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向東

黃河向東

《黃河向東》主要講述了,黃河向東,自古奔涌不息。在歷史的長河中,再壯闊的生命,再豐偉的功業,都不過是水花一朵,絢麗一現。正所謂過眼煙雲,轉瞬即逝,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黃河向東,閱盡興衰沉浮。任何定語、狀語、補語、副詞、形容詞都屬多餘、無奈、蒼白,唯有。向東。後輟,令人遐思曠遠,欲語無言,正所謂。卻道天涼好個秋。 黃河向東,蘊含世間玄機。蜿蜒曲折一萬里,浪瀉濤奔貫長虹,千屏萬障難阻擋,百轉千回始向東。在某些時間內,在相對空間裡,黃河也許向北、向南甚至向西,但終極結果是向東。向東,向東,既是生命追尋之規跡,更寓事物發展之規律。 黃可向東,是正知、正念、正行,是向真、向善、向美。 《黃河向東》主要收集作者近年來所撰寫的理論文章、報告文學、評論、隨筆、詩作等。

內容簡介

《黃河向東》為作者賈玉奎的文集,主要收集作者近年來所撰寫的理論文章、報告文學、評論、隨筆、詩作等,且有部分文章已發表。所有文章分為七個部分,包括:人在旅途、感受生命、世態萬象、陳年往事、人物速寫、理論學習以及國門評論

作者簡介

賈玉奎,男,籍貫山東安丘,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社會學研究生學歷,現任中國質檢報刊社副社長、《中國國門時報》總編輯。出版理論文集《論憂患意識》、散文集《感受人生》、質檢工作文集《奮發有為》。先後發表理論文章、報告文學、評論、隨筆、詩作等600餘篇(首),多次獲多種獎項。參與制定《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多次參與起草國務院領導重要講話,連續八年參加全國質檢工作會議重要材料起草丁作。全國質檢系統優秀共產黨員,中央黨校優秀學員,連續多年被評為國家質檢總局優秀公務員,特記三等功

圖書目錄

第一編人在旅途
黃河向東
開封之行
洛陽一日
寧夏隨筆
安徽四日
初識周莊
我游常州天寧寺
俯視紅塵
上峨眉山
北京城內有正氣
憑弔五丈原
海南紀事
美麗中國
第二編感受生命
上墳
我家的樹,我家的花
記一件窩囊事
榜樣的力量
開心每一天
說“舛”
去一回醫院受一次教育
說假期
是“活一口氣”,還是“不活一口氣”
憂患
關於資料查詢
寫文章的苦惱
人有“五心”人如神
儉樸的意義
自我感覺
“十元哥”啟示
第三編世態萬象
痛失好人
大農村
話說八股文
瘋狂與諷刺
有尊嚴地活著
震撼
官員的威望
領導幹部寫文章
第四編陳年往事
綠豆湯
知了龜
西河崖
槐米
穿衣
第五編人物速寫
我說孔子
瑰麗的人生
大家俊虎
鶴立人間
立身崇德本性天然
岳成之成
牛黃解毒丸
第六編理論學習
質量之光
論精神狀態
共鳴共識共贏
“黨的幹部”如何做“人民的公僕”
啟發十章
培訓六得
走進黨校有“三動”
帶著感情學馬恩
第七編國門評論
祈福
擁抱2014
咱質檢人要有志氣
保護我們的肺
“中國質量獎”與“質量強國夢”
道德耀質檢
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讓檢徽閃光
重要的是抓好整改
研究大局推進改革
切實轉變職能爭取更大作為
推動質檢改革
真實反映檢驗檢疫工作
傳播質檢好聲音凝聚質檢正能量
要潛心研究工作
初冬時節春風暖
感謝與期盼
咱質檢人要認真研究工作
您好,延安
民主生活會走過場本身就是形式主義
從門羅獲諾獎說轉變文風
中國要“啃硬骨頭”
我們應當怎樣“賣豬肉”
面對霧霾,我們該怎么辦?
堅定自信
牢牢把握前進的方向
論“剛正廉明形象”
論“培育自己的企業家”
論強化標準“五性”
論“三個負責”
論科技精神
論科學精神與技術權 威
質檢巾幗好風采
向勞動者致敬
把青春獻給壯麗的質檢事業
為黨旗增光添彩
共同的責任
批示暖人心
出精品力作樹文章新風
《綠地》本是沃土期待更加蔥蘢

序言

我把最近幾 年寫的一些散文、遊記、雜文、評論等匯集起來,出版了這本《黃河向東》。
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是個語言泛濫、信息泛濫、網路泛濫、閱讀物出版物泛濫同時也是意識形態泛濫的時代。我們這個時代太多元,我們這個社會太繁雜,各式各樣的想法、說法、玩法、做法應有盡有,五花八門的思潮、思緒、思路、思辨異彩紛呈。
有人提出一個觀點,發表一通言論,立刻就有擁護者、反對者、讚賞者和詆毀者。有人乾出一件事情,展示一番作為,隨即就有推崇者、打擊者、歌頌者和詛咒者。再偉大的人,都有人罵,而且是歇斯底里地罵;再糟糕的人,也有人捧,甚至是奮不顧身地捧。既是“褒貶不一”,也是“褒貶不已”。任何道理都有不同解釋,哪個故事都有好多版本。
有人在鬧騰,摧殘著別人的神經,也作踐著自己的理智。
有的時候,好像沒有了是非,沒有了黑白,沒有了善惡。當年,電視劇《渴望》一句歌詞“誰來告訴我,是對還是錯,問詢南來北往客”,不僅至 今無解,而且令人越來越困惑。無人可問詢,無人能解答。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憑此證暢通無阻;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銘,見此銘百感交集。僅此而已。人們看到,無知無畏,無恥無敵。
還辨別是非嗎?還蓄養正氣嗎?還主持公道嗎?還發出聲音嗎?
古人說,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還學習個啥?還思考個啥?還勵志個啥?還爭究個啥?寫篇文章,出本書,有價值嗎?有必要嗎?有人理會嗎?有人理解嗎?幾人褒、幾人貶?
但是,乾什麼有意思呢?追求什麼有意義呢?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熬天混日子有意思?口若懸河、自我吹噓、胡扯八蛋有意思?趕著場子去參加那些飯局酒局、一口一大杯連灌紅葡萄酒、感覺活得挺體面挺有身份有意思?忙著結交那些不倫不類、不成不淡、今 天摟肩搭背呼兄道弟、明 天見面再不互認的所謂朋友有意思?去參加那些莫名其妙、自欺欺人的研討會、論證會、聯誼會有意思?
剛剛看完一部關於蕭軍蕭紅的老電影。蕭軍說:為什麼寫作?因為沒有找到比寫作更有意思的事情。
於是,我居然還認認真真地寫些文章,仍然還有勇氣再出一本書、幾本書。從正面說,珍惜生命時光,記錄生存感悟,追求生活美好。
而有些看上去好像很有意思的事,實際上是沒有多大意思了。不妨思考,生活中哪些該做加法、哪些該做減法了。
本書最終取名《黃河向東》,有如下幾方面考慮。
一是,自己的真切感受。光陰似箭,歲月流逝,生命漫長而又短暫。莫泊桑說:人生是由幸福與痛苦組成的一串念珠。人之一生,要經歷許多艱辛、磨難和痛苦,也有許多快樂、開心和幸福。困苦時候.主觀感覺當然會格外難熬。但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再壯闊的生命也不過是浪花一朵,絢麗一現,轉瞬即逝。正所謂過眼煙雲、神馬浮雲,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黃河向東,呼嘯而去,流淌千古,自身飽經滄桑,也閱盡興衰沉浮。任何定語、狀語、補語、副詞、形容詞都顯多餘、無奈、蒼白,唯有“向東”後輟,令人遐思曠遠,意味深長。這正是:千般滋味難表述,卻道“天涼好個秋”!
二是.蘊含著深遠的寓意。黃河蜿延5464公里,有平靜如境,如瀑布飛騰,有一馬平川,有波瀾壯闊,有舒緩,有湍險,有順勢,有逆境。但九曲十八彎,歷盡千難萬險,經受千辛萬苦,終歸執著向東。正如詩云:“黃河浩蕩貫長虹,浪瀉濤奔氣勢雄。石障山屏難阻擋,千迴百轉總流東”。向東,向東,向東,既是生命追尋之規跡,更寓事物發展之規律。
人之一生,無論順暢曲折,始終要有積極的態度,要有執著的追求,要有“黃河向東”的信念,正知、正念、正行,向真、向善、向美。“向東”,是顛撲不破之真理。一定的時間內,相對的空間裡,“黃河”也許是向北、向南甚至向西,但從終極結果看,歸根到底,黃河向東!給我們的啟示是,不為現象所困惑,“不畏浮雲遮望眼”,不因暫時的曲折甚至倒退而放棄對於“向東”的信心。凡事不僅看一時一事,投機取巧者,本性非善者,可能暫時得逞。但這不是事物發展的主流,不是生命存在的本質意義。
黃河向東,是簡單的表述,是深邃的哲理,激勵人矢志追求,鞭策人堅韌、奮進、包容。如果要講人生修行,就要記住古人的話: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善惡福禍,黃河向東!
可喜書法稍有長進,"-3我寫完“黃河向東”四個大字,用印、熨平之後,拍照傳給出版社,作為封面題字。同時傳給家人審示,她卻提出意見:黃河向東,“河”是主角,但現 在的“河”字並不突出.個頭不大,用墨不重。我一笑,“河”表象可覽,“東”蘊涵無窮.“東”才是真正的主角。
三是,自己是黃河之子。南有長江,北是黃河。南方的孩子叫伢子,北方的孩子喚娃兒。長江黃河都是中華大動脈,但江河各具風采,文化有同有異。我的老家山東安丘,古時候屬齊國,僅有西南邊一小片屬魯國。安丘城距齊國故都臨淄120公里,距黃河入海口——東營市孤島油田130公里。我第一次見到黃河是1986年春天,自青島乘長途汽車到東營出差,走的是浮橋,靠人力渡河,濁浪翻卷,艄公赤誠,黃河號子感天動地,讓我震撼,留下永不磨滅之印象,對黃河敬畏而親近,深以為“母親河”。
四是,本書開章即是《黃河向東》這篇散文。2009年夏天,我隨時任國家質檢總局王勇局長赴甘肅,簽署合作備忘錄,考察甘肅質檢工作。業餘作者,有時間無情懷,有情懷無時間,為文不易。恰好6月25日這天下午,領導們簽署備忘錄之後,喜事大吉,一身輕鬆,於是蘭州朋友帶我登上有“甘肅第一船”之稱的“明珠號”遊輪,大喝“黃河啤酒”。望著滔滔黃河水,我油然而生抒寫黃河之情懷,洋洋7000餘言《黃河向東》幾近一氣呵成。本次付梓,我把“人在旅途”專輯放在卷首,又以此散文開篇,以示看重。
黃河日夜奔流,生命不息;黃河苦難深重,百折不撓;黃河千迴百轉,滾滾向東!
10年前的2004年初,我的散文集《感受人生》在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
黃海之濱,匯泉灣畔,紅瓦綠樹,碧海藍天。名聞遐邇的明珠城市青島,當地人引以為自豪,外地人滿懷著嚮往。當時,我在青島市瞿塘峽路70號那座“風帆”型樓上上班,隔了一條柏油路,對面即是大海,潮湧潮退,鷗翔鷗歇,海浪清心,海風醉人。
敲下這段文字,心裡充滿對過去歲月的無盡懷念。人生如夢,往事如煙。就在這樣一座如夢如幻的海濱城市,我端起生存飯碗,踏上人生之旅,娶媳生子,蹣跚前行,整整生活了21年。
這第一本散文集,25萬字,收錄了當時在《青島日報》《青島晚報》發表的一批文章。20世紀80年代初,報紙稀少,版面珍貴,一個剛參加工作的毛頭小伙子,能在堂堂黨報發表文章,而且多次獲獎,別人不再小看,自己感覺也不太差。我現 在常常想起,一大早,我奮力登著腳踏車,沿著海濱的貴州路、太平路,大口吮吸著大海清新蓬勃的氣息,趕到位於太平路33號的《青島日報》社,查看外面的報櫥里掛出的當天報紙,我的文章是否發表。
《感受人生》出版時,我喜憂參半,忐忑不安。高興的是集子問世,擔心的是領導說不務正業,遭別人嫉恨和閒話。書是平度文聯的朋友幫助印刷的,大卡車拉到我所在單位,趁著暮色卸車,匆匆堆到倉庫,鬼鬼祟祟,像做小偷似的。
在這本書的後記里,我這樣寫道:“原先,我並未生髮一絲一縷出書的念頭。因為,第一,不敢……第二,不屑……第三,不忍……”
這是2004年的春天。在此之前20年,或者10年,能出一本書,拿出一本專著,是件很光榮的事。而現 在,“書出得太多太濫,有許多粗劣不堪,簡直讓人不忍卒讀”。但既然如此,自己為什麼還懷著糟踐樹木的“不忍”要出書呢?
我這樣闡明實情:“突然感覺歲月倏忽,光陰似箭,人生太不項混。真正靜下心來盤算往事,清點業績,卻不幸發現:昔日不堪回首,原本一無是處。這些年來,自己究竟幹了些什麼?一不是農民,放豬牧羊養雞,鋤地間苗施肥,春播秋種,忙於稼穡。二不是工人.鋪架鐵軌,維修線路,跑電焊,打油井,造冰櫃。三不是學者,找項目,搞課題,鑽研學問,探尋奧妙,為社會出力,為人類造福。四不是醫生,詢問病情,把試脈膊,給病人開一大堆體檢單子和藥方。五不是士兵,拉練站崗,放哨巡邏,還常常枕戈待旦,關鍵時候衝鋒陷陣……自己什麼也不是……於是,我終於決定,把自己寫的這些東西匯集起來。”
《感受人生》所收錄的,不過是一些“小文章”,但因為真誠和實在,不經意間感動了許多人。有人讀到這本書,想方設法與我聯繫,要當面跟我聊聊;有人告訴我,他把這本書放在床頭,常常翻讀,吸取養分;有人把書推薦給孩子,推薦給朋友,推薦給親戚;有人一下子買去幾百冊,作為培訓班的必讀教材。最感人的是生活在老家縣城的今 年已近七旬的大姐,一位聰慧、善良、勤勞、堅韌的好姐姐,一位能持家、能唱戲、能畫牡丹花和牽牛花的好姐姐。她把我的《感受人生》放在身邊,大約連續三四年,每天翻讀,在書上畫槓。在專用小本上摘記,隨時寫心得體會,還隔三差五地選取令她感動的章節,讀給她早已成家的孩子也就是我的外甥們聽,也讀給來她家串門的親戚和鄰居們聽。讀到我們小時候的窮日子,讀到書中所表達的善良和勤勞,她又常常感嘆不已,泣不成聲。
更重要的是,這本書,同時成為我生命的一個拐點。 書出不久,我取出一本,扉頁寫字,寄往北京北三環西南側馬甸東路9號A座1804房間,寄給國家質檢總局辦公廳政研室的領導。他收到了這本書,翻閱了這本書,認可了這本書,並把我推薦給辦公廳領導。於是,這年深秋時節,當首都天高氣爽,西山層林盡染,10月24日,我借調北京,來國家質檢總局辦公廳幫助工作。
兩年之後,我正式調入質檢總局,舉家遷來北京。眨眼間,在北京城工作生活已近10年。大千世界,異彩紛呈;首都北京,風雲際會。這10年,有順有悖,有苦有樂,常遇貴人,結交好人,黃河之水.始終向東。記著李迎豐先生說過的一句話:酸甜苦辣,均為營養;雷霆雨露,皆為天恩。
歲月的腳步匆匆忙忙,人生的腳步磕磕絆絆。山東濰坊諸誠人氏,寫出“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著名詩句的藏克家老人,青年時期報考時在青島的國立山東大學,作文只寫了三句話: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成了幻光,誰便沉入了無底的苦海。藏老考數學得了零分,但就憑這三句作文,校長聞一多破格錄取了他。不論相信與否,每個人的一生,實際上都在追逐幻光。
常懷感恩之心、敬畏之心、自律之心、喜悅之心、奮進之心。“五心”在,元氣在;養“五心”,人如神。書出之際,以此自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