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泥塘

黃泥塘

黃泥塘鎮位於大方縣南部,距縣城25公里,地處大方、黔西、織金及百里杜鵑管理區(三縣一區)結合部,北枕具有“世界大花園”之稱的百里杜鵑風景區,南鄰“古彝聖水”支嘎阿嚕湖,素有大方“南大門”之稱。全鎮總面積114.6平方公里,下轄6個行政村和1個居委會,總人口2.8萬人。

地理位置

黃泥塘鎮位於大方縣南部,距縣城25公里,處於大方、黔西、織金及百里杜鵑管理區(三縣一區)結合部,北枕具有“世界大花園”之稱的百里杜鵑花山,南鄰“古彝聖水”支嘎阿嚕湖,素有大方“南大門”之稱。

地理風貌

這裡交通便利,貴畢高等級公路、321國道清畢路段橫貫全鎮,黃(泥塘)普(底)公路連線著中外聞名的百里杜鵑、奇山異水的移山湖,黃(泥塘)織(金)公路可達接“天下第一洞”織金打雞洞,在支嘎阿嚕湖逆六衝河而行可達具有“喀斯特岩溶地貌百科全書”之稱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九洞天;鎮區人口集中、商貿發達、文化繁榮,是我縣南片區經濟、文化、商貿中心,截止到2008年底,實現財政收入820萬元,鎮可支配收入10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960元,人均占有糧食320公斤。今年,主要經濟支柱產業烤菸喜獲豐收,估計社會產量達8萬擔,入庫4.2萬擔,超額完成收購任務。黃泥塘鎮不僅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而且具有豐富的生物資源、礦產資源和人文景觀:全鎮森林覆蓋達38%,以木本植物、灌木林為主,板栗、核桃、彌猴桃、柑橘果香味甜,上百萬畝高山草坡適宜放牧養蓄;礦產資源煤炭、硫鐵礦、石灰岩藏量大、品質優;人文自然景觀有支嘎阿嚕湖、西河大橋、烏溪大橋、五龍山莊、西河大峽谷、奢香古驛道、甘陰棠古樹、大廟貞潔牌坊、幸福大廟、烏溪仙人橋、萬人墳、二層崗崗哨、尖山營盤等。黃泥塘鎮文化繁榮,民間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近幾年每年都有考生考取清華等重點院校,民間愛好詩辭檻聯之風盛行,農民畫更是獨俱特色,是全省有名的農民畫之鄉。

城鎮建設

黃泥塘鎮作為全區50個小城鎮建設試點示範單位,於2000年經省國土資源廳審核,報請省人民政府同意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徵用土地方案,批准建設用地4.8153公頃,2001年由省城鄉規劃設計院作了《大方縣黃泥塘鎮2001年-2015年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修編。自此,黃泥塘鎮歷屆黨委、政府把小城鎮建設作為經濟發展的一個主戰場,找準定位—打造示範精品、樹立大方南大門形象,理清思路—提高城鎮化水平、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制定措施—以項目為支撐、擴大招商引資。在目標明確、思路清析、措施有力後,起決定因素的就是人、是人的智慧。黃泥塘鎮能有良好的發展基礎和條件,要感謝歷屆老領導們,他們在建設初期就很有遠見地對清畢大道進行了規劃,預留了30米寬大街的發展空間。進入新世紀後,隨著興宏大道、興康路的建成,相續修建了農貿市場、辣椒市場,使黃泥塘鎮的小城鎮建設初具規模。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試驗區”建設的步伐加快,鎮區商貿條件難以適應大流通的需要,同時由於基礎設施落後,鎮區髒、亂、差現象較為嚴重,影響了社會各界人士到黃泥塘鎮投資興業的信心。為此,鎮黨委、政府經過反覆調查研究和徵求意見,決定按照基礎設施完善、生態環境良好、產業結構合理、具有高生活質量的現代工貿中心集鎮的要求加快鎮區改建步伐;按照“打開城門、拓展空間、打造典型、提高品位”的城鎮建設思路,進一步樹立經營城鎮理念,走經營城鎮的發展路子,努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著力改善投資環境,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構築大方、黔西、織金及百里杜鵑花區三縣一區結合部中心城鎮。在總體發展要求的大框架下,實行改造與擴建並舉,從提高城鎮品位入手,增強綜合服務功能,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高品位發展,把鎮區規模做大,功能做優,形象做美。今年,聘請了貴陽建築勘察設計有限公司對鎮區進行高起點規劃設計,鎮區規劃規模從1.2平方公里拓展到4.2平方公里,同時出台了《黃泥塘鎮人民政府關於鎮區規劃建設管理的規定》,經鎮人大主席團審議通過,報請縣人民政府批准後,將進一步規範房屋修建中的土地審批、規劃控制、報準修建等手續,完善城鎮建設管理制度,使鎮區的規劃建設管理有章可循,確保黃泥塘鎮小城鎮建設的健康發展。

發展歷程

從2000年開始,鎮區改建進行總體規劃,2001年進行動員搬遷,實施改建。經過這幾年的艱苦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1)完成興宏大道、興康大道一期和二期改建,其中:一期採取招商引資、借雞生蛋的方式,投入資金計120萬元,修建了長375米,寬18米的興黃大道。通過對興宏大道兩側土地的掛牌出售,不僅償還了投資方的資金,還用結餘資金完善了給排水、電力、電訊等公共基礎設施;二期通過有償開發的方式,引進開發商對興康大道兩側的土地進行開發,新建商品房12800餘平方米。(2)投資350萬元,修建占地12000平方米的皺椒市場和1500平方米的倉庫,是全區最大的專業辣椒市場。(3)總投資45萬元,新建面積800平方米的農貿市場,解決了農副產品長期占道經營,阻塞道路交通的現象。(4)投資30餘萬元,分別在辣椒市場、農貿市場和政府大院修建了四個大型水沖式公廁,積大地方便了趕集和周邊民眾,也有效改善了環境衛生。(5)投資35萬元,修建占地面積500平方米的客運站,解決客運車輛占道營運,爭貨拉客的無序現象。(6)與大方縣自來水公司共同投資140萬元,以距離鎮區4公里的拉荒龍潭為水源,修建水廠,鋪設管網,解決了鎮區長期存在的工程性缺水問題。去年,又在縣水利部門的支持下,投資260萬元實施了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兩個水廠的日供水量達到8000立方米以上,能夠滿足年黃泥塘鎮未來十年的發展需要。(七)二00八年是畢節試驗區成立二十周年的日子,為了展示黃泥塘鎮十六年來的發展成果,迎接試驗區二十周年慶典,按照地委、行署的指示,在縣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地、縣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投資75萬元啟動了美化靚化工程,對清畢大道進行了改造拓寬,共硬化路面640平方米,修建人行道2300平方米,安裝路燈30桿,種植行道樹360棵,街道兩旁房屋靚化127間2119平方米,庭院硬化1286平方米。今年,為了外接全區小城鎮建設工作會議召開,黃泥塘鎮作為會議的參觀點,在地區建設部門和縣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資70餘萬元,對收費站入口、興宏大道、興康大道等進行了改造,拓寬道路980平方米,鋪設行道磚3200平方米,安裝路燈66桿,補植行道樹120餘棵,並完善了5條主要街道的道路標識標牌。

發展規劃

黃泥塘鎮新一輪建設總體規劃初稿已經完成,通過了縣人民政府的評審,正在報請地委、行署審批。在未來的三年為一個時間段,我鎮將嚴格按照新的總體規劃和控制性祥細規劃,繼續堅持擴城區、興工業、振商貿、扶農業、強文教的工作思路,進一步加快鎮區改建步伐,以黃普路、黃織路為城鎮發展的中軸線,撐大城鎮支架,擴大鎮區規模,為全鎮經濟持續發展提供躍昇平台。計畫三年內投入資金3000萬元拓建鎮區,按照條件成熟、依法拆遷、有序安置的原則穩步推進城鎮改造。其中:2010年重點推進鎮區三期改建項目的建設,計畫從清畢大道至冒沙井建設一條12米寬、1800米長的大街,連線清畢大道和黃普路,同時按照有關政策法規對供銷社國有資產進行整合,修建一個占地8000平方米的休閒廣場,對廣場周邊土地進行商業性開發。

隨著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升,鎮區規模明顯擴大,包括社區和黃泥村的三個組,常駐人口從1992年成立建制鎮時的260戶500餘人增加到1680戶8200餘人,城鎮化率從不足5%提高到31%。為了適應新形勢下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黃泥塘鎮制定了抓好“四個結合”,培育“四大產業”,全面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的新戰備:⒈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突出特色經濟。在小城鎮建設中,黃泥塘鎮黨委、政府立足鎮域經濟特點,在鞏固糧煙支柱產業的基礎上,著重抓好農副產品的市場體系建設,確立了辣椒、中藥、刺梨、畜禽四大支柱產業。各種輕工業產品和農副產品通過市場源源不斷銷往外地。隨著場鎮建設發展,基礎設施和功能的日益完善,有意識地鼓勵和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到鎮區從事二、三產業。⒉與鄉鎮企業發展相結合,堅持工業強鎮。隨著小城鎮建設的發展,鄉鎮企業逐步向場鎮集中,逐漸形成了一批規模大、實力強、效益好、支撐力強的骨幹支柱企業。⒊與商貿流通相結合,繁榮場鎮經濟。小城鎮建設的良性發展,旺盛的人氣有效地剌激了商貿流通。⒋與地方文化相結合,文經互促互進。場鎮的繁榮促進了文化的發展,針對富裕起來的農民對精神生活的更高需求,適時興建文化中心等一批開放性的文化娛樂場所,積極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活動,使人民民眾的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較大程度提高。同時,活躍的場鎮文化集聚了旺盛的人氣,帶來了商貿流通的新發展。經過十餘年的不懈努力,黃泥塘鎮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有五條主要街道,一個專業辣椒市場,一個農貿市場,一個大牲畜交易市場,一個客運站,兩個自來水廠,中、國小校及幼稚園配套,電訊暢通,寬頻入戶等公共基礎設施比較齊全;二、三產業發展迅速,有兩座小水電站,兩個大型採石廠,三個磚廠,一百六十餘家工商戶,三十多家餐館,二十餘家旅店,汽修、加工、農機修理、家電維修等等一應具全。目前,黃泥塘鎮已經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經濟、文化中心,構築起了以線串點、以點帶面、梯度發展、漸次推進的小城鎮體系。

翻開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我們不難發現城鎮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跨越的必然階段,只有經過城鎮化的洗禮,人類社會才能步入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更加文明和進步的現代工業社會,既然是必然的,我們就不能被動地等待和接受,而是要主動地去迎接和挑戰。在黃泥塘鎮小城鎮建設中,我們始終做到經濟、環境、建設三者齊抓並舉,以小城鎮為中心,合理確定小城鎮的布局和規模,科學規劃一、二、三產業的發展格局,力求以規劃來引導和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生產力的合理布局以及各項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合理配套,促進農村生態環境步入良性循環軌道,以確保農村經濟、社會和環境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小城鎮建設在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上不斷前進。

特色產業

刺梨、金秋梨、皺椒。

並有彝族、白族、苗族文化。

吱嘎阿魯湖、乾溝大橋、黃泥塘鎮美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