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桿菌屬感染

腦膜敗血性黃桿菌和黃桿菌Ⅱb群對人為條件致病菌。 腦膜敗血性黃桿菌主要引起新生兒及早產兒腦膜炎。 進一步排出其他產黃色素的細菌,並區別腦膜敗血型黃桿菌與Ⅱb群黃桿菌。

黃桿菌屬以產黃色素為主要特徵。革蘭染色呈陰性,菌體呈桿狀或球桿狀,無芽胞,無動力。需氧生長,在生長過程中產生黃色素。菌落圓型,光滑,透明或半透明,稍凸起,從淡黃到橙黃色。氧化酶、過氧化氫酶陽性,可發酵葡萄糖、果糖、麥芽糖,不發酵木糖和蔗糖。分為為7個種和1個生物群。腦膜敗血性黃桿菌和黃桿菌Ⅱb群對人為條件致病菌。前者有6個血清型,引起人類感染的主要的是C型,其次是B、D、F等型。
黃桿菌屬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及醫院內的水龍頭、陰溝、製冰機、冰水、增濕器、呼吸機、浴盆、藥瓶及多種導管中。對氯己定(洗必泰)等消毒劑有抵抗力,在42℃時可被殺死,一般引起散發性感染,但也可引起醫院內感染的流行。
腦膜敗血性黃桿菌主要引起新生兒及早產兒腦膜炎。常見症狀為發熱,以輕、中度不規則發熱多見,部分為馳張熱。嬰兒有神志萎靡、少動、少哭、拒食、嘔吐及腹脹等中毒症狀,常產生神經系統損害如:腦積水,病死率高。成人中可引起敗血症、肺炎、心內膜炎、傷口感染等。肺炎病人有咳嗽、咯血、氣促、進行性呼吸困難,常在短期內出現呼吸衰竭,肺胞內有炎性滲出物,透明膜形成,水腫伴淋巴細胞、組織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浸潤。少數病人出現少量血性胸腔積液或積氣。Ⅱb群感染常繼發於顱內手術或使用污染導管後;所致的腦膜炎病情較輕。
外周血檢查見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增高,部分病人正常或偏低。血分泌物或腦脊液等培養可分離出細菌。診斷主要依據病原菌培養,並結合臨床表現。如果見氧化酶陽性,產生黃色素的菌落,且革蘭然色為陰性的無動力菌,既應懷疑為黃桿菌屬。進一步排出其他產黃色素的細菌,並區別腦膜敗血型黃桿菌與Ⅱb群黃桿菌。
多數黃桿菌產生β-內醯胺酶。故對青酶素、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對四環素、多粘菌素也呈耐藥。多數菌株對紅黴素、萬古黴素、利福平、複方SMZ-TMP和氟喹諾酮類呈敏感。病情較重的病例可採用聯合用藥。Ⅱb群僅對利福平敏感,萬古黴素曾成功的應於治療嬰幼兒腦膜炎,是萬古黴素對之惟一有效的革蘭陰性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