氣節,而被松木師團長下令槍殺了。雖已數十春秋,每當想起為國捐軀的先行諸君,仍不禁潸然淚下”。
人物評價
抗戰勝利以後,東北光復,馬占山將軍回到東北任職時接見了張競渡的遺族,對張競渡的抗日愛國精神給與高度評價,並為張競渡親筆寫下一份殉國證明(現藏東北烈士紀念館)。這時由他發起,與張競渡的同學、同僚等數位將領聯名呈請國民政府,經核准由國防部白崇禧部長簽發了恤亡給與令,以彰忠烈。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華人民共和國追授張競渡為革命烈士,編入民政部中華著名烈士錄,生平及遺物今展陳於哈爾濱東北烈士紀念館(中國革命紀念館),與楊靖宇、趙一曼等最早為爭取民族獨立而奮鬥犧牲的烈士們一起供今人參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