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富民三景。昆明所屬八縣之一的富民,當地不僅以盛產雞縱聞名於世,而且多高山密林,山水佳麗,別具一格,凡是談到昆明富民風景旅遊名勝的,沒有不推崇河上洞、燕子洞和螳螂川疊水瀑布的。
主要景點
河上洞
在流入富民的螳螂江上,靠近河邊,所以稱叫“河上洞”。但是根據(康熙)《富民縣誌》記載: “在縣西十里, 岩畔有石洞,內寬坦,散石參差,狀如鐘鼓,如獸形,並塑佛像,向有高僧修行於此,又名‘和尚洞’,明縣令劉正、吳正心諸公俱有標題。”明代的地理學家徐霞客,曾在崇禎年間來這裡遊覽,由於河上洞山洞深邃,空氣稀薄,陰寒愈甚,以致未能窮其境界,所以在《徐霞客遊記》中,對洞內的情況,可以說是語焉不詳。後經鄉人不斷探索,才了解到洞裡不僅有石棚、石菌、石筍、石人、石馬等,實際上是喀斯特地貌鐘乳石所形成,洞內有一段比較寬敞的地處,上面覆蓋如穹隆,下面開闊如平地,中間有處寬大整齊的石台,並非人工特意開鑿而成,而是洞裡石質自然生就,台的前面,有石階三級,每級高達一尺多,也是自然生成。沿著河上洞石級而上,便見台面平整,整個面積橫約二十五六步,直約二十步,如在上面演唱、說書、演劇、跳舞,均無不可,實足是一個天然舞台,若加上燈光裝置,實在是在雲南省內不可多得的地下公園,一切遊人,都可以就此宴樂、遊戲或表演節目。清代賀谷曾經寫過一首《遊河上洞》的詩:
峰崖懸古洞,洞下繞江流,竅自空中鑿,山疑水上浮。
銀濤翻石峽,絳雨潤花洲,勝跡今猶在,仙翁不可留。
螳螂川
由海口流入昆明市的安寧境內,又由昆明安寧流到富民。江流迂迴平靜之狀,宛如晶瑩的玉帶,有時江面的金沙細浪,又泛起點點白沫;清晨薄霧瀰漫著江面,顯現出一層神秘的色彩;傍晚斜陽投灑在江中,反映得波光粼粼。兩岸青山逶迤,相映成趣。在這將近100多里長的江流中,有兩處疊水:一處在市安寧的黃塘村,也就是現在的石龍壩,這裡的瀑布,無論春夏秋冬晝夜不停,特別是在夏秋溢洪期,水勢增寬,河水從疊坎飛瀉直下,浪花四濺,勢若銀河倒懸,雷鳴般的轟響不絕於耳;另一處在昆明市富民西南距城20里的地方,這裡是一處天然的大石坎,高約兩丈多,川流到此,由於河面漸窄,水勢由渙散而至緊束,水往下跌,滾滾而降,激湍飛瀑,猶如萬馬奔騰般下瀉,力排山嶽,聲震霄漢。有時煙霧蒙蒙,水點四處飛灑;有時白雨濺空,儼如雪浪堆雲,正如清朝人佚名所寫的《詠瀑布詩》吟詠的:
飛沫噴珠凌霄漢,雪花玉屑賽玲瓏,轟轟雷鳴應千里,滾滾雲濤亂山中。
疊水瀑布螳螂川真是大自然的奇景。還值得一提的是,這裡過去曾有著一副饒有興味的對聯,相傳清朝初年,有個棉花匠走過這裡,看到疊水瀑布奇觀,便出了一支上聯:白水如棉,不用弓彈花自散;
寫完了之後便走掉了。此後有不少人都想對出下聯,但是由於所擬對的,都感到意境不深遠,對仗不工整,聯句不貼切,很多年都沒有對成,有人甚至認為已成了“絕對”。過了半個世紀,在一個落霞映天的傍晚,走來了一個被充軍到這裡的江南織錦工人,看到了瀑布,也看到了對聯的上支,便不假思索地用手中所掛的竹棍在沙地上寫道:紅霞似棉,何須梭織繡方成。
這樣便完成了這副堪稱佳作的對聯。這不僅給疊水瀑布螳螂川的自然景色,賦予了優美的形象思維,而且通過對聯,對自身多年生產實踐經驗,作了高度的藝術概括,但可惜這副對聯早已很少為人所知了。
燕子洞
在昆明市富民縣城西七八里的一個山槽內,越過山槽,便進入羅次縣境。這裡比起昆明附近的風景旅遊名勝來,它要算“處在深山人未識”了,它沒有嫵媚依人的柳浪聞鶯,卻有依山傍水拔地而起的塔式松林;它沒有巍峨壯觀的高塔聳樓,卻有鍔然刺天的山峰;也沒有奼紫嫣紅的群芳爭艷卻有山野的芳草如茵。總之它雄渾、幽靜、質樸,別具一種不假人工修飾的天然美。山槽不算紆迴曲折,只是兩邊的山巔較高,看去好像直插雲霄。富民三景燕子洞槽底道路比較平坦,可以行人走馬。進人槽內,行走十五六里,便見右邊的石崖上有個岩洞,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燕子洞”,燕子洞洞口距地面高達十多丈,必須攀石援藤,方能上去。洞不甚深,前半部比較寬敞,後半部頗為鴦窗,當中空隙處雖然可以步行進入,但亂石叢生,行徑毫無,所以遊人一般都很難進到深處。究竟這個洞到底有多深,洞內情況怎樣,自來很少為人知曉。只是洞的前半部有一段比較寬敞的地方,頂上的石棚在三丈以上,石棚上面有四五處石縫,岩漿水涔都從石縫中流出往下滴,下面有一塊天生形成的大石盤,承接上面的滴水,石盤的形狀成橢圓形,盤底平滑異常,略有邊緣,高出於盤底約六七寸,但四邊的厚薄不一,一般厚度大體不超過一尺,石盤與下面的一塊類似底座的石頭相接,座石吐出盤邊一尺多,有的達二三尺不等,吐出的部分便和洞中石地相連,渾然一體。在夏秋兩季,燕子洞崖漿涓涓而下,石盤中清水常滿,如果有人坐在其問沐浴,以上有水往下傾注,儼似淋浴,只是泉水過冷,不是體質強實的人,則無法領略這種別致的愜意。富民三景燕子洞的較深部分有燕子無數,築巢在崖壁的凹處,三五成群地飛出飛進,有時又翩翻回斜於洞內空闊的地方,左右盤旋,沒有一下停歇。燕巢內都有燕窩,當地人常點火人洞。在石縫間探取,攜出售賣,人稱“土燕窩”,這種燕窩,不像緬燕的潔白厚大,和建水燕子洞所產大體相似。過去有人在燕子洞洞口書題過一副對聯:
仙源何處重尋,廬舍依然,笑前度阮劉,流水桃花真夢境;
燕子似曾相識,只山無恙,嘆舊時王謝,斜陽門巷幾人家。
歷時多年,受風雨剝蝕,早已見不到了,聯句僅留存於當地熟悉地方掌故的老人的記憶中。令人遺憾的是,這個洞因客觀環境關係,處在偏僻的山槽內,平時很少有人走到,也很不為人們所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