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古鎮

黃龍鎮,座落在秦巴山麓,堵河之畔,是十堰市城區的西大門,距十堰市中心26公里。襄渝鐵路、316國道穿境而過,漢水流域最大支流——堵河,宛若一條綠色飄帶橫亘境內,作為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之一的黃龍灘水庫座落於此。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素有“小漢口”之稱的黃龍古鎮位於犟河入堵河口東北岸,北依四大坪山,距十堰城區25千米。因依漢江南岸最大支流堵河水而興盛。不難想像,當時來自五湖四海的商賈從漢江溯堵河而上,將大山深處的生漆、桐油、木耳、中藥材等土特產收購外銷,同時從外地運進食鹽、布匹等等生活必需品,小鎮因此日漸繁華,成為鄖縣南部重鎮及鄂西北山區土特產集散地。1967年劃歸十堰市。古鎮於2001年5月對外開放。
1

悠久歷史

黃龍古鎮歷史悠久。黃龍康家灣遺址的發現表明遠在新石器時代有了人類活動的足跡,並一度發展而成為南北文化交鋒的分界線,而事實上,古鎮的輝煌卻在清鹹豐、同治年間。據史料記載,湖北鄖縣之黃龍灘在縣西120里,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移江峪巡檢司駐此,並設塘兵(傳遞公文的機構兼維護地方治安)防守,可知最初為軍事要地。隨著人口的增多,商業的發展,軍鎮逐漸向商業市鎮的轉變。鹹豐元年(1851年)黃龍建鎮,鎮址在大峽棗園、肖家灣一帶,鹹豐三年(1853年),堵河發洪水,街道被沖毀,遷址於老店(今黃龍東灣)。同治六年(1867年)又被洪水淹沒,遷建於堵河、犟河交匯處,即今黃龍鎮所在地。為了加強對黃龍鎮的控制,清同治九年(1870年),設黃龍灘塘,有一員千總專管,外委、把總協防並處理公務。由於有濱江之便利,吸引了大量南來北往的客商和國外一些傳教士。客商們為了方便商業往來,按照不同的籍貫在此設立了商業會館,自清鹹豐七年(1857年),黃州會館落成後,又相繼建成江西會館、鄂州會館、陝西會館、山西會館、武昌會館等,外國傳教士也接踵而來,修建了天主教堂、義大利神父教堂等。一時間,古鎮內商賈雲集,商鋪林立,街市繁華,成為當時鄂西北山區的商業、文化、航遠中心。而隨著公路和鐵路的建成,堵河航運衰落,終結了黃龍的繁榮。歷史就是這樣無情。

古鎮遊覽

作為一處兼具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歷史文化類人文風景景區。黃龍鎮古建築群雖歷經幾百年風侵雨蝕,仍保留了格調統一、莊重典雅、渾厚古樸的建築風格,顯示出清代工匠的高超技藝。漫步在這古老的街道,踏著記載歷史的青石板,穿過條條迴環曲折的小道,給人一種曲徑通幽的感覺,仿佛又看到了昔日的繁華景象。

黃龍古鎮分前街、后街、上街、河街四個部分,四條古街道共同構成了風格獨特、氣勢恢弘的黃龍古建築群,向世人展示著她曾經的無窮魅力,現保存完整的有江西會館、黃州會館、鄂州會館、陝西會館、山西會館、武昌會館、天主教堂、義大利神父教堂等,占地約3000平方米。在建築布局上,採取中軸對稱式,講究豪華、氣派,重點修飾門面與廳堂,無論公私建築都有碩大的廳門、卷廳和租堂,次間居於次要地位。各會館所用脊磚上都刻有“山西、黃州、江西、鄂”等明顯字樣。栩栩如生的雕龍刻鳳樑柱、玲瓏奇秀的四合院向世人展示著她曾經的藝術精華。曾經最大的建築莫過於黃龍街64號的老宅,大院共六進院落、五個天井,土木和磚木混合結構,是當年大戶余姓的宅第。據說原來半條街都是余家的。房子布局還在,雖然丰韻漸失,但精細的裝飾構件、靈動的封火山牆背後想必都掩藏著一個個鮮活的古老故事。

在黃龍街64號余家老宅的左邊是武昌會館。據資料記載:武昌會館建於嘉慶年間,座北朝南,為磚木結構。硬山頂,前後分進殿、戲樓、石門、拜殿、正殿,進殿檐高3.06米,通高7.85米,通長2.08米,通寬10.08米,為7立柱,9檁。拜殿為四立信、九檁。正殿由四個耳房,一個大殿組成。梁架上部用梁與矮柱重疊,以支撐層面檁條。大殿前有走廊和兩側耳房相通。現有面積958平方米。頂部房檐四角翼角翹起,設有封火牆,牆壁有“喜鵲等梅”等壁畫,大院內設有“天井”,排水設施合理。正殿分為前殿,後殿對稱建築,其建築採用直徑約為55—58厘米,石座為基,牆體及圍牆每塊磚燒該有“鄂郡”二字。鄂郡即江夏,是武昌的別稱。說明當時會館的建造者特別慎重,建築用磚是另定造燒制。據查,鄖陽府唯一在此處設有武昌會館,屬獨一無二的遺志。是黃龍鎮上規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座。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前殿和戲樓早已蕩然無存,且遺憾的是原來前殿所在的地方今建有一棟六層住宅樓,生生切斷整個建築群。和武昌會館一牆之隔的是黃州會館,門口的場地排列一根根水泥柱,會館只有僅存的一棟正殿建築。相比武昌會館規模也要小許多。黃州會館正殿正門面不像武昌會館門廳那樣採用多重而且是形式多樣的封火山牆裝飾,而是同鄂西北民居前堂做法,用磚石材料建築而成。

而臨近堵河的江西會館目前也最為殘破。江西會館朝向與眾不同,面向堵河,直接和堵河碼頭對接。據說會館為兩進四合院式布局,正立面面闊三間,規模比武昌會館也要小。殘存的古磚上仍然可見“江西”二字。

此外,位於東灣村的“三義廟”,是紀念劉備、關羽、張飛寺廟;鎮東頭還有一棵長達300餘年的柏樹,是當地有名的樹中之王。

周邊景點

黃龍灘電廠工業生態旅遊區距十堰市城區中心約30公里。是一座以黃龍灘水力發電廠為主體的工業旅遊示範點。由黃龍灘水力發電廠於2001年9月開發,2003年10月對外開放。黃龍灘水力發電廠依山而建,臨水而築,總體分為園林園藝區和工業生產區。其中園林園藝區內,大面積引種紅楓樹及美國四季青草坪,點植一些觀賞樹種,如櫻花、楊梅、女貞、桂花、茶花、含笑、紫薇等,已基本形成樹種多樣,三季有花,四季長綠,色彩斑斕的綠化效果。工業生產區始建於1969年,1974年投產發電,是湖北省電力公司直屬的大型水力發電企業。雄偉的黃龍大壩,全長371米,高107米,壩頂高程252米。庫區水天一色,島嶼星羅,平湖似鏡,環境清幽。堵河故道形成的20多公里的“水上畫廊”,水體潔淨,屬天然優質飲用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景區內還建有高山滑索、雷射塔、觀瀑台、光電廣場、高山索滑、水電科普基地等娛樂項目。為國家3A級景區。
黃龍庫區距市中心約32公里進入黃龍庫區,乘上遊船,從黃龍大壩啟程,逆水南行。看景,新奇別致,猶如一幅水彩畫。從大壩航行12公里,就到了兩條峽谷溪流簇擁著河邊一座圓乎乎的小島,名為“二龍戲珠”。乘船約30分鐘,漸入山谷深處。下船沿溪上行,通過僅容一人的龍門,至一片開闊的天然浴場(傳為神仙沐浴之地),再前行飽覽仙門關、天門關九瀑十潭之奇後。沿山上行,可攀上海拔1057米的白馬山主峰。堵河漂流位於黃龍鎮堵河上,距城區中心約30公里。是以漂流活動為特色的自然景區。堵河是漢江南岸最大支流,其水流急速,漂流河段兩岸奇山異石,風景秀麗,沿線有雄獅嬉水、龍吟潭、錦竹林、吊腳樓、水上樓閣、望江台等景點。目前配置有皮筏、衝鋒舟、快艇約200隻,漂流線路全長10公里,漂流全程約需2.5小時。月亮湖山莊位於十堰市張灣區方灘鄉。是一座集旅遊觀光、休閒娛樂、會議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區。度假區占地面積4.4萬平方米,有傣族建築風格的竹樓、涼亭數十座,原始風格的茅草房數間,皆沿江而建。還有沙灘浴場、大方嘴、回馬石、鰲魚出海、珍珠灘、情人石、小小石林等景點,開展有竹排漂流、沙灘排球、水上快艇、遊船觀光、高空溜索、空中腳踏車、高位滑道衝浪等遊樂項目。度假區內設有會議室(教室)、客房、別墅、傣式餐廳和茶樓,可同時接待旅遊者上千人。為國家3A級景區。

展望未來

為使古鎮之歷史不致斷層、文化不致湮滅,黃龍鎮成立了古鎮保護領導小組,並請專家編制了《黃龍鎮旅遊開發總體規劃及重點項目控制性規劃》。規劃中明確指出了會館及古民居要遵循建設與保護相結合的原則。四大會館的恢復性建設要以修舊如舊的原則對其建築加以修繕,要逐步拆除周邊包圍的新建築,恢復周邊部分歷史性建築及設施;重點保護民居的修復應原址原樣修復。

據張灣區外省僑務接待旅遊局副局長王書貴介紹,這已經是黃龍古鎮的第二次規劃了。第一次已經招商,契約都簽訂了,但是由於古鎮的產權問題而擱置了。而此次,古鎮的保護開發有兩種途徑:一是繼續招商對古鎮進行修復;二是以黃龍鎮的各義成立文化旅遊開發公司,實行企業式、捆綁運營的方式。 

規劃中黃龍古鎮及堵河水系風景區計畫用六年時間將黃龍大壩下沿堵河兩岸直到方灘與鄖縣交界處規劃範圍打造成國家4A級旅遊區,使之成為鄂西北最佳水體旅遊區、休閒旅遊區和古鎮文化旅遊區。一是打造黃龍古鎮文化特色旅遊區。開發項目主要有八大會館的修復開發利用、傳統商賈文化街、黃龍水旱碼頭修復、明清休閒客舍群等;二是以方灘鄉沉潭河為中心,打造水上娛樂特色旅遊區。開發項目主要有沉潭河水上及沿岸建造水上飛行、摩托艇、激流勇進、水下探秘、漂流等;三是以方灘鄉堵河月亮湖為中心,打造休閒度假特色旅遊區。開發項目主要有流動度假客舍、歐式度假客舍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