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注音
shǔ chǐ
詞語解釋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來,取其長度作為一尺的標準,叫做"黍尺"。橫排的稱"橫黍尺",縱排的稱"縱黍尺"。舊制營造尺就是縱黍尺。橫黍尺一尺等於縱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較小的度量單位。
黍尺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來,取其長度作為一尺的標準,是一種測量工具。
shǔ chǐ
古代用黍百粒排列起來,取其長度作為一尺的標準,叫做"黍尺"。橫排的稱"橫黍尺",縱排的稱"縱黍尺"。舊制營造尺就是縱黍尺。橫黍尺一尺等於縱黍尺八寸一分。泛指較小的度量單位。
zòng shǔ chǐ ㄗㄨㄙˋ ㄕㄨˇ ㄔㄧˇ縱黍尺,古代長度計算單位。
簡介秬黍,又稱黑黍,是黍的一種。是一種量具。
纍黍 1.累列或累積黍粒。 2.謂數量、差距微小之至。
累黍,古代用一定的方式排列黍粒作為計量的基準,形容數量極小也形容絲毫不差。
解釋 相關連線羊頭山黍定黃鐘,指的是山西沁源和沁縣之交界地區所產的黍谷。在遙遠的古代,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依羊頭山黍谷為基準單位,奇蹟般地開創了文化領域的音律和計量單...
簡介 來源 十二律的主要內涵 羊頭山黍與度量衡 歷史淵源律尺,漢語辭彙,讀音lǜ chǐ,古代用以制定樂律的度尺。
詞目 解釋玉尺,多義詞。玉制的尺,比喻選拔人才評價詩文的標準
詳細釋義 玉尺保養 相關成語拼音: 解釋: 1.古時以中指中節的長度為一寸,十寸為尺,以指為度而量,故稱指尺。
漢代政治經濟皆如秦制,度量衡也沿用秦制。西漢末劉歆將秦漢度量衡制度整理成文,使之更加規範化,條理化,後收入《漢書·律曆志》,成為最早的度量衡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