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概況
黎族主要聚居在海南省中南部的七縣二市之內,其餘散居在海南、廣東、廣西、貴州等省區。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黎族人口為1247814人。黎語分5個方言區,即侾、杞、潤、美孚、加茂方言區,其中以“侾”方言區人口最多,通用範圍較廣。由於長期與漢族交往,黎語中吸收了不少漢語辭彙,許多黎族人還會使用當地漢語方言。黎族沒有本民族創製的文字,1957年,政府有關部門為黎族創製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黎族也通用漢語文。
黎族歷史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其族源可追溯到古代的百越支系“駱越”。漢晉時期,黎族先民被包括在“里”“俚”“蠻”等族稱中。而隨著郡縣制的設立和中央王朝勢力及漢人的進入,中原地區的封建經濟制度也逐漸在海南島確立,黎族先民的原始社會漸漸解體,開始向階級社會過渡。隋唐時,又出現了“俚”“僚”的稱呼,為中央王朝統一嶺南地區做出重大貢獻的冼夫人,即南朝至隋初的俚僚首領。唐末,在漢文史籍中出現了“黎”的稱呼,標誌著黎族作為單一的民族共同體出現在歷史舞台上。宋代,“黎”逐漸代替“俚”,成為黎族的普遍族稱。明清以後,黎族社會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除少數仍保持著原始公社制的生產方式外,大多數地區的黎族已向封建社會轉化,社會生產力水平漸趨於當地漢族的發展水平。
1950年以後,黎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黎族人民當家作主,揭開了民族歷史嶄新的一頁。
黎族人民有著自己最璀燦的文化,著名的紡染織繡工藝、豐富多彩的歌舞以及隆重而熱烈的民族節日,是黎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黎族傳統體育
在悠久的歷史進程中,在與大自然的扛爭和生產、生活實踐中,黎族人民創造出極為豐富多彩體育文化,射箭、粉槍射擊、彈弓、“頂牛”(頂膝蓋)、“拉烏龜”、打狗歸坡、打花棍、卡咯(跳竹竿)、蓋冽(串藤圈)和錢鈴雙刀等,是黎族頗具民族特色的傳統體育活動 。
代表性體育項目
彈 弓
彈弓,是居住在五指山腹地黎族民間的一類傳統體育項目,是一項以彈射為特點的競技形式。
史載,黎族的先民曾用木杈製成弓,用麻線或動物的筋做成弦。黏土搓揉成小圓球曬乾後作彈丸,或者到河裡撿一些小卵石子。將彈丸石子安置在弦中間射松鼠、趕鳥雀等。如今,彈弓已成為黎族的一種極有特色的體育項目。
黎族民間進行彈弓比賽時,選野外一空曠地,在距離5米或10米處,置有一直徑20厘米的環形圓心靶。參賽者拿著自製的彈弓,參加立射或跪射等形式的比賽。每人射10顆彈丸,以擊中環數多者為勝。
彈弓是一項青少年喜愛的體育活動,能夠起到鍛鍊青少年臂力和目測準確性的作用。
“頂牛”(頂膝蓋)
頂牛,是黎族民間模仿牛打架架勢而形成的一種體育活動,是一類較力型的運動項目。
在黎族鄉村,牛作為一種主要的生產勞動工具幾乎每家都有,而牛打架也是常有的事。在人、牛的長期接觸中,模仿牛打架的架勢進行娛樂,逐漸地發展成了一項競技性的體育形式。
頂牛比賽一般選擇一塊平坦地面,在地面上畫一半徑為1.5米的圓圈,在圓圈中再畫半徑為0.75米的小圓圈。參賽者面對面站立著。當聽到裁判員號令時,參賽者各抬起一隻腳,雙手抱緊,對準對方膝蓋,互相頂推或頂撞。抬起的那隻腳不能落地,只許單腳在圈內前後左右移動。如果在規定時間裡,把對方頂過線即為勝者。
黎族的頂牛比賽多在傳統節假日舉行,因其角逐方法簡單易學,又是一項鍛鍊下肢靈活的體育項目,故多為黎族青年所喜愛。
“拉烏龜”
拉烏龜,是黎族民間模仿烏龜行走方式,創造出的一項趣味性很濃的體育競技項目。
拉烏龜活動,是黎族青年男子在農閒季節或喜慶節日舉行的一類體育項目。這一比賽項目類似於拔河,是黎族男子的較量。比賽時用一根有“中分結”的紅繩索分別綁在兩個年輕力壯的男子腰間,然後雙方向相反的方向趴下,雙手著地。雙方之間有三條平行線,在比賽還沒開始時,裁判會把這個“中分結”控制在居中的一條直線上,比賽哨聲一響,就立即鬆手,兩個青年就會向不同的方向使出全力,誰把“中心結”拉得超過靠近自己的直線誰就是勝利者。
拉烏龜活動對於鍛鍊人腰腹力、培養人的拉力技巧有一定益處。
打狗歸坡
打狗歸坡,又名“打狗上坡”,是海南三亞鹿回頭一帶黎族民間多人參與的傳統體育活動。因其比賽的形式和內容與國際的曲棍球賽很相似,又被稱為“黎族的曲棍球賽”。
根據黎族民間傳說,打狗歸坡源於黎族豐收後的慶祝活動。很早的時候,人們在田裡收割,用椰子樹葉編成球,在收完稻子的田裡踢打娛樂。因稻根、泥巴纏阻,多有不便,後又有人砍來樹丫削成近似曲棍形狀用以趕打,並逐漸形成今天的打狗歸坡方式。
流行在黎族民間傳統的打狗歸坡比賽,其賽場大小因地制宜。比賽的人數不限,分成兩隊。比賽由推舉出來的公證人宣布開始。比賽過程中,雙方競逐爭球,用曲木棍趕打傳接。凡把球趕到對方的底線便算得分。競賽時間長短由雙方商定,以得分多的隊為勝者。比賽結束後,負方隊員背著勝方隊員退場,勝方隊員則在其背上揮舞球棍吆喝歡呼,場面饒有風趣。
在黎族民間,參加打狗歸坡比賽活動的多為男女青少年。由於這一活動生動諧趣、簡單易行,集競技與遊戲於一體,因此受到當地黎族青少年的普遍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