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枝葉。
性味
澀、微苦,涼。
歸經
肝、胃、大腸經。
功效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主治
用於痢疾,瘡癰,吐血,咯血,痔瘡出血,崩漏,白帶,暑熱煩渴。
相關配伍
1、治痔瘡出血:鮮女兒茶45g,鮮刺老包根、地石榴果(即小種地瓜,要過冬的)各30g。燉豬肉250g,多放湯,少加鹽,燉好後去渣取汁。每日3次,每次1碗飯。(《貴州民間藥物》)
2、治痢疾,崩帶:女兒茶30-45g。水煎,分2次服。(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鮮品30-60g。
採集加工
4-5月采嫩枝葉,鮮用或切斷曬乾。秋、冬季采根,鮮用或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異葉鼠李,灌木,高1.5-2m。枝無刺,多分枝,小枝細長,被密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2-7mm,有短柔毛;托葉小,鑽形或線形,宿存;葉片紙質,大小異形,小葉近圓形或卵圓形,長0.5-1.5cm,先端圓形或鈍;大葉長圓形,卵狀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長1.5-4.5cm,寬1-2.2cm,先端銳尖或短漸尖,具小尖頭,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細鋸齒,上面淡綠色,下面中脈被簇毛。花單性,雌雄異株,單生或2-3朵簇生於葉腋,黃綠色,花萼5裂,裂片外面被疏柔毛;雄花花瓣5,匙形,先端微凹,具退化雌蕊,子房不發育,花柱3半裂;雌花花瓣小,2淺裂,早落,子房球形,3室,花柱短,3半裂。核果球形,基部有宿存的萼筒,成熟時黑色,具3分核。種子背面具縱溝,卵形。花期5-8月,果期9-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1450m的山坡、灌叢和林緣。分布於西南及陝西、甘肅、湖北。
相關論述
1、《貴州民間藥物》:“清熱涼血,治痔瘡出血。”
2、《四川常用中草藥》:“清熱,消積,活血,通經。治食積,肝經積滯,月經不調,吐血,勞傷,咳嗽,氣痛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