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簡況
地理位置
![黃山翠微寺](/img/7/76a/nBnauM3X4gjNxAzNygTMxQz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4EzLyE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交通狀況
寺廟距黃山區政府所在地甘棠約20公里,有水泥硬化道路和黃山風景區西大門上山公路相連,毗連218省道,交通十分便利。歷史沿承
翠微寺始建於唐朝天寶年間,由印度麻衣和尚創建。建寺千餘年來,幾經焚毀。現存佛教建築為一小型院落,寺院所處環境清幽別致,寺周有翠微洞、青牛溪、探水石、袈裟地等勝跡。另外還有僧人墓塔20座,唐、元、明、清時代各類碑記20塊。1990年12月,黃山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和自然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時,翠微寺與黃山慈光閣、玉屏樓等古建遺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1993年,翠微寺開始恢復重建,寺內僧人在寺旁墓地中發掘出數十顆舍利子。寺廟傳說
![黃山翠微寺](/img/7/c72/nBnauM3X0MzM1cTM1gTMxQz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4E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約在公元800年,古印度高僧包西來進入中國,從四川省東下,雲遊中華名山大川,於唐文宗大和二年(公元828年)來到黃山,便對這裡的神奇風光大加讚嘆。遂在黃山西海的翠微峰中一個天然洞穴中住下來。即言:“此地即佛地”。決心在此修行,平時他安坐洞內誦經念佛,並手持錫杖在山上挖蕨根,采野果。還經常在洞前石台上,雙手合十,高誦佛經。數月後被當地樵夫發現。有位姓洪的山民提議為這位外國來的和尚修廟,並帶頭捐獻翠微寺前的田地,作為建廟場地。洪氏家族一呼百應,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物出物,很快就把佛廟蓋起來了。於是這位不遠萬里來的高僧就在寺里主持香火來。而山民們不知道他的法號,只見他一年四季不著綢帛,而是編麻為衣,便稱他為“麻衣祖師”。他們做佛事,擺道場也就被稱為“麻衣道場”了。
![黃山翠微寺](/img/0/b5c/nBnauM3XxADMzMTNxkTMxQz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5EzL3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到了五代十國時的南唐大保5年(公元947年),當朝皇帝敕賜“翠微寺”門匾,該寺才正式得名翠微寺。
麻衣祖師包西來修煉至100多歲才壽終正寢。他圓寂後,當地百姓為他在黃山西麓造塔安葬。此塔為古代黃山八塔之一。人民為紀念這位印度高僧,便在塔旁建房居住。象徵守塔感恩。後逐漸成為村落,稱塔下村(現屬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焦村鎮陳村下屬自然村)。
寺廟現狀
![黃山翠微寺](/img/8/3c1/nBnauM3X1gzNyATN4gTMxQzMyUTM4kDM0IDMxADMwAzMxAzL4EzL4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印度,面積2952.4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億。與中國相鄰。2007年是“中印旅遊友好年”。我們應利用翠微寺這一張有力的名片,宣傳中印兩國之間悠久的歷史淵源,擴大黃山在印度的知名度,增進兩國的友好交往。
目前翠微寺交通便利,現由演龍法師受命主持。地方政府十分關心翠微寺的發展。已建有大雄寶殿、羅漢堂、藏經閣,而且還有一些重要建築正在建設當中,比如高塔圖紙設計完畢備建,並相繼從緬甸源進數百尊玉佛。演龍法師從化緣款中捐出20萬元給地方建學校。
1996年春,寺內僧人在寺旁墓地中發掘出數十顆舍利子。頓使該寺聲名遠揚。現常年有海內外佛教信士慕名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