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黃頌慈(1909~1976年)為黃爾康長子。幼時入連貢璋私塾受啟蒙教育。後入黃家舉辦的家塾就讀。民國9年12歲時入縣立第一高等國小學習。民國12年畢業後在父親店中當學徒。19歲時即在福州主持黃正茂莊的店務。民國32年黃爾康逝世後,獨力主持黃家在沙縣、永安、福州、上海等地的業務。民國38年派人赴台灣考察商情,在高雄、基隆經營木材業務。同年5月親自赴台灣省基隆市整頓店務,後留居基隆。1950年與華泰行合資經營杉木。1951年在基隆開辦光正商行,經營中藥材和香茅油等進出口業務。後因未能適應台灣進出口商品配給制度改革屢遭損失。後受人誘騙,從事證券買賣和經營彰化毛菇均告失敗,與人合資經營爆竹工廠又受挫折,終於一蹶不振。1964年起陷入困境,幸得沙縣籍在台鄉友曹湘君接濟,始行聊度晚年。他在自傳中寫道:1964年“厄運相乘,竟達十年有奇。晚景淒涼,身心無寄……唯有望天長嘆而已”。1976年10月病逝,終年68歲。
主要經歷
黃爾康熱心地方公益,任商會會長期間,凡有攤派款額或公益支出,無不帶頭承擔,儘量減輕其他小商的負擔。平時則扶貧濟困,憫老恤幼,深得鄉人讚許。黃頌慈主持商務後,亦熱心於地方諸如資助清寒學生、修橋築路、賑饑救荒等事。民國33年創辦爾康國小,開沙縣獨資辦學風氣之先。二年後學校停辦,又將經費移作清寒學生獎學金和購置縣立圖書館書籍。閩北學者如沙縣陳紹源、建甌陳培光等出國留學,黃家亦給予贊助。由於熱心文化建設,民國36年黃頌慈出任閩北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去台灣後仍情系家鄉。1951年知道家鄉開展土地改革,主動將地契輾轉寄給人民政府。1954年,他的長子黃邦彥在美國康乃爾大學畢業並獲碩士學位後,黃頌慈將他送回大陸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他去世前親囑子女一定要將其骨灰送回大陸。1986年1月11日,他的骨灰由其長子黃邦彥送回沙縣,安葬在石牌祖墳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