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藥子[植物]

黃藥子[植物]
黃藥子[植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藥子,也叫硃砂七,此藥為寥科植物金線草(Dioscorea bulbifera L.)的全草,因其根莖呈硃砂色,故得此名。為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卵圓至長圓形。莖左旋。葉互生,寬心狀卵形,長7~22cm,寬7~18cm先端銳尖,全緣或微波狀,葉腋有大小不等的紫棕色球形或卵圓形珠芽(零餘子)。花單性異株,穗狀花序下垂;雄花單生密集,花被片6,雄蕊6;雌花有退化雄蕊6,子房下位,3室。蒴果長圓形,反曲,翅距圓形,成熟時草黃色,表面密生紫色小斑點。種子扁卵形,著生於果實每室頂端,一面有翅。主要分布於四川,雲南,貴州等地。特別提示:黃藥子有導致嚴重肝損傷之可能,需遵醫囑服用並定期檢測肝功能。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黃藥子 黃藥子

纏繞草質藤本。塊莖卵圓形或梨形,直徑4-10厘米,通常單生,由塊莖頂端抽出,很少分枝,外皮棕黑色,表面密生鬚根。莖左旋,淺綠色稍帶紅紫色,光滑無毛。葉腋內有紫棕 色,球形或卵圓形珠芽,大小不一,最重者可達300克,表面有圓形斑點。

單葉互生;葉片寬卵狀心形或卵狀心形,長15(-26)厘米,寬2-14 (26) 厘米,頂端尾狀漸尖,邊緣全緣或微波狀,兩面無毛。

雄花序穗狀,下垂,常數個叢生於葉腋,有時分枝呈圓錐狀;雄花單生,密集,基部有卵形苞片2枚;花被片披針形,新鮮時紫色;雄蕊6枚,著生於花被基部,花絲與花葯近等長。雌花序與雄花序相似,常2至數個叢生葉腋,長20-50厘米;退化雄蕊6枚,長僅為花被片1/4。

黃藥子 黃藥子

蒴果反折下垂,三棱狀長圓形,長1.5-3厘米,寬0.5-1.5厘米,兩端渾圓,成熟時草黃色,表面密被紫色小斑點,無毛;種子深褐色,扁卵形,通常兩兩著生於每室中軸頂部,種翅栗褐色,向種子基部延伸呈長圓形。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採制:夏末至冬初均可採挖,以9~11月產者為佳。將塊莖挖出,除去莖葉鬚根,洗淨泥土,橫切成片,厚約1~1.5cm,曬乾生用。

化學成分:含有黃獨萜酯A(diosbulbine A)、皂甙、鞣質和澱粉。半乾燥塊莖含蔗糖22.5 % 、還原糖0.69 % 、澱粉2.5 % 、皂甙、鞣質。還含黃獨素B,C與薯蕷皂甙元。

生長環境

既喜陰濕,又需陽光充足之地,以海拔幾十米至2000米的高山地區都能生長,多生於河谷邊、山谷陰溝或雜木林邊緣,有時房前屋後或路旁的樹蔭下也能生長。

分布範圍

黃藥子[植物] 黃藥子[植物]

分布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蘇南部、江西、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南部、甘肅南部、四川、貴州、雲南、西藏。日本、朝鮮、印度、緬甸以及大洋洲、非洲都有分布。

主要品類

大葉黃藥子、細葉黃藥子

性狀味道

塊莖的橫切片呈類圓形或圓形,直徑3~10cm,厚0.3~1.5cm。外皮較薄,棕黑色,有皺摺,具多數短小的細根及黃白色或棕黃色微突起的鬚根痕。切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平滑或呈顆粒狀凹凸不平。質脆,折斷面顆粒狀。氣微,味苦。

性味 :苦,辛,鹹,性涼,有小毒。含毒性皂苷、萜類對肝臟有明顯毒副作用。

解毒消腫

化痰散結,涼血止血。

用於甲狀腺腫大,淋巴結結核,咽喉腫痛,吐血,咯血,百日咳,癌腫;外用治瘡癤。

用法用量

3~5錢;外用適量,搗爛或磨汁敷患處。

挖采季節

夏末至冬初均可採挖,以9~11月產者為佳。將塊莖挖出,除去莖葉鬚根,洗淨泥土,橫切成片,厚約1~1.5cm,曬乾生用。

栽培技術

黃藥子[植物] 黃藥子[植物]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蔭蔽。以陽光充足、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栽培技術用零餘子繁殖。在冬季把落在地上的零餘子揀回,放在木箱或竹簍里,貯藏室內過冬。於3-4月栽種。田間管理苗高約30cm時,淺薅除草,重施人畜糞水,同時把莖藤理附在攀援物上。

臨床運用

治療甲狀腺腫

對各種類型的甲狀腺腫,均有一定效果。製劑用量各地不盡相同,觀察對象亦有差異。

1.1.用黃藥子半斤,水煎2次,濾液混合,再加白酒400ml(不加亦有效),共成2400ml。每次5ml,每日2次,飯後服。或將黃藥子研粉,每日3分,分服或頓服。10天為一療程,停藥3-5日再行第二、三療程。治療Ⅰ-Ⅳ度的地方性甲狀腺腫127例,服藥月余後,全部患者頸圍都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其中治癒率為67.8%。

1.2.用未經炮製的黃藥子燉服,每日5錢,連服5-8周。觀察25例甲狀腺腺瘤,治療後3例腺瘤完全消失,17例腫物顯著縮小,1例停藥後復發,但再次治療,仍有效果。部分病例服藥後訴口乾。

1.3.黃藥子浸酒(每升浸液含生藥200g),每日100ml分3-4次服。一般腺瘤總量用至2升左右即足,腺癌應服3個月以上。治療甲狀源源瘤7例,甲狀腺癌2例,甲狀腺功能亢進2例,性質不明的甲狀腺腫2例,除3例無效外,其餘均消退一半以上(平均頸圍直徑縮小25%以上),其中6例消退80%以上或完全消失。副反應:2例有消化道反應,噁心嚴重,影響服藥;2例因肝細胞損害出現黃疸,多因劑量過大所致。故服藥總量達3升時應停服10天,並檢查肝功能情況,若出現黃疸應立即停藥,及時處理。認為黃藥子酒對甲狀腺瘤似能部分代替手術摘除,對於甲狀腺癌,配合手術治療,可提高療效。

1.4.將黃藥子製成流浸膏,每日3-6ml(每3ml相當於原生藥1錢),分3次於食後服。治療甲狀腺中毒症26例,女例臨床症狀子用藥後2-3天消失,21例平均於用藥後4-6天顯著進步,1例無效。大部分病例基礎代謝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頸圍有不同程度的縮小。各地經驗均證明,療效與年齡、病程有關。年齡較輕、病程較短的,療效較好。

治療百日咳

取鮮黃獨根塊或果實3-5錢(3-5歲小兒用量),加冰糖3錢燉服。日服1劑,治療50餘例均痊癒。另有用黃藥子果(切片)3-5錢,加水400ml,冰糖適量燉服,每日2次,用於鎮咳有良好效果。觀察78例咳嗽患者,痊癒69例,好轉7例,無效2例。一般服藥1-2天即可奏效,頑固性乾咳可連服4天。對炎症明顯的咳嗽患者,宜酌情加用抗感染藥。

治療食道癌、胃癌

取黃藥子10兩,以62度白酒浸泡。日服浸液50-100ml。分數次服。治療食道癌及其他消化系統癌症28例,用藥後18例自覺症狀基本好轉,其餘亦明顯好轉。個別服藥酒後,發觀對肝臟有不良影響。又報導以黃藥子針劑治療食道癌、胃癌23例,對控制症狀、改善病情有一定效果。

主要成分

半乾塊莖含蔗糖、還原糖、澱粉、藻甙、鞣質.尚含黃獨素B,C(Diosbulbins B,C)與薯蕷皂甙元(Diosgenin).野生的含黃獨素 A、B、C.

含黃藥子素(diosbulbin)A-H,8-表黃藥子素E乙酸酯(8-epidiosbulbin E acetate)。薯蕷皂甙元(diosgenin),D-山梨糖醇(D-sorbitol),2,4,6,7-四羥基-9-10-二氫菲(2,4,6,7-tetrahydroxy-9,10-dihydro phenanthrene),2,4,5,6-四羥基菲(2,4,5,6-tetrahydroxyphenantyhrene),4-羥基-(2-反-3',7'-dimethylocta-2',6'-辛二烯基)-6-甲氧基苯乙酮[4-hydroxy(2-trans-3',7'-dimethylocta-2',6'-dienyl)-6-methoxyacetophenone],4,6-二羥基-2-O-(4'-羥丁基)苯乙酮[4,6-dihydroxy-2-O-(4'-hydroxybutyl)acetophenone],二氫薯蕷鹼(dihydrodioscorine),蔗糖,還原糖,澱粉,皂甙,鞣質等。

各家論述

1.《本草經疏》:黃藥根,解少陰之熱,相火自不妄動而喉痹瘳矣。蛇犬咬毒,亦血分受熱所傷故也。苦寒能涼血,得土氣之厚者,又能解百毒也。

2.《本草匯言》:黃藥子,解毒涼血最驗,古人於外科、血證兩方嘗用。今入不復用者,因久服有脫髮之虞,知其為涼血、散血陰矣。

3.《開寶本草》:主諸惡腫瘡瘺,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塗。

4.《綱目》:涼血,降火,消癭,解毒。

5.《江蘇植藥志》:治腰酸痛。

6.《藥性論》:"治水氣浮腫,下小便,治嗽逆上氣,項下瘤癭。"

7.《唐本草》:"主十二水滿急痛,利膀胱、大小腸。"

黃藥子 黃藥子

考證

出自《本草圖經》。

1、《開寶本草》:黃藥根,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莖似小桑。生嶺南。

黃藥子 黃藥子

2、《本草圖經》:黃藥根,峽州郡及明、越、秦、隴州山中亦有之,以忠、萬州者為勝。十月采根。開州興元府又產一種苦藥子,大抵與黃藥相類,主五藏邪氣,治肺壓熱,除煩躁,亦入馬藥用,春采根曝乾。又有藥實根:生蜀郡山谷,蘇恭雲即藥子也,用其核人,《神農本草經》誤載根字,疑即黃藥之實。然雲生葉似否,花紅白色,子肉味酸,此為不同,今亦稀用,故附於此。孫思潮邈《千金月令》,療忽生癭疾一二年者:以萬州黃藥子半斤,須緊重者為上,如輕虛即是館州者,力慢,須用一倍。取無灰酒一斗投藥其中,固濟瓶口,以糠火燒一復時,停騰待酒冷即開,患者時時飲一盞,不令絕酒氣,經三五日後,常須把鏡自照,覺銷即停飲,不爾,便令人項細也。劉禹錫《傳信方》亦著其效,其方並同,有小異處,惟燒酒候香氣出外,瓶頭有津出即止,不待一宿,火仍不得大猛,酒有灰。

3、《綱目》:黃藥子,今處處人栽之。其莖高二三尺,柔而有節,似藤實非藤也。葉大如拳,長三寸許,亦不似桑。其根長者尺許,大者圍二三寸,外褐內黃,亦有黃赤色者,肉色頗似羊蹄根,人皆搗其根入染藍GANG中,雲易變色也。唐蘇恭言,藥實根即藥子,宋蘇頌遂以為黃藥之實,然今黃藥冬枯春生,開碎花無實,蘇恭所謂藥子,亦不專指黃藥,則蘇頌所以言,亦未可憑信也。

4、《本草原始》:黃藥皮黑色,多須,每長須處有白眼。

5、《植物名實圖考》:黃藥子,《開寶本草》始著錄。沈括以為即《爾雅》LING,大苦。前此未有言及者。其根色黃,入染家用,昧亦不甚苦,葉味酸,《救荒本草》酸桶筍即此。湖南謂之酸桿。其莖如蓼有斑,江西或謂之斑根。郭景純以甘草釋大苦,而謂其葉如荷;沈括駁之,是矣。然沈所謂黃藥者,究不識其為何產。李時珍以今之黃藥當之,而易荷為薄荷,則改竄而附會之矣。《宋圖經》謂忠州、萬州者,莖似小桑,秦州謂之紅藥,施州謂之赤藥,葉似養麥,開白花,已明列數種。又引蘇恭葉似杏,花紅白色,子肉味酸之說,以為不同,則又一種矣。李時珍所謂黃藥,即今之酸汗,滇謂之斑莊根。里醫習用,或以其根浸酒。《滇本草》云:味苦澀,性寒,攻諸瘡毒,止咽喉痛,利小便,走經絡,治筋骨疼、痰火、痿、手足麻木、五淋白濁、婦人赤白帶下,治痔漏亦效。與古方僅治項癭、咯血者不同。然則以李時珍所據之黃藥,而強以治古人所治之證,其能效乎滇南又有一種與斑莊絕肖者,秋深開小白花,葉亦微似杏,土人謂之扒毒散,治惡瘡有殊效。插枝即生, 人家多植之。或即蘇恭所謂黃藥者歟若忠、萬、秦州所產,吾所未見,不敢臆揣,然皆非沈括所謂葉似荷者。滇南又別有黃藥,乃極似山薯而根圓多須,即湖南之野山藥。其白藥子,亦謂之黃藥。

6、《中藥材品種論述》:以黃獨為黃藥,《本草》文獻可以查考的,當為明李中立的《本草原始》,觀其藥材圖形與描述完全一致,作者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曾看到該院保存的清代藥用黃藥子標本即為該品。吳其睿《植物名實圖考》所稱形似山薯之滇南黃藥當亦屬於此類型。由此可知,以黃獨為黃藥,至少自明清以來,即已如此。(至於)以老蛇盤為黃藥子,在《本草》中似乎尚未見有充分根據。然而,文獻有謂'大苦'其葉如荷者,而該品一莖直上,葉掌狀深裂如傘而有毛,向有'毛荷葉'之稱,且生藥味苦澀,而古人所謂如荷之'大苦',是否即指此而言,亦未可知。李時珍所謂類似羊蹄根之黃藥子,亦即《植物名實圖考》之'黃藥子三',由其形態描述與圖形觀之,可確認為蓼科之虎杖Polygonum rey-novtria Makino無疑。

7.《南方主要有毒植物》:零餘薯,有毒部位:薯塊和小薯。

中毒症狀:誤吃引起口、舌、喉等處燒灼痛,流涎,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瞳孔縮小,嚴重的出現昏迷、呼吸困難和心臟麻痹而死亡。

解救方法:考慮洗胃,導瀉;內服蛋清或葛粉糊及活性炭;飲糖水或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對症治療:如出現昏迷,可注射強心興奮劑,給氧;腹部劇痛時可用複方樟腦酊止痛。民間治療法用綠豆湯。廣州草藥醫師介紹:方一、生薑一兩榨汁和白米醋二兩,甘草三錢,用清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先含漱,後內服;方二、崗梅半斤,用清水五碗煎至二碗飲服。

藥材鑑定

感官鑑別

多為橫切厚片,圓形或近圓形,直徑2.5-7cm,厚0.5-1.5cm。表面為棕黑色,呈皺縮狀,表面有眾多白色、點狀突起的鬚根痕或有彎曲殘留的細根,栓皮易剝落;切面黃白色至黃棕色,平坦或凹凸不平。質堅脆,易折斷,斷面顆粒狀,並散有橙黃色麻點,氣味微苦。以片大、外皮棕黑色、斷面黃白色者為佳。

顯微鑑別

塊莖橫切面:木栓細胞壁微木化,內側石細胞斷續排列成環。近外方的基本組織有分泌道。維管束外韌型,散在。粘液細胞多數,含草酸鈣針晶束。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特徵

①石細胞長棱形而兩端鈍圓,或不規則橢圓形、卵狀三角形,孔溝密集。

②澱粉粒長圓形、卵形、貝殼形或不規則條形,短徑5-12μm,長徑15-21μm,臍點點狀。

③粘液細胞類圓形,短徑95-160μm,長徑150-300μm,含草酸鈣針晶束,長50-117μm。

④分泌道含樹脂狀物。

化學鑑定

理化鑑別

(1)取該品粗粉0.5g,加水5ml,振搖後,濾過。取濾液1ml,加1%三氯化鐵試液2滴,顯綠色,並產生絮狀沉澱。(檢查酚類和鞣質)

(2)取該品粗粉1g,加乙醇10ml,熱浸約10min,濾過。取濾液滴在濾紙上,加1%香草醛鹽酸試液,顯淡紫色。(檢查萜類)

(3)另取上述乙醇濾液,滴在濾紙上,加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加熱後顯粉紅色。(檢查萜類、內酯等)

(4)薄層色譜 取該品粗粉5g,加乙醇30ml,在水浴上回流提取2h,濾過。濾液濃縮後作供試液。另取黃藥子乙素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矽膠G-CMC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無水乙醇-環已烷(20:1,5:1)展開,噴以對二甲氨基苯甲醛試液,110℃烤10min,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櫻紅色斑點。

植物文化

花語:鄉愁

黃藥子的別名是「旅行者的喜悅」,這種爬蔓植物生長在鄉下路旁的籬笆附近,看起來就像灰色的綿線垂掛在道路兩旁。旅行者看到這種光景,就會想起家鄉老母織布的情景,因此它的花語就是-鄉愁。

凡是受到這種花祝福而生的人,總是把自己的一生視為一段旅程,對於任何事情都不會執著己見。感情方面也看得很淡,禁得起失戀的打擊。

在古代的基督教中,有將聖人與特定花朵連結在一起的習慣,因循於教會在紀念聖人時,通常是以盛開的花朵來點綴祭壇所致。而到了中世紀後,在天主教修道院內,更是有如園藝中心般的種植著各式各樣的花朵,久而久之,教會便把366天的聖人分別與不同的花朵合在一起,形成所謂的花歷。由於當時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於南歐地區,南歐又屬地中海型性的氣候,非常適合栽種花草,各種花百花竟放,每一種花都有著豐富的含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