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德裕

黃德裕為了維護自己清廉,在官場中處處謹慎,多處為官,皆有廉名。 朝廷得報,升黃德裕為鴻臚寺少卿,入朝當官,管理教育及文化方面的工作。 邵武府和邵武縣把黃德裕列為邵武的績宦,即認為是比較有政績的官員。

黃德裕

黃德裕,字仲益,世居邵武軍永城縣下鄉舊市街,即今邵武市和平村。他是黃峭第十世孫。

黃德裕--仕途生涯

黃德裕在二十歲那年,中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進士。黃德裕雖然才二十歲,但比較老成,其他進士授官一般為縣尉,主簿之類的官,比較好的也只能授縣同知。而黃德裕中進士後,就授江寧府(九江)湖口縣知縣(後人考證為閩侯縣),不久又改任淮安縣知縣,三年後,又改任閩縣知縣。在閩縣任職中,時遇颱風肆虐,民房多毀,災民無食無住,他親臨災區,安撫災民,召眾挽災,受使讚譽,被民稱頌。縣誌載“方正有為”,任職尚未滿,就升陝西鳳翔府知府。

陝西鳳翔地區,是唐宋開發較早的地區,也是官宦人家居住較多的地方,一些朝廷致仕返鄉的遣老和士大夫氏族的後代,時有仗勢欺人之事發生,百姓受欺,常敢怒不敢言,他了解到此事後,倡以榮祿後代讀書守法,鼓勵百姓善訟,對士族後人犯條,決不輕饒,並親自審了好幾起此類案件,從此,士族後代守法更新。

黃德裕的夫人高氏,高氏的姑丈,就是當時邵武榜眼上官均,上官均是北宋有名的御使,對黃德裕有約在先,當官必須清廉,為事必須公道,有枉法之私,必以罪加一等以劾。黃德裕為了維護自己清廉,在官場中處處謹慎,多處為官,皆有廉名。他與當時的徽州知州上官恢又是連襟,即黃德裕夫人的堂妹嫁給上官恢,他們兩同是高家女婿,黃德裕聽說上官恢治理徽州有方,把戰爭過後,滿目瘡痍的徽州很快恢復起來。他“雖為長,恢為後,卻不恥以求治民之術”。在鳳翔府,他也象上官恢一樣,發布了許多有利發展生產的規約,組織軍民發展生產,使民逐豐。黃德裕治理鳳翔不僅政績很突出,而且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用獎勵的辦法,鼓勵士族階層舉辦教育。他認為,一些士族家庭的後代,之所以不爭氣,就是因為接受文化教育太少了。當時鳳翔地處陝西,西夏人正在崛起,奪去了宋朝大片土地,朝廷鼓勵士族階層的子女多多習武,多以武功給予封官,這樣形成一個習慣,重武輕文,造成了一些士族子女不講斯文。黃德裕認為必須以文墊武,要有文化作基礎,更能發揮武生的作戰指揮能力。一時,在鳳翔地區能文能武的生員大量產生。朝廷得報,升黃德裕為鴻臚寺少卿,入朝當官,管理教育及文化方面的工作。

黃德裕在任鴻臚寺少卿時期,正是風流皇帝趙佶當政之日,趙佶不僅喜歡書法,還喜歡畫畫,愛召集文人墨客到宮中談書法論丹青。黃德裕因此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文才,在鴻臚寺任職不久,又被詔為少保,給皇子皇孫們當教師,因此也官升左中大夫,後來又任職直秘閣,成為直秘閣修撰。

黃德裕晚年,沒有歷史資料可查,不知結果。其後人,元朝湖廣提學黃清老,曾就黃德裕的晚年作過調查,也沒有結論,只說黃家自黃德裕之後,成了儒學世家。即黃德裕的後人,有幾個都任過州縣教諭、訓導等教育方面的官員。

邵武府和邵武縣把黃德裕列為邵武的績宦,即認為是比較有政績的官員。但事跡紀載較少,以上黃德裕的事跡,多從外志,特別是鳳翔縣誌中取得,其家譜記載也簡單。黃德裕的史料,還有待於挖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