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樹榮(1863~1923年)又名有晬,字作敷,寧德霍童石橋人。16歲應縣試入邑庠,以優異成績名列一等廩生。
清光緒十八年(1892年)中進士,誥授朝議大夫,任戶部江南司主事。值甲午中日戰後清政府割地賠款,喪權辱國。黃樹榮面對“庸碌無所見”的京城政界,十分憤慨,毅然辭職歸里。
光緒二十九年,黃樹榮謁部改選,朝廷加以同知銜,授廣東茂名縣知縣;先後調任廣東陽春、龍門縣知縣。任內廉正奉公,深受人民愛戴。後調省會,歷任廣東全省警務公所總務科科長、臬署審案委員、勤業道署會計科科長、高等警官學校監督署、行政會議行政委員等職。
清宣統元年(1909年),黃樹榮為考察警政,由廣東赴北京,得識中國第一位漢譯世界語文化名人林振翰,成為忘年之交。公務之餘,談史乘、論時局,每夜不倦。林振翰贊黃樹榮:“其氣之壯、意之新,有非精強少年所能及者”。此時,黃樹榮潛心研究中外學“法律、政治諸書”,閱讀新報刊,接觸西方文化與科學。在清“新政”時期設立的咨議局(民意機構)工作期間,他“籌辦新政,不遺餘力。”黃樹榮在辛亥革命以前認為:“社會主義為世界最新學說”,“欲強國,非由家族主義進而趨於社會主義不可”。辛亥之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對樹榮鼓舞極大,他毅然與同盟會聯繫,參加活動。辛亥革命勝利後,黃樹榮奉命從廣州返閩,擔任新成立的福建省議會議員。不久,又當選為南京民國國會議員。黃樹榮比孫中山年長3歲,以老成卓識,深得大總統器重,並為議員們所敬愛。其後,黃樹榮還擔任南京參議院議員、交通部咨議、全國經濟調查局及政治討論會委員等職。
袁世凱篡權後,黃樹榮進行曲折鬥爭。他在國會內部組織公民黨,會外則成立進步黨。民國2年(1913年)袁世凱動用武力,演出竊國鬧劇。黃樹榮目睹這場政變,投入“二次革命”,積極護國討袁,“斡旋時局,呼號奔走,備極勞瘁”。同年11月,袁世凱派李厚基帶兵入閩。民國5年3月,袁世凱晉封李厚基為建威將軍、福建督軍。李青雲直上,野心更大,公開要挾解散國會。黃樹榮挺身而出,積極配合閩中革命黨人開展“倒袁驅李”鬥爭。他曾為在京福建同鄉會擬寫密電《致福建民軍各首領電》,痛斥李厚基。他還根據當時福建戰事蔓延的局勢,召集旅京閩人緊急會議,提出挽回危局的建議。
民國5年,段祺瑞上台,對外賣國,對內獨裁。孫中山領導開展護法運動。黃樹榮以疲憊之軀奔走“護法”。民國6年6月,軍閥逼迫黎元洪解散國會,黃樹榮被迫“退處田間”,回寧德故鄉教書。民國8年10月,孫中山在上海改組國民黨,提出“恢復國會”,黃樹榮當即返京,繼續進行護法鬥爭。
民國9年11月,孫中山回廣州重組新政府。黃樹榮以國會議員身份,致函唐繼堯,促其遵守民國憲法,並支持孫中山參加北伐的計畫。黃因此而“見重於世”。
死亡時間
民國12年12月24日,黃樹榮卒於北京,享年61歲,葬於北京西郊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