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話

黎平話

黎平話是指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城關半徑5公里範圍內的地方語言,是我國長江以南唯一個與國語十分接近的地方語言,是我國明代漢文化與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發生碰撞後的產物,黎平話是一個奇特的語言文化孤島現象。

語言特點

黎平古城區之翹街背後 黎平古城區之翹街背後

黎平地處湘黔桂三省交界,是一個以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雜居的山城,凡是與黎平人有過交往的人都會 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那就是黎平人說話很像國語,黎平話的很多語言語調都與現代漢語中的北方國語相近,因此,黎平被人們戲稱為 小北京

黎平話與國語的區別主要表現在平舌音和捲舌音、唇齒音和舌根音、前鼻音和後鼻音等,只要在這幾方面稍加注意,語速稍慢,就與現代國語沒有多大區別了。

黎平話是數百年前漢文化在少數民族文化土壤中沉積下來的產物,至今還保存著許多獨特的 上古語音,如現代漢語中的“ 江(jiāng”字,黎平話至今仍讀“ 剛(gāng)"。現代漢語中的 ”去(qù)“黎平話讀為 ”去(kè)“。現代漢語中的” 尿(niào)“,黎平話讀為 ”尿(suī)“。此外,現代漢語是四聲調,而黎平話中仍然保留一些五聲調的讀音。如抹桌子中的 ”抹“字,現代漢語讀 "(mā)"是第一聲,而黎平話讀音既不是第三聲也不是第四聲,而是介於現代漢語中的第三聲和第四聲之間讀 ”ma“。還有麥子中的 ”麥“黎平話讀 ”me“,這些讀音不是經過專門或是對此有專研的人是很難區分開來的。 黎平話有如天外飛來的一塊隕石,撞擊到黎平這塊土地後沉積下來。黎平話也像一粒神奇的種子,在黎平這塊土地上奇蹟般生長著,黎平話恰是一顆碎落歷史長河的活化石,珍藏著無數傳奇的歷史,黎平話這個 千古之謎也期待著許多有識之士為它揭開神秘的 面紗

語言來歷

侗族姑娘之美 侗族姑娘之美

關於黎平話的來歷有很多傳說

說法一

傳說黎平有人在北京做官,覺得北京話好聽,就命家人和鄉人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黎平話。

說法二

傳說是明朝期間實行屯軍制,黎平城關大部分是從北方軍屯而來的,因而以說北方話為主,形成黎平話。

說法三

明代有一京官名叫陸洙,字 滄浪,高郵州興化縣人,曾任晉共部侍郎,因作詩譏諷當朝宦官劉謹,被敲牙折齒,流放黎平。《黎平府志》及《貴州通志》有記載:“官諫垣,以詩觸劉謹,怒折其齒,流於黎平“。

陸洙流放到黎平後,地方長官見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但是從京城被貶來的一定有學問,就令其傳道授業解惑,悉心教誨子弟。由於陸先生缺牙少齒,講話不關風,教學生讀書認字是一些讀音就走了樣,把” “讀成” “,把” “讀成” “,平舌音跟捲舌音分辨不清,讀成一個音等等,長此以往就形成了黎平話。

陸洙逝世後,葬與黎平北門外,其墓至今保存完好,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雖然這些傳說都無法考證黎平話的來歷,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黎平話是明代漢文化

與當地少數民族文化發生碰撞後的產物,它在強大的少數民族文化的土壤中,非但沒有被融化和吞沒,相反地還慢慢地頑強地保存延續下來,形成了一個奇特的語言文化孤島,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