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黃崇燾,號雙井茶人,男,江西修水人。1923年出生,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專學歷,高級工程師。1990年離休,副處級。從事茶葉教育、生產、加工、經貿、研究工作60餘年。
個人履歷
黃崇燾曾先後任茶葉中、大專教師,修水茶廠分廠廠長,景德鎮茶廠技術科長,洪源茶場工程師,景德鎮市茶葉學會(二、三、四屆)理事長,景德鎮市科協委員,景德鎮市智囊團成員,江西省茶葉學會常務理事。現任中華茶人聯誼會名譽理事,景德鎮市茶葉學會高級顧問,《發現》雜誌社副理事長,浮梁縣科協顧問,多處學術機構特約研究員。
成就及榮譽
指導的科技成果轉化20餘項
名優產品創製11個(國優3個,部省優3個,地市優5個)
出版專著九本:《制茶學》、《茶業概論》、《紅茶製造》、《浮梁茶葉研究》、《雙井茶人集》、《江西茶史與發展研究》、《論茶葉可持續發展問題》、《黃崇燾茶葉選集》、《浮梁茶葉寶鑑》。
在《上海茶業》、《中華茶人》、《中華茶文化專輯》、《蠶茶通訊》等茶葉刊物發表論文百餘篇,其中,入選中國經濟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北大、清華等出版社編輯的大型文集55篇(次),獲省、市優秀獎39篇(次),省級刊物發表42篇,累計180餘萬字。
參加編寫國家“八五”重點圖書《中國茶葉大辭典》、農業部《茶葉初(精)制技術》。
治茶業績得到社會好評,獲中國茶葉進出口公司、中華茶人聯誼會、中國農學會七大、江西省茶葉學會五大、景德鎮市、浮梁縣、修水縣人民政府各種表彰與獎勵。
曾多次被江西省、景德鎮市科協評為先進個人。獲“中茶系統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成績卓著農(茶)業專家”、“中華茶壽星”、“覺農勳章”"茶事功勳人物"獎等榮譽稱號。
個人作品
《制茶學》
《茶業概論》
《紅茶製造》
《浮梁茶葉研究》
《雙井茶人集》
《江西茶史與發展研究》
《論茶葉可持續發展問題》
《黃崇燾茶葉選集》
《浮梁茶葉寶鑑》
工作簡歷
(1) 1950年,為修水茶校編寫《制茶學》,《茶業概論》,解決專業教材困難。
(2) 1950年,為修水茶校制定了精製實習的分程實習與連貫實習相結合的創新方法,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操作能力與管理能力。
(3) 1950年,為修水茶廠在武寧縣建茶站,掃除了地域界限障礙,勝利完成,受到中南地區茶葉公司的表彰。
(4) 1950年,為修水茶廠在寧紅優質茶區——漫江,建設杜家莊臨時初制廠投產,對增產優質原料,提供了條件。
(5) 1953年,編著的《制茶學》,《茶業概論》,受到湖南農學院(現湖南農大)園藝系茶葉專業教授,主任,陳興琰推薦為茶葉大專主要教學參考書,在湖南長沙出版,為建國初期江西最早的茶葉專著。
(6) 1953年,浮梁茶廠(景德鎮茶廠前身)首創“祁紅珍品”,祁紅上級(即一級)“孚釘”,為創製主要成員之一。
(7) 1954年,中茶公司推廣定額管理,作業計畫管理,工藝規程管理的三大現代管理,景德鎮茶廠的成果在江西領先,後受到兄弟省茶廠好評,為推廣主要成員之一。
(8) 1955年,中茶公司在景德鎮茶廠進行全國性分級紅茶實驗,取得階段性成果,為主要研製人員之一。
(9) 1956年,中茶公司在祁門茶廠進行紅茶精製工藝及技術查定,測定試驗研究,為主要研究人員之一。
(10) 1957年,江西省赴浙,閩,皖,湘四省茶葉考察團,大型匯報彙編,負責主寫定額,作業計畫,工藝規程分篇。
(11) 1958年,負責江村嚴台紅茶初制的規劃設計,設備仿製,安裝,調試,運轉,投產全程的技術指導工作,建成了全市第一個村(隊)辦初制廠,召開了現場會。
(12) 1958年,景德鎮茶廠黃崇燾,鄧景讓,市農業局楊迂濟合作研製鐵木 結構中型,瓷都揉茶機成功,為我市首台性能良好的揉茶機。
(13) 1959年,以力功(江村)鄉初制廠為中心,指導全鄉紅茶機械推廣工作,取得較年好成果。
(14) 1961年,技術援建九龍山楊家畈初制廠,負責平面布置,安裝,施工技術指導。同時,幫助初精製廠聯合規劃。
(15) 1962年,主持市茶廠經公橋初制廠低產茶園的改造,獲得成功。二年產量每畝達200公斤,創浮梁茶區新記錄。
(16) 1963年,主持經公橋初制廠加溫萎凋槽建造,與鄧景讓合作施工成功,為江西最先投產的萎凋槽。
(17) 1963年,茶廠援建羅家茶廠第一批茶園1000餘畝,為參建主要人員之一。
(18) 1973年,主持茶廠洪源茶場在平地茶園生產優質紅毛茶(符合初紅毛茶一級標準)成功。打破了平地出不了好茶的理論。
(19) 1978年,主持洪源茶場建立茶園檔案管理制度成功,為省內及祁紅區內首創。
(20) 1980年,編著出版《紅茶製造》經有關專家教授審評認可,在主要紅茶區發行,受到好評。
(21) 1983年,參加浙江省6ew---60型萎調機組在紹興東方紅茶場的鑑定。
(22) 1983年,參加“江西省茶葉發展前景預測與合理布局構想研究”評議。
(23) 1984年,參加江西在九江市“對夾葉研究”新理論的省級鑑定。
(24) 1984年,主持茶廠企業全面整頓,在省內茶廠領先。
(25) 1985年,參加省級寧紅高產優質綜合技術研究試驗,鑑定並擔任顧問。
(26) 1984年,應莊灣墾殖場黨委邀請,為莊灣茶廠規劃設計建初,精製廠。
(27) 1984年,應修水茶廠邀請參與寧紅金毫研製工作,為浮梁茶區援外創優第一人。
(28) 1985年,修水縣人民政府電邀參加國慶大典和寧紅金毫獲國優銀牌獎慶功大會。並在主席台就坐。
(29) 1985年,修水縣人民政府頒發為寧紅金毫創國優銀牌工作成績顯著證書。
(30) 1985年,江西省茶學會三大代表會在市召開,根據林潤山,黃崇燾建議,邀請部分專家到市茶廠進行學術探討。
(31) 1985年,日本煎茶道訪華團16人訪問我市,進行茶文化交流與茶道表演。為參加主要人員之一。
(32) 1986年,策劃,主辦“振興浮梁茶葉研討會”。市黨政領導劉祖三(市委副書記),俞長林(副市長)等出席會議,並講了話。
(33) 1986年,主創辦《浮紅簡訊》,後接到全國友好專家建議,更名《景德鎮茶葉》。正式出版,半年定期刊,為全國地(市)級唯一正式茶葉刊物。
(34) 1986年,獲江西省科協先進個人獎。
(35) 1987年,負責起草“景德鎮市發展規劃綱要”茶葉部分。
(36) 1988年,市茶廠開展浮紅創優攻關,一級,二級,在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雙獲金牌,為創金主要人員。
(37) 1988年,“景德鎮發展經濟作物規劃”負責茶葉部分起草。
(38) 1988年,在市政協,科協召開的“景德鎮市農業發展總體戰略研討會”發表重要茶葉論文。
(39) 1989年,組織有關茶葉部門對“天祥茶號”1915獲巴拿馬金牌調研論證,作出肯定結論,澄清非議。
(40) 1990年,與程明勇聯合策劃,主持召開“浮梁科技興茶研討會”,上海茶葉專家何耀曾,吳利根等江西茶葉專家鄭惠如等參加。
(41) 1990年,對祁門單方提出排除浮梁在外的祁紅工夫茶標準,組織浮梁有關部門專家研究,科學論證,並上報中商部,上海茶葉公司,江西茶葉公司,抄送祁門起草部門,維護浮梁的祁紅原產地地位。
(42) 1990年〈紅茶製造〉修訂版出版,江西省外貿系統及部分外省外貿系統,將其採用為技師培訓教材,江西農大對茶區農藝師培訓,亦選作教材,獲市優秀著作獎。
(43) 1991年,應上饒茶廠邀請,協辦“雨茶一級”創國優金牌成功。
(44) 1991年,景德鎮第二屆陶瓷節,策劃組織浮梁茶禮表演,並擔任顧問.
(45) 1992年,為適應茶葉市場形勢,配合調整產品結構需要,編寫科普小冊《名優綠茶製造適用技術》、《眉茶與烘青初制技術》。
(46) 1993年,編著《浮梁茶葉研究》,獲市一等優秀著作獎。舒惠國為本書題詞。
(47) 1993年,應農業部邀請,參與編寫《茶葉初(精)制技術》。
(48) 1993年,在兩縣一區工作會議上,作了“如何把茶葉推向市場”的主題發言。受到會議重視。
(49) 1993年,完成市科委軟科學研究課題“浮梁茶葉發展對策研究”,通過全國有關專家教授及市有關領導鑑定通過。論文摘要在《江西農業學報》發表。在“全省三高農業創匯農業研討會”交流,有全國多種論文選集錄用。
(50) 1994年,參加“國家八五重點圖書”《中國茶葉大辭典》編輯,祁紅茶區僅我一人
(51) 1994年,中國茶葉公司,中華茶人聯誼會授予”中茶系統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頒發獎狀與獎牌.為江西茶區四人之一,亦為祁紅茶區四人之一.
(52) 1994年,在古稀之年,到浮梁瑤里程家山新開茶園現場指導.
(53) 1994年,指導瑤里創製名茶”崖玉”,並在廈門中茶公司專家會議上,面請國家茶葉評審,湖南農大教授陸松候,商業部茶葉處長於傑 ,上海專家何耀曾等多位專家審評,得到高山型名茶的認定,這是一次大範圍又最節約的名茶審評.
(54) 1994年,策劃組織全市名優茶評比,評出名茶3個,優質茶5個.
(55) 1995年,邀請抗日老戰士,市茶葉學會高級顧問,正地級幹部王元之同志,前往浮梁,向縣委書記馬承祖提出”關於浮梁茶葉456建議受到歡迎,當場拍板,組團到先進茶區考察,為1996年形勢好轉起了積極作用.
(56) 1995年,策劃指導廣明茶場創“銀針”新佳茶場,創“明毫”參加北京95中國茶文化展,均獲最佳新產品獎.
(57) 1996年,當選市茶葉學會理事長,連任三屆.
(58) 1997年,編著出版《雙井茶人集》獲市一等著作獎,本書一是向香港回歸獻禮,二是紀念從事茶葉工作五十周年(1947----1997),收入領導,專家學者賀信,賀辭近三十條.
(59) 1997年,市召開“祝賀黃崇燾先生從事茶葉工作五十周年”座談會,參加會議的有市領導張桂生,張烈,王元之等,領導給予了充分肯定,進行了表彰,並在市電視台播放.
(60) 1997年,江西省茶葉學會五大,受到大會表彰,頒發榮譽證書,會上向代表贈送《雙井茶人集》,《景德鎮茶葉》人手一套,為江西茶界第一次學術交流盛況.
(61) 1997年,中國農學會七大授予“全國成績卓著農業專家”稱號,頒發表彰狀及獎牌,為全國茶葉界十七人之一.
(62) 1998年,策劃,組織”科技興茶與知識經濟學術研討會”慶祝學會成立十五周年,會上申請辭去理事長職務,另接受高級顧問聘請.
(63) 1999年,編著出版《江西茶史與發展研究》向澳門回歸獻禮,本書有全國政協常委俞長林,安徽農大王澤農教授等人題辭.
(64) 2000年,協助中國教育電視台拍攝《中華茶苑》電視紀錄片拍攝“中國瓷都”分輯(即浮梁茶葉分輯).
(65) 2002年,編著出版《論茶葉可持續發展問題》以適應加入WTO的新形勢需要.
(66) 2003年,精選各時段有代表性論文28篇和“茶學研究與探索成果總覽(目錄)”編為《黃崇燾茶葉選集》出版,一是紀念80壽辰,二是茶葉人生簡結,向千年瓷都獻禮.
(67) 2004年,應聘浮梁縣老科協顧問,出席成立大會,作了“振興浮梁茶葉建數則,”書面發言向會議贈送《黃崇燾茶葉選集》30餘本.
(68) 2004年,由農業廳經作局轉發各地(市)經作科,贈送《黃崇燾茶葉選集》30餘本,以與省內茶區加強交流.
(69) 2004年,向寧紅區茶葉科技人員贈送《黃崇燾茶葉選集》40餘本,以加強兩紅茶區相互溝通和交流改革發展思路與舉措(委託寧紅集團辦理).
(70) 2005年,應浮梁縣主要領導人之邀請,抱病出山,主編《浮梁茶葉寶鑑》,80%是我執筆的作品和資料,是一本“以史為鑑,開創未來”的資政治茶大型茶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裝幀精美,為全國茶葉基地所罕見.
(71) 2005年,為適應科技興茶的需要,贈送浮梁縣茶書及刊物共1000餘冊,包括珍貴史料,全國及各產茶省科研成果資料,十分寶貴.
(72) 2005年,中華茶人聯誼會成立十五周年慶祝大會,被評為中華茶業作出貢獻的“中華茶壽星”,為全國十五人之一,江西僅一人。
(73) 2006年景德鎮市浮梁茶文化節,舉行《浮梁茶葉寶鑑》首發式。
(74) 2006年,為“浮梁‘十一五’茶業發展”提出具體建議,在浮梁老科協情況反映發表。
(75) 2006年由浮梁老科協向省獻言獻策辦轉報“關於江西茶業復興的思考”一文。
(76) 2007年,對景德鎮市博泰置業有限公司走綜合發展之路的諮詢,予以肯定有創新特色,指明要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經濟,並贈送了其負責人幾本參考資料,還表示今後願提供諮詢。
(77) 2007年,獲我國茶葉最高榮譽獎“覺農勳章”獎。吳覺農茶學會思想研究會,今年首次在茶葉界頒榮譽獎。分“覺農勳章”獎與“老茶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