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28年7月,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主力在湘南行動受挫後轉移到桂東。紅4軍前委書記毛澤東率領第31團第3營由井岡山赴桂東接應主力,第32團和第31團第1營留守井岡山。8月中旬,國民黨湘軍和贛軍共5個團,準備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進行第二次“會剿”。紅4軍第31團團長朱雲卿、黨代表何挺穎等得悉敵人即將進攻的情況,根據毛澤東堅守井岡山的指示,在赤衛隊和人民民眾的支援下,組織部隊利用山險,設定竹釘,構築工事,進行作戰準備,等待主力回師,共同粉碎國民黨軍的“會剿”。
下旬,國民黨軍乘紅4軍主力在湘南欲歸未歸之際,對井岡山根據地發起第二次“會剿”。30日晨,湘軍第8軍2個團由酃縣(今炎陵)出發,在贛軍一部的策應下,向井岡山黃洋界哨口發起進攻。
黃洋界位於井岡山主峰北面,扼山險要道,為井岡山五大哨口之一。紅軍第31團第1營2個連憑險據守,連續打退湘軍多次猛烈攻擊。下午,正當湘軍重新組織進攻時,紅軍以僅有的1門剛修復的迫擊炮,轟擊其在源頭的後續部隊。湘軍誤以為紅4軍主力回山,懼怕被殲,當夜撤回酃縣。贛軍聞訊後,亦停止策應湘軍的行動。黃洋界戰鬥的勝利,為紅4軍主力回師井岡山,打破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第二次“會剿”創造了條件。
黃洋界保衛戰時,毛澤東正在向井岡山回軍途中。這次戰鬥並非毛澤東直接指揮的。毛澤東率部下井岡山後,於1928年8月23日在桂東與朱德、陳毅所率隊伍會合,並於1928年9月上旬回到位於井岡山南麓的黃坳。
過程
8月中旬,邊界特委在永新小西江區的九陂村召開緊急會議,為了挽救邊界鬥爭的局勢,決定毛澤東率領三十一團三營前往湘南迎還紅軍大隊;三十一團一營由團長朱雲卿、黨代表何挺穎、一營營長陳毅安等指揮,配合特委,保衛井岡山。8月23日,毛澤東率部在桂東與紅軍大隊會合,並研究決定返回井岡山。
此時,敵人認為時機成熟。湘敵吳尚命令程澤潤師陳紀良團由酃縣會同駐資興的閻仲儒師兼程趕往桂東,進剿紅軍大隊。8月23日,陳團抵桂東縣城,而且步步追逼;閻師王熾昌團繞道向寨前堵截,妄圖一舉殲滅紅軍大隊。與此同時,湘贛敵人通電合謀調兵遣將,會剿井岡山軍事根據地。湘敵吳尚第八軍第一師全部及第二師一部,共4個團的兵力,從大隴、茅坪、酃縣的大小院向井岡山進攻。贛敵王鈞第九師和和二十七師兩個師的警衛團以及劉士毅部張團共3個團的兵力,從古城、茅坪、羅浮進攻井岡山。劉士毅師1個團從黃坳圍攻井岡山。湘贛敵人出動了7個團的兵力。此時,守衛井岡山的紅軍不足1營。得到訊息後,三十一團團長朱雲卿、黨代表何挺穎等,先行到井岡山同邊界特委的負責人,在大井召集了山上紅軍機關、醫院負責人及傷病員代表會議,討論粉碎敵人進攻的對策。會上有兩種意見:一種是撤。因敵人兵多,裝備好,來勢兇猛,而我們的人少,武器差,要守比較困難,不如把傷病員分散轉移到深山裡去,部隊下山打游擊,等大部隊回來後再打回來。另一種是守,認為井岡山是黨和紅軍經營了10個月的根據地。山上有許多軍隊和地方的重要機關,並且有幾百名傷病員在山上,因此,一定要保住這塊陣地,否則部隊士氣必然要受到影響。目前,我們雖然人少武器差,但我們有山上山下民眾的支援,又占據著有利地勢,只要我們發動民眾,堅決地和敵人作鬥爭,守住井岡山是不成問題的。最後大家致同意堅守井岡山。
會議還決定:將主力放在黃洋界哨口,對付已逼近黃洋界的湘贛敵軍;其餘4個哨口主要由三十二團二營把守,地方武裝配合紅軍作戰;三十二團一營在山下對敵進行騷擾工作。三十一團一營接到命令後,除留下張宗遜為連長的二連在永新牽制敵人外,一、三連在營長陳毅安的帶領下,背著3天的糧食,日夜兼程,於29日下午趕回井岡山。一營回山後,團部馬上在大井召開了連以上幹部會,傳達了上次會議精神,部署了作戰任務。
這時,三十二團一營和寧岡部分地方武裝在黃洋界下不斷騷擾敵人人;三十二團二營和特務連及酃縣赤衛大隊也按指定位置分駐4個哨口。赤衛隊、暴動隊趕製松樹炮、土地雷等。擔任主要任務的一營和大小五井地方武裝,接到任務後,連夜來到黃洋界哨口,按照部署,進入了陣地。各連、排長立即察看地形,分配任務,軍民一起插竹釘、抬石頭、扛木頭、挖壕溝。一個晚上,在原有的基礎上,哨口工事全部加固修築完結。從哨口通往大隴方向的小路上,以及通往茅坪的小路上,分別築有5道工事;第一道是竹釘陣,分別在兩條小路旁的草叢裡布下了幾里路長的竹釘防線;第二道是竹籬笆障礙;第三道是滾木雷石;第四道是五尺多深的壕溝;第五道是用石頭築成的射擊掩體,掩體前沿的草叢裡也插滿了竹釘,使敵人很難接近。全體軍民眾志成誠,嚴陣以待,準備痛擊入侵之敵。
8月30日上午8點鐘左右,先期到達山下的湘敵便開始進攻。紅軍憑藉山險,利用木頭和石塊,1個上午打退了敵人的多次衝鋒。
下午4點鐘左右,敵人的進攻又開始了。紅軍戰士將在茨坪修理的1門迫擊炮搬上瞭望哨,乘敵人準備進攻時,向敵人開火。當時,這門炮只有3發炮彈,前兩發都因受潮沒有打響,第三發終於在敵人中間開了花。炮響之後,各個山頭吹響了軍號,隱蔽在各山頭的赤衛隊員、暴動隊員紛紛向敵人開火,煤油筒里的鞭炮也響起來,男女老少一齊吶喊。此時敵人已筋疲力盡,聽到到處是槍炮聲和喊殺聲,以為是毛澤東率領的紅軍主力回來了,於是敗下陣去。
一場激烈的戰鬥結束後,軍民們繼續加固工事,嚴陣以待,以防敵人再犯。可是,夜過去了,卻不見敵人半點動靜。一營派出1支小分隊下山去偵察,方知敵人連夜逃走了。守衛在其它4個哨口的三十二團二營和三十一團特務連及酃縣赤衛大隊,嚴密監視敵軍動向,阻擊了敵人,使敵人未進一步。此時,紅軍大隊乘虛逼近遂川。劉士毅部急轉回救,九師、二十七師警衛團也因遂川告急僅留一營在茅坪,其餘全部退到永新新標坪一帶,進攻黃洋界哨口的湘敵隨即也退回酃縣。
黃洋界保衛戰,紅軍以不足1個營的兵力,與數倍之敵激戰1整天,打退了敵人的進攻。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滅了湘贛兩省"會剿"敵軍的威風,振奮了根據地軍民的士氣。
主席題詩
在此前後,毛澤東獲悉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喜訊,詩興驟起,欣然命筆,寫下了具有重要的軍事、政治和歷史意義的史詩《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
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
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
報導敵軍宵遁。
紀念碑
“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在江西黃洋界哨口,立於1977年。1928年8月底,敵人乘毛澤東率部前往湘南迎還紅軍大隊,井岡山守山兵力空虛之際,糾集了四個團的兵力,妄圖乘虛而入,一舉攻下黃洋界。當時,我守山軍民只有兩個連的兵力,在當地人民民眾的配合下,憑險抵抗,打退了敵人的進犯,取得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的偉大勝利。
為了紀念黃洋界保衛戰的偉大勝利,1960年10月,井岡山人民在黃洋界建造了一座紀念碑,木質結構。1965年冬,井岡山管理局在木質碑的原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紀念碑,碑的正面是毛澤東手書《西江月·井岡山》;背面是朱德題字“黃洋界保衛戰勝利紀念碑”。“文革”期間,由於朱德受到批判攻擊,這座碑被炸毀,在碑的原址上又新建了一座“火炬亭”,上面是林彪寫的“黃洋界”三個字。
1977年,為恢復歷史本來面目,炸毀了的“火炬亭”,重新豎起了原來的鋼筋水泥紀念碑,同時在豎碑的前面增建了一個橫碑,橫碑的正面是毛澤東手書的《西江月 井岡山》;背面是朱德手書的“黃洋界”三個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