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描述
黃斑在視神經盤的顳側0.35cm處並稍下方,富含葉黃素,呈黃色的小區,稱為黃斑。黃斑中央的凹陷稱為中央凹,是視力最敏銳的地方。
臨床表現
常見的黃斑病有以下幾種:
一、中心性漿液性脈絡膜視網膜病變:多見於20~ 45歲男性,通常表現為自限性疾病。表現為眼前有暗影,視物變形,如變小、變遠;視力下降,但常不低於0.5 以下,可用凸透鏡片部分矯正。眼底可見黃斑有一圓形反光輪,中心凹暗紅,光反射消失,可有灰白色視網膜下纖維蛋白沉著,在雙目間接檢眼鏡下,黃斑呈圓頂狀盤狀脫離區。螢光血管造影,在靜脈期於黃斑部有一個或數個螢光素滲漏點,逐漸呈噴射狀或墨跡樣,擴大為強螢光斑。
二、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是發達地區50歲以上常見的致盲眼病。隨著社會的老齡化,發病率增高。分為乾性和濕性兩型。可能與黃斑長期慢性的光損傷、遺傳、代謝、營養等因素有關。
三、黃斑囊樣水腫: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常由其他病變引起。病理特徵是視網膜內水腫含有蜂巢樣囊腔。FFA顯示,水腫來自中央凹周圍通透性異常的視網膜毛細血管,呈現出多數小的滲漏點,及螢光在囊腔的積聚,由於Henle纖維的放射狀排列而形成花瓣狀。表現為視力減退或視物變形,或症狀不明顯。眼底檢查中心凹光反射消失,黃斑部視網膜反光增強呈毛玻璃狀。有時檢眼鏡下很難判斷。在三面鏡下,偶見視網膜呈囊樣改變。FFA可確診。
四、黃斑和色素上皮營養不良:主要表現為黃斑和RPE出現黃色物質沉著,及細胞逐漸喪失。
五、黃斑裂孔:可因外傷、變性、長期CME、高度近視、玻璃體牽拉等引起。眼底表現為黃斑有一1/2~1/4PD大小的、邊界清晰的暗紅色孔,孔底可有黃色顆粒。中心視力明顯下降。高度近視眼的黃斑裂孔,發生視網膜脫離的機會很大,需行視網膜脫離復位手術或玻璃體手術治療。
六、黃斑視網膜前膜:發生在視網膜內表面上,是由於視網膜膠質細胞、RPE的移行、增生而形成的纖維化膜。可發生於多種病變。在視網膜脫離術後形成的黃斑ERM較厚,呈灰白色,影響視力。還可見於RVO、慢性CME、眼內炎症、視網膜色素變性等眼底疾病、眼外傷和光凝、冷凝術後。膜的收縮可使黃斑發生皺褶、變形,黃斑水腫,引起視力下降和視物變形。在ERM較厚並遮擋中心凹,視力明顯下降或變形時,可採用玻璃體手術剝除前膜。
檢查診斷
黃斑囊樣水腫:有時檢眼鏡下判斷。在三面鏡下,偶見視網膜呈囊樣改變。FFA可確診。
疾病治療
治療方法
治療概述
就診科室:眼科 眼底 眼科學
治療方式:藥物治療 支持治療
治療周期:3-6個月
治癒率:40-50%
常用藥品:
銀杏葉提取物滴劑
銀杏葉提取物注射液
治療費用:根據不同醫院,收費標準不一致,市三甲醫院約(3000——5000元)
治療方案
1、監測健眼。
2、雷射光凝治療,如慢性黃斑水腫、新生血管及螢光滲漏病灶。
3、手術治療,玻璃體手術的適應證包括影響視力的黃斑前膜、黃斑下出血及新生血管膜、特發性老年性黃斑裂孔Ⅱ期病變、有玻璃體牽拉的慢性黃斑水腫等。
4、藉助助視器生活。
5、藥物輔助治療,服用維生素E、維生素C;有炎症者用皮質類固醇。
黃斑裂孔:視力下降。高度近視眼的黃斑裂孔,發生視網膜脫離的很大,需行視網膜脫離復位或玻璃體。
黃斑視網膜前膜:膜的收縮可使黃斑發生皺褶、變形,黃斑水腫,引起視力下降和視物變形。在ERM較厚並遮擋凹,視力下降或變形時,可採用玻璃體剝除前膜。
疾病護理
平時注意養生,建議避免眼部外傷,避免用眼過度,可以視情況做眼保健操。如果眼底血管造影發現有新生血管,還是考慮考慮前述的光動力治療。平時避免腦力及體力過度疲勞,對本病的治療和防止復發方面也有重要意義。飲食是維持人體生命最重要的物質基礎,飲食對眼病恢復也有一定的影響,眼病患者適當注意飲食宜忌,但不主張絕對忌口。凡眼病患者忌煙、酒、辛、辣、炸、烤等食物,宜食熟軟易消化之食品。是黃斑病變的日常飲食方法。
飲食保健
1.不吸菸不喝酒。
2.飲食要合理,禁忌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據美國國家衛生院的研究顯示,適量補充抗氧化劑、維生素C、E、胡蘿蔔素及礦物質鋅,可減少病情惡化的機會。研究也顯示,類胡蘿蔔素中的葉黃素及玉米黃素,經長期食用後可進入視網膜黃斑部,保護內部的神經細胞免於受到病變傷害及退化。
枸杞子也富含玉米黃素,如果無法自天然食物中攝取;也可補充其他可能有預防作用的食品,如黃豆類食品及含抗氧化物質的水果及多種莓類及核果。總之,多吃深綠色蔬菜類,少吃高飽和脂肪酸及高膽固醇的紅肉類,可降低中老年發生黃斑變性的機會。
宜
1.宜吃酸性的食物; 2.宜吃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3.宜吃具有還原性作用的食物。
忌
1.忌吃具有抗氧化作用的食物; 2.忌吃具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 3.忌吃性味平和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