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補法治療寶典

黃帝內經補法治療寶典

《黃帝內經補法治療寶典》是2005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湖德。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中醫學專家編寫,根據《黃帝內經》關於補法治療的理論和方法,結合現代研究成果和醫療保健實際,詳細介紹了各種食補和藥補方法。包括《黃帝內經》論虛證、論補法,後世醫家對內經補法的研究與套用,各種食補方法及140餘種滋補食物的營養成分、功效、製作與食用,各種藥補方法及200餘種補養中藥、方劑和中成藥的臨證套用,並精選了34種頑症的補法治療驗案。內容豐富,闡述簡明,資料翔實,方法具體,是學習、運用中醫理論指導醫療保健工作很有價值的參考書。適於臨床醫師、基層醫務人員、醫學院校師生學習參考,亦可供廣大中醫藥愛好者自療和保健參考。

作者簡介

張湖德。男,1945年4月生於山東壽張縣。中國著名養生專家,醫學科普作家,現任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醫學顧問,北京永南醫院副院長,廣州荔灣中醫院高級顧問,曾在國內外三十幾家出版社出版過一百多部著作,其代表著作有:《中華養生寶典》、《中國科學美容大典》、《皇帝內經養生全書》、《女性生殖健康全書》、《女性形體健美全書》、《實用美容大全》、《偏方與驗方大全》、《懷孕知識百科》、《家庭百病食療》、《養生博覽》等。此外,還在國內有影響的一百多家報紙和雜誌上發表過六千多篇文章,內容涉及到中醫學、性學、康復學、營養學、養生學、美容等等多種學科。其著作文字總量已超過二千多萬字,是當今著作量最大的科普作家。

此外,作者還參加了全國五次性學代表大會,並參加了中國性學會的籌備工作。鑒於作者學術思想豐碩,還被聘為不少社會職務,如敦煌美術館名譽館長、中國駐顏美容學院副院長、哈爾濱理光藝術學院副院長、香港仲景醫藥出版社副社長

圖書目錄

一、內經論虛證 1

(一)虛證治法理論 2

(二)五臟虛證 10

(三)相關病症 12

偏枯 12

偏風 15

痱風 15

少氣 16

水證 18

風水 20

脹證 22

痞證 24

泄瀉 24

痿 26

脈痿 28

筋痿 29

肉痿 30

骨痿 31

眩暈 31

善忘 32

脫營、失精 33

解亦 33

肉苛34

不仁 35

肉爍36

遺尿 36

陰痿 37

大僂 38

多汗 38

津脫、液脫 40

嗜睡 41

失眠 41

耳鳴 43

耳聾 43

二、內經論補法 44

(一)指導思想 44

1.治病求本 44

2.治病救人 50

3.審時度勢 52

4.標本緩急 53

5.重視調神 57

6.未病先防 60

(二)補法總要 61

(三)補法分類 62

(四)補方之制 67

1.權衡輕重 67

2.制方有約 70

三、後世醫家對《黃帝內經》補法的研究與套用 73

(一)張機對《黃帝內經》補法的研究與套用 73

1.對《黃帝內經》病因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74

2.對虛勞病辨證的精細化 77

3.對虛勞病論治的具體化 78

4.對虛勞病的遣方用藥 79

(二)孫思邈對《黃帝內經》補法的研究與套用 81

1.孫思邈的補虛思想 83

2.與《黃帝內經》理論學術淵源 86

(三)陳直、鄒鉉對《黃帝內經》養生原則的發揮 89

1.養生原則 89

2.養生思想 92

3.與《黃帝內經》理論學術淵源 95

(四)張元素對《黃帝內經》臟腑辨證虛證的發揮 99

1.學術思想 99

2.張元素對《黃帝內經》補瀉思想的發揮 100

(五)李杲對《黃帝內經》補法的研究與套用(補法及補方) 104

1.補法理論 104

2.治則治法與舉例 107

3.方藥舉例 110

4.病例 112

(六)汪機對《黃帝內經》中補法的運用和發揮 114

1.汪機對《黃帝內經》虛證的運用及發揮 114

2.汪機的甘溫補氣觀點 115

3.重用參芪的治療思路 116

4.汪機在臨證中對部分虛證疾患的診治 117

5.汪機對針灸補法的運用 118

6.汪機臨證中的補益方劑 119

(七)薛己對《黃帝內經》補法的研究與套用 124

1.對“治病求本”的發揮 125

2.對《黃帝內經》補虛法則的發揮 126

3.對《黃帝內經》內傷雜證的研究 129

(八)繆希雍對《黃帝內經》補法的運用及其發揮 131

1.保護胃氣 132

2.強調脾陰的重要性 133

3.重視脾腎的關係 134

4.對《黃帝內經》中五臟虛實補瀉的認識及發揮 134

5.四時用藥補泄說 135

6.辨證的運用補法 135

7.繆氏治療的某些虛證醫案舉例 136

8.繆氏診療中的部分補益方劑 137

(九)李中梓對《黃帝內經》補法的研究 139

1.醫論 139

2.臨證論治經驗 144

(十)綺石對《黃帝內經》治未病的發揮 150

1.對《黃帝內經》虛損病因的闡發 150

2.提出治虛三本和二統 152

3.陽虛三奪統於脾 154

4.陰虛之證統於肺 155

5.把“治未病”精神套用於虛勞病的防治 156

(十一)程國彭對《黃帝內經》補法的研究與套用 158

1.主要學術觀點 158

2.辨證論治,精切周詳 159

3.以補為攻,別具慧眼 160

4.注重脾胃,飲食攝養 161

四、食補 163

(一)氣的食補 163

鵝肉 165

刀魚 165

香蕈 166

木耳 167

黃鱔 167

大米 167

荸薺 168

絞股藍 169

(二)血的食補 170

大棗 171

動物血 171

豬血 171

羊血 172

禽類血 172

蚶 173

豬皮 173

牛奶 174

雞蛋 174

荔枝 175

苦瓜 176

(三)陰氣的食補 177

甲魚 177

鴨肉 178

銀耳 178

蚌 179

向日葵子 179

桑椹 180

醋 180

蟹 181

豬肉 182

烏骨雞肉 182

泥鰍 182

蛤蜊 183

扇貝 183

黑米 183

(四)陽氣的食補 185

狗肉 185

海馬 185

麻雀肉 186

黑魚 187

鈀魚 187

羊肉 187

(五)津液的食補 188

柿子 189

草莓 190

豌豆 190

李子 191

獼猴桃 191

綠豆 192

西瓜 192

火腿 193

藕 194

松子仁 196

烏梅 196

梨 197

冬瓜 198

(六)精的食補 198

米湯 199

香蕉 199

黃花魚 200

海參 200

雞肉 201

核桃 202

鮑魚 203

芝麻 204

青蛙 204

韭菜子 204

豬蹄 205

(七)神的食補 206

山楂 206

驢肉 207

酸棗仁 207

骨髓油 208

茶葉 208

鵪鶉蛋 209

芹菜 209

(八)肺的食補 210

百合 210

橄欖 211

冰糖 211

薏苡仁 212

蜂蜜 213

飴糖 213

燕窩 214

羅漢果 215

南瓜 216

杏 217

松子 218

(九)心的食補 219

玉米 220

龜板 220

髮菜 221

(十)健脾益胃的食補 222

土豆 223

赤小豆 223

豆腐皮 224

茉莉花 224

洋蔥 224

蠶豆 225

兔肉 226

糯米 226

泥鰍 226

向日葵 227

香椿 227

大蒜 228

蕎麥 229

鯽魚 230

猴頭菇 230

酸牛奶 231

豆腐 231

鱸魚 231

扁豆 232

芒果 232

無花果 233

芫荽 234

紫菜 235

竹筍 237

黑魚 238

木瓜 238

(十一)肝的食補 239

海螵蛸 240

鵪鶉 240

葡萄 240

(十二)腎的食補 241

刀豆 242

黑豆 242

狗肉 243

蝦肉 243

鴿肉 244

小茴香 244

分心木244

包心菜 245

蚯蚓 245

韭菜 246

(十三)虛損的食補 247

紅薯 247

豬肚 248

牛肉 248

山藥 249

淡菜 250

羊奶 250

鱅魚 250

大麥 251

鹿胎 252

糙米 253

螺鏇藻 254

花粉 256

蘆筍 258

菠菜 259

捲心菜 260

蝸牛 261

鰣魚 263

五、藥補 265

(一)氣的藥補 265

人參 265

黃芪 270

紅芪 271

蕨麻 271

(二)血的藥補 272

白芍 273

當歸 274

雞血藤 275

丹參 275

阿膠 276

(三)陰氣的藥補 277

西洋參 277

玄參 277

地黃 278

天冬 279

鱉甲 279

鴨蛋 280

牡蠣 280

熟地黃 282

麥冬 282

(四)陽氣的藥補 283

補骨脂 283

海龍 284

杜仲 284

鹿茸 285

陽起石 286

(五)津液的藥補 287

黨參 287

玉竹 288

糯稻根須289

蘆薈 289

(六)精的藥補 290

蛤蟆油 291

肉蓯蓉 29l

冬蟲夏草 292

益智仁 292

覆盆子 293

(七)神的藥補 294

刺老鴉294

五味子 295

茯苓 296

遠志 296

琥珀 296

刺五加 297

珍珠母 298

(八)肺的藥補 299

黃精 299

蛤蚧 299

白及 300

(九)心的藥補 301

蓮子 301

浮小麥 302

羅布麻 303

蟾酥 304

柏子仁 305

夜交藤 306

(十)肝的藥補 306

枸杞 306

菊花 307

沙苑子 308

女貞子 309

何首烏 309

紫河車 310

桑寄生 311

續斷 312

狗脊 312

山茱萸 313

(十一)健脾益胃的藥補 314

白朮 314

甘草 315

吳茱萸 315

雞內金 316

太子參 316

蒲公英 316

淡豆豉 317

神曲 318

陳皮 319

(十二)腎的藥補 319

菟絲子 320

淫羊藿 321

蛇床子 322

芡實 323

仙茅 324

鎖陽 325

葫蘆巴 325

骨碎補 326

(十三)虛損的藥補 327

靈芝 327

蟶子 328

紅景天 329

石斛 330

六、有補益作用的中成藥 331

(一)補氣養氣中成藥 331

斑龍二至百補丸331

玉屏風散 331

參芪膏 332

七葉神安片 333

腎康定 333

參附註射液 334

(二)補血養血中成藥 335

生血滋補片 335

新阿膠335

(三)補精養精中成藥 336

一醉不老丹336

延年不老散 336

保養延壽不老丹 336

人參固本丸336

還精煎 337

金鎖固精丸 337

(四)補陰養陰的中成藥 338

石斛夜光丸338

還少丹 338

生脈注射液 339

(五)補陽壯陽的中成藥 340

腎寶 40

全鹿丸 340

鎖陽固精丸41

補腎寧片 341

金蚧片342

(六)補肺潤肺的中成藥 342

百合固金丸 342

養陰清肺膏343

(七)補益脾胃的中成藥 344

參苓白朮散 344

八仙丹(奇效良方) 344

補中益氣丸 345

(八)補心養心的中成藥 345

孔聖枕中丹345

益康膠囊346

益心丸 346

愈風寧心片347

康寶口服液 347

(九)補肝養肝中成藥 348

歸芍地黃丸 348

五子衍宗丸 348

(十)益腎補腎中成藥349

長生不老丹 349

長生藥酒秘方 349

六味地黃丸 349

還童丹350

返老還童丸 351

枸杞子丸351

益壽膏 351

延壽丹 352

五加片352

補腎強身片353

壯腰健腎丸353

(十一)益智安神中成藥 354

還少乳烏丹 354

人參遠志丸 354

強力腦心康 355

安神補腦液 355

補腎益腦片 355

生脈飲 356

安神補心丸356

安神定志丸357

(十二)強筋壯骨中成藥 357

益壽丸 357

養血榮筋丸 357

骨仙片 358

健步丸358

(十三)抗衰老中成藥 359

熟地黃丸359

補天大造丸359

抗老防衰丹 359

金匱腎氣丸 360

黃精丸361

(十四)抗疲勞、改善亞健康狀態的中成藥 361

鹿茸精 361

阿膠維他晶 362

(十五)養顏護膚美容的中成藥 362

胡桃阿膠膏 362

七寶美髯丹 363

首烏丸363

南寧生髮片364

(十六)增強性功能中成藥 364

熬牛鞭膏 364

至寶三鞭丸364

男寶 365

(十七)延年益壽中成藥 366

龜齡集 366

五加參沖劑366

(十八)增強婦女體質的補益類中成藥 367

烏雞白鳳丸 367

加味益母草膏368

(十九)套用補益中成藥需要注意的問題 368

1.以補為妙,濫用補藥 368

2.藥補也得悠著點 369

3.怎樣服用中成藥 369

(二十)歷史名人使用過的補益中成藥 370

1.駐顏聖藥蜂王漿 370

2.康熙與益壽秘方——萃仙丸371

3.慈禧與菊花延齡膏371

4.元代忽思慧長壽方——瓊玉膏 372

七、運用《黃帝內經》補法理論臨床驗案精選 373

(一)補法治療痹證驗案 373

(二)補法治療脫髮驗案 384

(三)補法治療皮痹驗案 385

(四)補法治療腰病驗案 386

(五)補法治療硬皮病驗案 389

(六)補法治療重症肌無力驗案 390

(七)補法治療抽搐證 390

(八)補法治療麻木證 391

(九)補法治療瀉泄證 392

(十)補法治療乳糜尿 393

(十一)補法治療脾弱血虛證 394

(十二)補法治療小便不利證 395

(十三)補法治陽痿 399

(十四)補法治陰莖異常 402

(十五)補法治療肛門麻木 407

(十六)補法治唇顫 407

(十七)補法治療口瘡型舌炎 408

(十八)補法治膽癉 409

(十九)補法治口僻 409

(二十)補法治舌痹 410

(二十一)補法治舌癢 410

(二十二)補法治脾癉411

(二十三)補法治舌縱 412

(二十四)補法治瀉泄 412

(二十五)補法治頭痛 419

(二十六)補法治咳嗽 422

(二十七)補法治便秘 427

(二十八)補法治遺精 428

(二十九)補法治便血 428

(三十)補法治肝病 429

(三十一)補法治脹滿 429

(三十二)補法治噎嗝 430

(三十三)補法治宗氣虛 432

(三十四)補法治眩暈 432

八、臨床常用補益方劑 434

(一)補氣劑 434

(二)補血劑 437

(三)氣血雙補劑 440

(四)補陰劑 441

(五)補陽劑 447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