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十字魚

黑十字魚

黑十字魚,該魚又名十字魚,紅十字魚。該魚的鰭呈紅色,尾鰭的基部有一黑色十字花疑義,故得名“黑十字魚”。原產地:阿根遷BuenosAireo周圍地區。習性:有攻擊小魚的習性,不可與小型魚混養。水質:pH6.8-7.0,硬度5-8°dH。黑十字魚的性格可謂有很多種,並且還有差異,有的比較兇猛,也有的相對膽小,但基本都是會攻擊小型魚的,趕緊跟著小編來看看這種魚的介紹及繁殖要點吧。黑十字魚的投餌量應根據魚體大小和數量多少來決定。黑十字魚雄魚相對黑十字雌魚,其個體要明顯的比較細小。

基本信息

簡介

黑十字魚別名十字魚,紅十字魚。

自然分布:南美洲巴西、巴拉圭

成魚體長: 5 - 6 cm

性格:有攻擊性

適宜溫度: 23 - 28 ℃

酸鹼度:PH 5.5 - 7.5

硬度(dGH): 0 - 12°N

活動水層: ,中層

繁殖方式:卵生

特點

在背鰭與尾鰭之間有一個小脂鰭,口中具有牙齒。該魚的鰭呈紅色,尾鰭的基部有一紅色十字花疑義,故得名紅十字魚。非常好養的一種魚,是水族入門者的練手魚。可以耐受18度的低溫,喜活動,空間大時會群游。魚的個性多樣,有的凶,有的相對膽小。這種魚胃口大,必須餵飽,否則將攻擊水族箱裡的其它小魚,特別喜歡啃其它魚的鰭,這傢伙還吃水草.所以最好別和文靜的魚養在一起。

對乾餌及活餌均喜食,食量大,應增大投餵量。

進化

在脊椎動物5大類中,魚類是最低等的,在地球上出現的時間也最早。我們對現生魚類都較熟悉,但對地質史上的早期魚類、以及它們如何進化為現生魚類,就比較生疏了。現在讓我們順著時間的長河,向前追溯。現知最早的魚類化石,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發現於距今約5億年前的寒武紀晚期地層中,但只是一些零散的鱗片,未能給我們一個有關魚類身態的輪廓。到距今4億年至3億5千萬年前的志留紀晚期和泥盆紀時,才有大量魚化石被發現。這些魚化石,有的在構造特徵上彼此已很不一樣,說明當時已有多類魚類存在。很可能,在有化石記錄之前,它們業已分道揚鑣,在各自進化途徑上走過了一段相當長的路程。最早出現的魚類是無頜魚類。顧名思義,它們還沒有上、下頜,只有一個漏斗式的口位於身體前端。這種口,不能主動攝食,只有靠水流把微小生物帶進口內。再者是它們沒有腹鰭,但有膜質的外骨骼,包裹在身體外邊。所以無頜魚類又有甲冑魚類之稱。由於這外骨骼的存在,曾引起有關學者的一番爭論:到底是軟骨在先或硬骨在先?在脊椎動物胚胎髮生過程中,總是先出現軟骨,然後由軟骨形成硬骨。一般認為,個體發生反映系統發生。 據此,在生物進化過程中,應該是軟骨在先,硬骨在後,可最早的脊椎動物先出現的卻是硬骨,這怎么解釋?有人說,還是軟骨在先,只是軟骨不能保存為化石而已。到底怎樣,未有定論。無頜魚類包括迥然不同兩大類:頭甲類和鰭甲類,每類又各有分支,有不同類型的形形色色代表,也曾繁盛一時。但好景不長,到泥盆紀中期(距今約3億5千萬年前),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它們絕大多數絕滅了。只因現生的七鰓鰻和盲鰻的某些特徵與頭甲類的一致,學者揣測,前者有可能是後者的現生代表。按此,頭甲類應還沒最後絕滅。可是,從頭甲類到七鰓鰻和盲鰻之間,從泥盆紀到現代3億多年裡,都沒發現它們的中間環節(圖14)。究竟這些營寄生生活的現代無頜魚類是如何從身披甲冑的祖先進化來的,還是一樁懸案。鰭甲類無現生代表,被認為是一絕滅的類別。但是,由於鰭甲類中的異甲類的某些特徵與後期有頜魚類的近似,有人說,異甲類可能是有頜魚類的遠祖。是否這樣,尚需更多的論證。最早的有頜魚類是盾皮魚類,它不僅已有上、下頜,並還有了偶鰭。這樣,它便有可能主動攝食了。盾皮魚類通常分節甲類和胴甲類,它們都披有甲,在泥盆紀晚期最為繁盛。前者可以尾骨魚為代表,後者可以溝鱗魚為代表。有人認為,盾皮魚類可能與現代鯊類有親緣關係,但另一些人認為可能與硬骨魚類的關係更密切。板鰓類也稱軟骨魚類,包括鯊類和全頭類。鯊類常被認為是比較原始的魚類,因為它們具軟骨骨骼。軟骨在先,硬骨在後。但也有人認為鯊類的軟骨是次生性的,是由硬骨“退化”來的,硬骨在先,軟骨在後。甲冑魚類和盾皮魚類不是都具硬骨嗎?最早的硬骨才是真正原始的。 最早的軟骨魚類出現於泥盆紀早期(距今3億8千萬年前),裂口鯊常被視為最原始代表之一,並很可能是所有鯊類的祖先。它是一種近於1米來長的鯊類,有一個典型的鯊類體型——紡錘形,眼大,靠近吻端。兩個背鰭,第一背鰭前有一粗壯的背刺。胸鰭特別大,腹鰭小。尾鰭外形上、下葉對稱,內部構造上脊柱卻一直伸到尾鰭上葉的末端,故仍為歪形尾。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偶鰭基部寬,末端尖,為原始類型的鰭。牙齒“筆架”形,中央的齒尖高,兩側的低(圖15)。從裂口鯊這種近似軟骨魚類中心基幹出發,進化出後期的各種鯊類,包括典型的鯊類和身體扁平的鰩類。這些鯊類從中生代到現在一直生活在海洋中,既沒有特別昌盛過,但也沒有被淘汰。硬骨魚類是最進步的魚類,也是現今世界上水域中的“主人”。一般認為,硬骨魚類是從棘魚進化來的。棘魚是早期有頜魚類,早志留世(距今4億年前)便已出現,一直延續到二疊紀(距今2億5千萬年前)。這是一種小型魚類,曾被認為與盾皮魚類有關,與軟骨魚類有關,近年來通過對新材料的研究,才確定它與硬骨魚類有關。

硬骨魚類分兩大支,一支叫輻鰭魚類,一支叫肉鰭魚類。前者最早出現於距今約3億8千萬年前的泥盆紀中期,經過軟骨硬鱗類(部分軟骨、斜方鱗、明顯歪尾)、全骨魚類(部分軟骨、斜方鱗、輕歪尾)和真骨魚類(硬骨、圓鱗、正尾)三個進化階段而至現代魚類。肉鰭魚類包括總鰭魚和肺魚,而總鰭魚又分空棘魚類和扇鰭魚類。拉蒂邁魚是空棘魚類的唯一的現生代表,而扇鰭魚類則全為化石種類。後者曾被認為是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但近年被中國學者所否定。肺魚類從泥盆紀(3億6千萬年前)開始出現,直到現在還有澳洲肺魚、非洲肺魚和南美肺魚為代表。顧名思義,肺魚是可用肺呼吸的,這可是陸生脊椎動物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其它一些特徵,肺魚曾被認為可能是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後來這“祖先”地位被“具有內鼻孔”的扇鰭魚所取代。20世紀80年代,隨著扇鰭魚類內鼻孔的被否定,扇鰭魚類祖先說動搖了。於是有關學者又回到肺魚中去尋找陸生四足動物的祖先了。

魚鰭

背鰭:保持魚體側立,對魚體平衡起著關鍵作用,若失去,會失去平衡而側翻。胸鰭和腹鰭:平衡,若失去,魚體會左右搖擺不定。尾鰭:決定運動方向,若失去,魚不會轉彎。臀鰭:協調其它各鰭,起平衡作用,若失去,身體輕微搖晃。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魚鰭還有感知水流的作用,故不能失去。九肚魚:九肚魚的學名叫龍頭魚,屬狗母魚科,又名狗母魚、蝦潺、豆腐魚、狗吐魚、狗奶、水龍魚等。為何又將龍頭魚稱為九肚魚呢?說起來還頗有點意思。把龍頭魚稱為狗母魚(或狗吐魚)是廣東師傅的常見叫法,或許是由於飲食行業上稱狗母魚、狗吐魚太難聽的緣故,再加之廣東話中“狗”的發音很容易被人們誤認為“九”,“母”、“吐”,又與“肚”的發音相近,於是廚房裡的師傅便將其稱之為“九肚魚”了,而九禿魚、九兔魚等叫法則是在九肚魚的基礎上進一步演變誤傳而來。九肚魚體長而側扁,一般約為15~26厘米,重約75~150克。頭大,眼小,口裂頗大,兩頜牙密生,牙細而尖銳。魚體柔軟,大部分光滑無鱗,唯側線上有一行較大的鱗直抵尾叉,頭及背面線為棕色,腹部為乳白色,背鰭1個,僅有鰭條而無鰭棘,背鰭後有一小脂鰭,胸鰭和腹鰭發達,約等長。尾鰭三叉形,中葉較短。九肚魚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國的南海、東海和黃海南部均有出產,其中以浙江省的溫州、台州和舟山近海以及福建沿海產量較多,其漁獲期以春季為主。九肚魚屬“見光死”魚類,捕撈離海後上岸便死,還因其體內含水分較多,不易貯存,所以以前多加工成鹽乾製品,即“龍頭烤”。 魚類具豐富營養價值魚類的蛋白質含量約15~24%,所以魚肉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而且這些蛋白質吸收率很高,約有87~98%都會被人體吸收。魚類的脂肪含量比畜肉少很多,而且魚類含有很特別的ω-3系列脂肪酸,例如EPA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Ecosapenoicacid,二十碳五烯酸)及DHA(Decosahexanoidacid,二十二碳六烯酸)。此外,魚油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及D,特別是魚的肝臟含量最多。魚類也含有水溶性的維生素B6、B12、菸鹼酸及生物素。魚類還含有礦物質,最值得一提的是丁香魚或沙丁魚等,若帶骨一起吃,是很好的鈣質來源;海水魚則含有豐富的碘;其它如磷、銅、鎂、鉀、鐵等,也都可以在吃魚時攝取到。DHA是促進腦力的關鍵元素為什麼常聽說吃魚會變聰明?其實是有科學根據的。魚類所含的DHA,它們在人體內主要是存在腦部、視網膜和神經中。DHA可維持視網膜正常功能,嬰兒尤其需要此種養份,促進視力健全發展;DHA也對人腦發育及智慧型展有極大的助益,亦是神經系統成長不可或缺的養份。一般海產食物多含有DHA,但深海的魚類如:鮭魚、鯖魚、沙丁魚、秋刀魚、土魠魚富含最多,尤其是在魚眼球附近的脂肪組織。鱈魚、虱目魚、烏魚的油脂含量雖高,但ω-3系列脂肪酸含量並不是很高;鮪魚、黃魚、鱸魚、白帶魚的ω-3系列脂肪酸含量則更低。DHA對於胎兒及嬰幼兒快速發展的腦部發育更是非常重要。嬰幼兒無法自己製造足夠腦細胞與神經發育所需的DHA,他們的DHA須由母乳或是嬰兒配方獲得。母乳中DHA含量豐富,餵哺母乳的嬰兒,在視覺發展及智慧型認知發育方面,都比餵食嬰兒配方奶粉的嬰兒好,以母乳餵食嬰兒的時間越長,嬰兒的智商也愈高,長大後的學業表現也較優異,所以母乳是嬰兒最好的食物。 但若母親未於懷孕或是授乳期間補充足夠的富含DHA之食物,體內就無法含有足夠的DHA,嬰幼兒的體內DHA濃度可能會不足。所以懷孕及授乳的婦女應該多攝取深海魚類,以提高懷孕期間體內的DHA量,或經由哺乳傳遞給嬰兒,如果不方便或不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喜歡吃魚,恐怕得考慮服用膠囊狀的DHA補充劑。在母親無法或停止餵哺母乳時,則宜由嬰幼兒飲食中添加DHA,例如選擇添加DHA的配方奶粉,或多用魚肉製作副食品,但部分嬰兒配方奶粉中並未添加DHA,選購時應留意標示。罹患老人痴呆症的人,血液中DHA的含量平均比正常人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常吃魚的人腦筋較不易退化,甚至可以改善阿茲海默症的症狀。即使是一般健康的人,缺乏DHA也會造成記憶力和學習能力降低。醫學證實常吃魚好處多魚肉富含的蛋白質,可以幫助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生長發育,生病或身體有傷口的時候,也可以幫助復原及癒合。而且魚肉的蛋白質,肌纖維構造比較短、結締組織也比較少,所以魚肉吃起來較其它畜肉細緻嫩滑,也較容易消化,非常適合幼兒及老人家食用。魚類所含的脂肪比畜肉少,所以熱量較畜肉低。醫學研究發現,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很低,原來是因為他們的飲食中有大量富含EPA及DHA的海魚類;在日本地區的調查,也發現沿海漁村的居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內地農民低。魚肉中之EPA及DHA這兩種特別的ω-3系列脂肪酸,可降低血脂質,特別是三酸甘油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的膽固醇),且會使血小板比較不會凝集,而有預防血栓形成引起之心臟血管疾病及腦中風的功效,可以保護心臟。芬蘭地區的研究發現,一周吃不到一次魚的人,罹患輕微憂鬱症的比例,比常吃魚的人高,因為魚肉中之EPA及DHA可以消除憂慮,預防精神分裂症。總之,吃魚可以讓人更健康聰明。

藥理作用

大多數魚類,全身披著宛如鎧甲的鱗片,而鱗片有三方面的功能:(l)在魚肚部的鱗,銀光閃閃,能反射和折射亮光,猶如一面鏡子,從而使底下兇猛的水生動物眩目,產生天水一色,不辨物體,成為天然的偽裝。(2)鱗為魚體提供了一道保護屏障,使它與周圍的無數微生物隔絕,有效地避免感染和抵抗疾病。(3)鱗為魚的一層外部骨架,使魚體保持一定的外型,又可減少與水的摩擦。此外,生物學家根據鱗片上環生的年輪(每輪表示過一冬),判知魚的年齡;亦可較為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正確地掌握其生長、死亡率及健康狀況。魚鱗,占魚體重2%一3%。鱗片的主要特性:從外表上看是透明的,像花瓣,且邊緣呈微小的捲曲;白色光澤;略帶有魚腥昧;質地堅且柔軟;含水量範圍16·4%一17.8%,平均為17.5%。營養學家研究發現,魚鱗是特殊的保健食品。它含有較多的卵鱗脂,把脂肪球分解成乳狀液與水交溶,有增強人腦記憶力,緩延細胞衰老的作用。魚鱗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可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積,促進血液循環,起到預防高血壓及心臟病的作用。 魚鱗中還含有豐富的多種微量礦物質,尤以鈣、磷含量高,能預防小兒佃樓病及老人骨疏鬆與骨折。魚鱗是魚真皮層的膠原質生成的骨質,學名為魚鱗硬蛋白。它在醫學、化工領域,顯示出不凡的作用。從魚鱗中提取的6一疏代鳥嘌吟,臨床治療急性自血症,有效率為70%一75%;並對胃癌、淋巴腺瘤亦有奇效。從魚鱗中提取的特殊工業品——魚銀是一種昂貴的生化試劑,用於珍珠裝飾業和油漆製造業,國內外市場很暢銷。綜觀魚鱗,集多種營養保健物質於一身,故國外掀起了“魚鱗食療熱”。魚鱗的烹飪方法是:先用清水洗淨魚體,刮下鱗集中,再用清水漂洗瀝乾,放進高壓鍋內,加入適量的醋(除腥昧),以500克鱗加800克水的比例,用大火煮10分鐘,再改用文火煮20分鐘,熄火減壓。開鍋將捲縮的鱗片及雜渣撈出,液體倒入容器中,靜止冷凝成色膠蛋白。作羹湯,以薑片、黃酒、鹽和蔥等佐料,切塊再煮沸維食。若冷食,以白糖、薄荷油、桂花或芝麻醬、辣香油為佐料,切塊攪拌啖之。勸君不妨按上述製法一試,既可嘗到可口的佳肴,又能獲得滋補健身的效益。人們食魚,把刮下的魚鱗扔掉,實在太可惜了。倡議食品廠或製藥廠予以重視利用,為社會創造財富,又能造福於人民。

飼養管理

熱帶魚的飼養管理是一項綜合性工作。它包括用水、投餌、保溫等,它要求掌握熱帶魚不同品種的生活習性,有針對性地完善熱帶魚的生活環境。1.飼養設備熱帶魚的飼養設備除水族箱和水質過濾器外,還有水質循環過濾設備、加熱設備、增氧設備、照明設備、抽水設備等。對於單一水族箱而言,可採用小型循環過濾泵、100-200W的加熱管、單孔和雙孔的氣泵、日光燈、小型潛水泵等。對於多個水族箱而言,其設備更加複雜。熱帶魚的循環過濾設備有箱內過濾器和箱外過濾器兩種,小型水族箱多採用箱內過濾器或小功率循環過濾泵,大型水族箱多採用箱外過濾器。熱帶魚的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加熱設備有各種不同功率的電熱管,如100W,200W、500W、1000W的玻璃質或不鏽鋼質的可自動調溫的電熱管,大型魚房的加熱設備採用鍋爐房輸送的暖氣、空調、電熱汀等。熱帶魚的增氧設備有單孔氣泵、雙孔氣泵、四孔氣泵和渦輪式充氧機等。對於單個水族箱,可選用單孔氣泵。對於多個水族箱,可選用雙孔或四孔氣泵。單孔、雙孔或四孔氣泵都是用塑膠材料製作,它們採用橡皮塞的運動來完成水中沖氧工作。橡皮塞長時間使用後,會出現破裂或老化,這時要及時更換。大面積的飼養熱帶魚可選用渦輪式充氧機,它是金屬材料製作的,故障率很低,使用壽命長。此外輔助的充氧設備有氣石、輸氧管道等。熱帶魚的照明設備以日光燈為主,此外還有鹵素燈、水銀燈等。單一水族箱的照明,有時也可採用水下彩光燈,它是一種玻璃質全封閉小型燈管,可直接放在水下吸附在玻璃缸壁上,其燈管可發出不同的色彩,如紅色、藍色、綠色、白色燈,造景效果較好。熱帶魚的抽水設備多採用小功率的全塑膠材料的潛水泵,它小巧輕便,功率大小有200W、500W、1000W等,其揚程5-10米,使用時,可將其吸附在缸壁上,可在數分鐘內將水族箱中的水抽完,安全可靠。2.投餌(1)覓食習性:熱帶魚的飼養水溫一般是控制在24—28℃之間,在這以溫度範圍內,熱帶魚的食慾旺盛,生長迅速,它不受外界氣溫變化影響,始終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熱帶魚的餌料有魚蟲、水蚯蚓、纖蟲、黃粉蟲、小活魚、顆粒飼料等。熱帶魚品種繁多,大小懸殊,因此不同品種熱帶魚的餌料選擇也不同。對於體長在3—12厘米的熱帶魚,其餌料主要以龜蟲為主,以水蚯蚓、紅蟲、黃粉蟲為輔。對於體長在12厘米以上的熱帶魚,龜蟲個體小,適口性差,應選擇個體略大的餌料,主要有紅蟲、水蚯蚓、黃粉蟲、小活魚等。熱帶魚多數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小型品種也可馴化為以顆粒飼料為主,而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魚類很少。 (2)投餌次數:熱帶魚的投餌量應根據魚體大小和數量多少來決定。家庭飼養熱帶魚,一般每天只需投餌1—2次,其投餌量以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5—10分鐘內吃完為宜。大批量飼養熱帶魚時,每天需要投餌2—3次;繁殖時期的種魚,—般每天投餌3~4次。由於熱帶魚體型較小,食量有限,每次投餌量以7—8成飽為宜,增加投餌次數叮促使龜類生長迅速。熱帶魚的大部分品種,其餌料以龜蟲為主。當餌料以伍蟲為主時,其投餌量控制在lO—30分鐘內吃完。當餌料以水蚯蚓為主時,其投餌量控制在5—10分鐘內吃完,每人投餌2—3次,投餵的水蚯蚓要漂洗乾淨。當餌料以小魚蝦為主時,原則上應多餐少喂,熱帶魚更換新餌料時,投餌量要由少逐漸增多。熱帶魚在運輸前,要停餌l~2天。3.用水(1)兌水:兌水是指部分換水這是熱帶魚飼養中經常採用的簡便有效的方法。兌水前,先將水族箱內的加熱器、充氣泵、循環過濾泵等電器的電源關掉,然後用紗布擦淨水族箱四壁玻璃或景物上附生的青苔,待水靜置15分鐘後,水中懸浮物全部沉入缸底,用橡皮管輕輕地吸出底部污物。—般吸出的水量約占總水量的1/4~1/3。然後將備好的同溫度的新水,沿著缸壁緩緩地注入。(2)換水:換水是指全部更換飼水,它是改變水質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但換水的工作量較大,尤其是水族箱小有景物時,工序複雜繁瑣。換水前,將水族箱小所有電器的電源切斷,將魚和景物全部取出,放去水。水族箱沖洗乾淨後,將景物全部放好,放入新水備用。

疾病

1.爛鰓病:爛鰓病是由粘球菌引起的。熱帶魚患料鰓病後,行動緩慢,體色減退,失去光澤,食欲不振,頭部變成黑色,鰓上附有一層粘液和污物,隨著病情的發展,外葉鰓絲由鮮紅變成白色,鰓絲逐漸腐爛脫落,隨著外葉鰓絲的腐爛,內葉鰓絲也開始腐爛。鰓蓋骨內表皮充血,中心骨壞死掉落,再嚴重時整個鰓蓋也開始腐爛,最後導致死亡。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防治方法將病魚及未患病的魚同時撈至另一盛有百萬分之三的呋喃西林溶液的魚缸里,放進時,停止餵食1-2天,然後餵少量鮮活餌料,逐步恢復正常餵食。這種辦法比較有效,一般一周左右病魚可恢復正常。若有病情較重無法恢復健康的魚,則應扔掉。原魚缸用百萬分之三的高錳鉀溶液浸泡消毒。2.赤皮病赤皮病是由螢光極毛桿菌引起的。熱帶魚患赤皮病後體質明顯下降,食慾減退,行動緩慢,離群獨自在水面遊動。魚體表面出血發炎,鱗片脫落,魚體兩側和腹部的鱗片脫落最為嚴重。魚鰓充血。鰭條腐爛,嚴重時鰓蓋表皮腐爛脫落,鰓蓋呈透明狀,一周左右即可死亡。防治方法用百萬分之二十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魚及魚缸、或者用百萬分之三的漂白粉溶液浸泡魚及魚缸,均可起到消毒殺菌作用。3.豎鱗病豎鱗病是由極毛桿菌引起的。豎鱗病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魚病,但如果熱帶魚身體強壯,皮膚未受任何損傷是不會傳染這種病的。熱帶魚患這種病以後,整個魚體表皮粗糙,全身鱗片豎起來,向外張開。患這種病的魚還會同時伴有爛鰓,鰭條基部出血等併發症。病魚呼吸困難,行動緩慢,食慾減退。如不及時治療會引起大量死亡。 4.白點病症狀:病魚神情呆滯,常在水流中沖洗或岩上蹭癢,體表布滿白色或淺灰色斑點,病魚出現互動感染和兩次感染。常見的病原體有兩種:一是類似於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蟲,病魚體表呈白點狀;一種是卵圓鞭毛蟲,病魚體表呈淺灰色斑點,不易治癒。防治方法:①將水溫捉高到30℃,寄生蟲會因水溫升高而導致其胞囊破裂,自動脫離魚體,這種方法對初次感染白點病的病魚治療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病魚效果不明顯,必須同時用藥物浸洗才行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②將新磚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水族箱中,10餘小時後魚體上的小白點膨脹,再過10餘小時,可見體表的小白點紛紛脫落,效果較好。③將病魚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兌摻形成,浸洗時間0.5秒—2分鐘,應注意觀察魚體的適應程度,見魚呼吸緊張時應立刻移人海水中。④將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銅,充氧,浸洗病魚5—8分鐘,24小時後可見體表白點脫落。這種方法對初次患病魚體效果較好,但對二次感染的魚體效果不明顯。5.爛鰭爛皮膚病症狀:病魚各鰭殘缺不全,體表鱗片脫落,皮膚腐爛並有淺表性潰瘍。發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觀賞魚彼此間爭搶地盤,互相打鬥,或者對新水不適應,導致鰭條皮膚受傷,弓J起細菌互動感染,特別是在已有魚類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魚後,更易出現這種情況。防治方法: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頭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魚10—15分鐘。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錳酸鉀,浸洗病魚5—10分鐘。6.口絲蟲病口絲蟲寄生於皮膚和鰓,鰓和體表有1層乳白色粘液;雲狀,故又名白雲病。鰓絲淡紅,皮膚發炎無光。病魚呼吸困難,遊動緩慢,逐漸消瘦,,常大批死亡。口絲蟲適宜繁殖水溫為12—20℃,多發生於2—5月份。可選用硫酸銅、高錳酸鉀、硝酸亞汞、食鹽等治療。 7.小瓜蟲病病魚體表、鰭條和鰓上可見許多小白點;所以又名白點病。魚被大量小瓜蟲密集寄生時形成白點狀囊泡,嚴重時布滿全身。後期體表如同復蓋一層白色薄膜,粘液增多,體色暗淡無光。病魚消瘦,浮於水面或群集一角,很少活動。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小瓜蟲病有明顯的季節性,水溫15—2Q℃最適於小瓜蟲繁殖,水溫上升到26-28℃或下降到10℃以下停止發育,28℃以上幼蟲大批死右.北京地區3—5月份流行。治療方法A、提高水溫至28攝氏度,數天后小瓜蟲破裂脫落。這時更換新水,保持水溫,病魚基本上會痊癒。B、選用0.05%~0.07%濃度的紅汞溶液,水魚病魚5~15分鐘,持續2~3天,效果良好。C、“尿磚”,將新磚在尿液中浸泡24小時,晾乾後放入病魚的水族相中,數日後就能見效。8.斜管蟲病斜管蟲寄生於魚的皮膚和鰓,使局部分泌物增多,逐漸形成白色霧膜,嚴重時遍及全身。病魚消瘦,鰭萎縮不能充分舒。展,呼吸困難,呈浮頭狀.可用高錳酸鉀、食鹽等治療。9.車輪蟲病車輪蟲主要寄生於魚鰓,也能寄生於魚鰭或者頭部;病魚瘦弱,體色無光,呼吸困難,遊動緩饅,常浮於水面。可用亞甲基藍、食鹽和福馬林等治療。10.氣泡病魚體皮膚上、魚鰭上出現氣泡,嚴重時氣泡附著處潰爛,失去觀賞價值。由於水中溶解氧過度飽和,大量氧氣形成微型氣泡。氣泡附到魚體上而得病,水中浮游植物過多、自來水在烈日下直曬、水族箱置於南窗暖氣片上都會發生氣泡。應消除病因.以防本病發生。魚體上出現了氣泡病,應及時撈出病魚,放入無氣泡的水中,病魚體上的微小氣泡可以消失。如不及時撈出處理,病魚體上的微小氣泡能串連成大氣泡而難以治療。11.感冒水溫驟變,魚突然遭到不能忍受的冷刺激而發病。魚停於水底不動,嚴重時浮於水面,皮膚和給失去原有光澤,顏色暗淡,鰭條間粘連,不能舒展。熱帶魚易患此病,必須注意預防. 12.眼病魚的眼球突出和出血;可用1%食鹽水浸浴病魚。魚眼水晶體混濁、瞎眼或眼球脫落,是被寄生蟲侵入,難以治療。注意不要將淡水養魚塘中的魚蟲、水草、螺類等帶入魚缸。13.意外中毒多屬農藥中毒,如為美化環境,將魚缸、

黑十字魚黑十字魚

水族箱與花盆放在一起,對花盆噴藥治蟲時,沒有想到魚,沒有移動魚缸,也未加蓋;將農藥噴入魚缸,使魚中毒身亡。清洗過濾棉時,用清水漂洗,切不可用洗衣粉或肥皂浸洗。14.細菌性腐敗病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發炎充血;脫鱗;鰭基充血,鰭端爛蝕,鰭條間組織破壞;鰭蓋和上下頜常出現紅斑,鰭蓋表皮有時爛掉,露出鰭蓋骨.本病春末夏初流行,病魚遊動緩慢;常獨處水面,不久死去.可選用呋喃西林,漂白粉、抗生素等治療。15.棉口病又名爛嘴病。病魚口周圍吻部長著白色棉花狀菌絲如絨,也稱白嘴病。常用嘴觸舐箱壁攝食藻類魚易患此病,容易傳染。病魚難以攝食,遊動緩慢無力,以致死亡。要及時治療處理。用青黴素或金黴素溶液,也可用10ppm土黴素溶液浸浴病魚。水族箱、撈魚網、工具等用0.1%甲醛溶液浸洗消毒。16.水霉病又稱白毛病;水黴菌從魚體的傷口侵入,開始寄生於表皮,逐漸深入肌肉,吸取魚體營養,大量繁殖,向外生出灰白或青白色菌絲(肉眼可見棉絲狀)。寄生部位傷口發炎充血、壞死、潰爛;病魚常利用缸壁、石礫或水草摩擦患處,最後衰竭死亡。本病一年四季都可發生,早春晚秋最易流行。碰傷、凍傷的幼魚易患;未受精和胚胎活力差的魚卵也易寄生.治病方法:A、用食鹽250克加小蘇打250克混合液潑灑於100厘米x55厘米x45厘米的魚缸,堅持數次,效果顯著B、在100千克水中溶解孔雀石綠0.3克或次甲基藍,浸洗魚體10~20分鐘,數日後可見菌絲脫落。C、2%-3%的鹽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鐘。D、百萬分之二(2ppm)的高錳酸鉀加上1%的鹽水混合後將病魚浸泡20-30分鐘。E、提高水溫以抑制水霉的生長。並且可用一盞15瓦的紫外線燈每日照射數小時可有效的抑制和消滅水黴菌。17.本病又稱針蟲病;鐵錨蟲病。蟲體頭部鑽入魚的皮膚肌肉,蟲體像短針樣掛在魚體上,拔下蟲體,可見鐵錨樣頭部。患部發炎紅腫,出現紅斑、壞死,易被病菌入侵。病魚急躁不安,食慾減弱,消瘦。錨頭蚤在水溫15-33℃時均能繁殖,流行期很長,易寄生於個體較大的魚體。可用敵百蟲、高錳酸鉀治療。

飼養注意事項

雖然黑十字魚的成魚體長也只有5-6公分,但是其生性兇猛,喜歡攻擊小型魚是他們的特點,所以在飼養時千萬不能和小型魚混養。人工飼養黑十字魚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一、飼養水之ph值

至於黑十字魚之飼養環境,黑十字魚對水族箱的適應力還算是相當強的。一般的水族箱,飼養水質的PH值是在6.0-7.2之間。

二、飼養水質溫度

最為適合飼養黑十字魚之水質硬度是5-8°DH這個範圍內的硬水。最為適合飼養黑十字魚的水溫是攝氏二十三度至攝氏二十八度這個範圍。

三、飼養活動水層

黑十字魚的活動水層是在水族箱的中層,飼主若是要進行混合飼養觀賞魚得話,因該要格外注意活動水層這點

四、混合觀賞建議

初開始飼養黑十字魚的飼主要注意,黑十字魚具有攻擊小魚的習性,不可與小型熱帶觀賞魚一起混合飼養。

五、養殖密度建議

也就是養魚的密度要相對小一些,約1公升水,養1cm的魚,這個的養殖密度是養過黑十字魚之人的經驗,安全起見可再將密度降低一點。

六、投餌數量次數

黑十字魚的投餌量應根據魚體大小和數量多少來決定。家庭飼養黑十字魚,一般每天只需投餌1—2次,其投餌量以5—10分鐘內吃完為宜。

繁殖要點

黑十字魚的性格可謂有很多種,並且還有差異,有的比較兇猛,也有的相對膽小,但基本都是會攻擊小型魚的,趕緊跟著小編來看看這種魚的介紹及繁殖要點吧。

一、黑十字魚之簡介

1、該魚鰭呈紅色

在背鰭與尾鰭之間有一個小脂鰭,口中具有牙齒。該魚的鰭呈紅色,尾鰭的基部有一紅色十字花疑義,故得名紅十字魚。

2、入門者練手魚黑十字魚是非常好養的一種魚,是眾多水族入門者的練手魚中的一種喔,其黑十字魚,可以耐受18度的低溫。

二、十字魚人工繁殖重點

1、繁殖雌雄監別

黑十字魚之雌魚個體比較大,且腹部有隆起的特點。黑十字魚雄魚相對黑十字雌魚,其個體要明顯的比較細小。

2、雌雄分缸飼養

性成熟的黑十字親魚,應該讓雌雄分缸飼養,因為性成熟時期的黑十字雌魚的性情特別凶暴,常會發生攻擊並咬傷黑十字雄魚的情況。

3、交配以後須知

飼主需注意,交配時將黑十字雙親放在一起,至黑十字雙親交配產卵結束以後,需要再將黑十字雌雄魚繼續分缸飼養。

4、適合繁殖環境

在水族箱中繁殖黑十字魚,飼主需將水族箱的水溫保持在攝氏二十三至攝氏二十八度℃之間,硬度2-6°dH。而pH值則是維持在6.0-6.8的範圍。

5、受精卵之要點

飼主需注意,水族箱光線保持柔和,黑十字魚受精卵在強光照射下死亡率很高。雌魚每次產卵800-1000粒,受精卵經24小時孵化為仔魚。

6、仔魚培育摘要

仔魚破膜後,再經過3-5天的發育,仔魚即能平游,開始向外界攝食。最好的開口餌料為輪蟲。煮透的蛋黃經60目篩絹搓濾後的蛋黃也可投喂,每次量不宜太多以免敗壞水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