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富民

黃富民(1795年-1867年),字小田,自號萍叟。原籍安徽當塗,先世八代居住蕪湖。其父黃鉞(1750年-1841年)字左田,嘉慶時官至禮部尚書,工書善畫,德高望重,很有名氣。黃小田是其季子,道光五年(1815)拔貢,官禮部侍郎,因父病請省親回蕪湖,父死後不復出山。鹹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克蕪湖,黃小田移居松江、蘇州、上海、嘉興、杭州等名城,但總不忘蕪湖故鄉,不忘留在蕪湖的房屋和數萬卷藏書。同治六年(1867)病逝於上海,終年七十三歲。他善詩填詞,其子黃安謹編他的詩詞為《禮部遺集》行於世。

人物生平

黃富民,字小田,自號萍叟。萍叟先生喜歡評點和閱讀小說,常說:“予最服膺者三書:《聊齋志異》、《儒林外史》、《石頭記》也。”後二書黃富民細加評點,在中國小說評點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黃富民在南匯結識了張文虎,在1863年之前的十年間,兩人過從甚密,在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衝擊下,清王朝的腐朽和社會黑暗更加令人觸目驚心,黃富民、張文虎輩也不能不有激烈的怨懟之詞,或許這是他們共同喜歡《儒林外史》、《紅樓夢》的重要原因。

相關作品

黃富民《儒林外史》和《紅樓夢》的評點,即是在離開蕪湖浮居上海一帶的十餘年間。《儒林外史》評點由題識、回末總評以及各回中二千餘條眉批組成。這是臥閒草堂本評語之後的第一個評點。
關於《儒林外史》的主旨,黃富民繼承臥閒草堂本評點也認為功名富貴是“一篇主意”,並不斷加以發揮,認為“是書所寫不出‘勢利’二字”。關於《儒林外史》的諷刺風格,他認為吳敬梓對社會醜惡現象是“嫉之甚矣,偏以譏誚語寫之,愈見沉痛”。黃富民還進一步指出《儒林外史》的風格是“淡淡著筆,無人能解”,“世人往往不解者,則以純用白描,其品第人物之意,則令人於淡處求得之”。此外,關於《儒林外史》的敘述觀點、關於風俗畫的細膩筆觸、關於人物和結構等,評點中也都有一些可取的見解。
黃富民評點《紅樓夢》包括眉批、行間側批和回末總評,總共有三千多條。他首先強調《紅樓夢》所寫“由盛而衰”,“可為殷鑑”;其次,他反覆闡明《紅樓夢》是寫情的書,力辟淫書說,努力劃清情書與淫書的界限;再次,他認為《紅樓夢》所寫“是實有其事”,“情僧即寶玉,亦即作者自號”,這已是自傳說的先聲。此外,對《紅樓夢》藝術描寫上的獨創性,多有指點,對小說所寫的一些名物制度、風俗習慣、方言土語,也時作解釋。
其中他對於《儒林外史》的評價:一部儒林,終之以琴,滔滔天下,誰是知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