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芪白粉病初發病時葉正、背兩面生白色粉狀霉斑,葉柄、莖部染病也生白色霉點或霉斑,嚴重時整葉片被白粉覆蓋,致葉片乾枯或全株枯死。病菌以閉囊殼在病葉上越冬,翌春產生子囊孢子進行傳播蔓延。此外在芽上越冬的菌絲,翌年也可發病。
發病特點
病菌主要以閉囊殼隨病株殘體在土表越冬,或以菌絲體在根芽、殘莖上越冬。翌春條件適宜時產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生長季以分生孢子進行再侵染。病菌對溫濕度適應範圍廣,濕度大有利於分生孢子的萌發和侵入,但空氣相對濕度低到25%時,也能萌發侵入為害。分生孢子主要靠氣流傳播。5月下旬開始發病,嚴重時9~10月發病率可達100%。田間管理不善,排水不良、植株過密、光照不足等有利於病害發生流行。
防治方法
1.農業防治:燒毀殘株落葉,減少越冬菌源。根據黃芪白粉病菌在枯枝落葉上越冬的習性,待收割黃芪地上部分後,掃除殘枝落葉集中燒毀,以壓低越冬菌源。
2.藥劑防治:黃芪白粉病發生期較長,6~10月份防治黃芪白粉病為最佳時期。在發病初期噴50%托布津或50%多菌靈800~1000倍液,每10天一次,連續2~3次。中期及後期各噴藥1次,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噴霧,防治效果達90%以上。另外,可用甲托70%可濕性粉劑、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