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黃韭
現如今,河北省南宮市建有大型無公害黃韭基地,主要在南宮市北胡街道辦事處小關村。
說起黃韭,人們自然想起宋代詩人蘇軾“斷覺東風料峭寒,青蒿黃韭試春盤”的詩句。蘇大學士寫的這個“黃韭”,並非我們所說的黃韭,而應是春天的頭茬韭菜。
黃韭,也叫韭黃,據記載,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邢台南宮市北胡東張村、束鹿縣民、深州市西安莊等已掌握培植技術。相傳由於黃韭的種植工藝複雜,技術性強,受季節限制,價格高等原因,種植技術“傳男不傳女”。
傳統栽培
傳統栽培技術,是在秋後,將當年種植的韭菜割掉地上部分,把韭菜根刨出來,選取粗壯、沒傷根須的作為種苗。刨好地下室,做好苗床——俗稱炕。把谷糠與馬糞摻合均勻,鋪在炕上。然後把韭菜根順序栽上,用噴壺灑上清水。完全遮光,韭葉自然變黃。
新技術
近幾年來,黃韭種植改為大棚,解決了韭菜易腐爛、難變黃等技術難題,實現了黃 韭四季上市。種植大棚黃韭,首先是在大棚內露天種植普通青韭。等青韭長到10厘米時,在韭菜上方架網,防止韭菜倒伏。到韭菜快成熟時,再蓋上遮光膜,避免光合作用,棚內溫度保持在27攝氏度左右,促使青韭變黃,從而形成黃韭。割完一茬韭後,利用黃韭根部的營養,再過50天就又能長出新的黃韭。設施黃韭種植一次獲益四年,每年可收割四次。新技術與傳統種植方法相比,工藝簡單,省工、省時、省力,不受季節限制,畝產達到2000斤。
如今的黃韭栽培技術先進了,產量高了,但卻沒有了傳統栽培出來的黃韭味兒了。
食用方法
黃韭,馨香撲鼻,鮮嫩色美,自古就被譽為“菜中珍品”。既中作為調味的香料, 又可炒、煮、涼拌或做湯用以佐餐。若餃子餡配上一些韭黃,則尤為清香可口。
取適量黃韭,豬肉煮熟切末,調製成餃子餡,乃河北南宮、深州、辛集一帶傳統做法,“不吃黃韭不算過年”意味著只有年節時才有黃韭肉丁餡餃子可吃。
韭菜富含維生素A、B、C、糖類、蛋白質等,並含有抗菌物質。 功效:具有調味、殺菌的功能。常食有益,但一次不宜食之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