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陂山地伏擊戰

基本信息

1933年2月27日 黃陂山地伏擊戰
黃陂山地伏擊戰,是第四次反“圍剿”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
1933年,國民黨反動派對中央蘇區和紅一方面軍進行了第四次大規模“圍剿”。其中由蔣介石嫡系12個師組成的中路軍為“進剿”軍,左右兩路均為“清剿”軍,策應中路軍的行動。
敵中路軍總兵力約70個團,分成三個縱隊:第一縱隊11、52、59師,向宜黃、棠陰地區集中;第二縱隊10、14、27、90師,向撫州、龍骨渡地區集中;第三縱隊5、6、9、79師,向金溪、滸灣地區集中;第43師為預備隊。1月底,蔣介石親自到南昌組織“圍剿”,準備採取“分進合擊”的作戰方針,企圖一舉殲滅我軍主力於黎川、建寧地區。
紅一方面軍當時有第1、3、5軍團和第11、12、21、22軍團,總兵力約7萬人。2月9日,紅一方面軍向南豐地區開進,對南豐城西北之敵外圍陣地發起進攻,但未能突破敵人主陣地。紅一方面軍在朱德司令員和周恩來政委的指揮下,根據敵情的變化,決定改由一部佯攻南豐,主力集結於南豐和里塔圩一線以西地區待機打擊援敵。2月22日,我軍獲悉敵中路軍第一縱隊準備由宜黃、樂安地區迂迴到我軍後方,而第二縱隊主力集中南城,準備同我軍在南豐地區進行決戰。周恩來、朱德鑒於敵人兵力密集,毅然決定撤離南豐,採取退卻步驟,由第11軍偽裝成主力,在里塔圩和新豐街之間東渡撫河,向黎川前進,以迷惑敵人,主力軍則陸續秘密轉移到中央蘇區前部的東韶、洛口地區,侍機殲敵。
2月27日,敵第一縱隊的52、59師,行至宜黃南部黃陂地區時,我第一軍團第一師立即以一部兵力向蛟湖攻擊,將敵行軍縱隊攔腰切斷,與此同時,第7、9兩師向敵52師猛攻,第10、11師,第21軍等截斷了敵人退路。我右翼先頭部隊到達黃陂、秀源一線,發現敵人第59師正從霍源一帶向黃陂前進,右翼第22軍第64師向霍源方向急進,於是請求殲滅敵人第59師於黃陂、霍源地區,經過數小時激戰,擊潰了敵人。兩天的戰鬥結束後,敵第52師被全殲,第59師除一個團逃脫外,其餘都被殲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