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黃城村位於東港市椅圈鎮東北部,地域面積13平方公里。全村14個村民組,926戶,3185口人。耕地面積12100畝,其中水田10100畝。2006年以來,在丹東市工商局、供銷社、東發集團的大力支持和真誠幫扶下,全村幹部民眾幹勁十足,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目標要求,合力實施各項發展建設規劃,使黃城村的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給村民帶來實惠。
經濟
在幫扶機關的積極幫助下,黃城村制定了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當年建設方案,理清發展思路,確定主導產業,努力增加農民收入。
一是積極與龍頭企業“聯姻”。經多方積極運作,成功地促成了與遼寧鴨綠江米業集團“聯姻”,使黃城村成為鴨米集團的生產基地。2006年,落實出口優質“越光”稻米訂單面積4.85萬畝,按標準化生產優質出口米原料3000多噸。在東港市糧食生產普遍比往年歉收的情況下,黃城村糧食生產卻增收近300萬元,人均增收700多元,農民得到了實惠。
二是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在市供銷社的積極幫助下,爭取省供銷社扶持資金15萬元,2007年成立了東港市黃城果菜專業合作社,成功地註冊了全村20多種果菜的地域商標和包裝專利,使黃城村保護地生產取得了突破性發展。當年新增保護地面積160畝,大棚達到710個,年產反季節果菜3000噸,收入1200多萬元。比上年增收300萬元,人均增收近千元。2007年黃城村人均純收入達到7000元,比上年增長23%。
三是多種經營全面發展。在幫扶機關積極動員和引導下,廣大村民更新觀念,進一步增強發展意識。全村經濟作物新增面積200多畝,畜禽養殖總量比上年增加了3成。同時,村民們廣開致富門路,向土地以外要效益,商業服務、勞務輸出等二三產業快速發展。2006年全村第三產業收入800多萬元。
基礎建設
為推進保護地生產和稻米訂單出口兩大主導產業的順利發展,黃城村在改善生產條件和強化服務上下功夫。
一是建立網路信息站和農藥殘留檢測室。在市供銷社的大力支持下,利用黃城果菜專業合作社和“越光”稻米協會搭建的綜合服務平台,出資8萬元建起了黃城村網路信息站和農藥殘留檢測室,為農民提供免費的信息服務和果菜藥殘檢測,實現網上銷售及標準化生產服務。
二是建起了黃城村農資百貨超市。在市工商局、供銷社的大力支持下,引資50萬元建起了黃城村農資百貨超市。省供銷社直接為黃城村農資超市配送農資,售後付款。其中,年可配送化肥400餘噸,極大地方便了民眾,促進了當地農業生產的發展。
三是改造中低產田。籌資20多萬元對基本農田進行了改造,共動用土石3.6萬方,改造中低產田1700畝,提高了土地生產能力,為村民增收創造了條件。
社會文化
村“兩委”認真貫徹《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抓好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完善村民會議和村民代表會議議事規則,建立健各項規章制度,從培育新型農民入手,促進鄉風文明。
一是成立了農民培訓中心。以村中心文化室為陣地,定期開展對農民的培訓。2007年,參加培訓的農民達到1600多人次。市供銷社為黃城村購置了800冊、價值6000元的農村科普圖書,進一步滿足了農民學習科學文化的需要。
二是活躍民眾文化生活。村投資4.2萬元,組織民眾修建文體活動場所8處,現已建成4處。在市工商局的大力協助下,黃城村舉辦了多次民眾喜聞樂見的歌舞晚會,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宣傳黨的惠農政策。與幫扶企業共同策劃組織的百人舞蹈團參加民間藝術節,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
三是舉辦知識競賽。舉辦了黃城村“十一五”規劃知識競賽,使村民們加深認識和理解了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意義、目標要求和方法步驟,看到了黃城村的美好前景,建設新農村的積極性更加高漲。
歷史文化
黃城村原本屬於馬家崗鄉,2001年末原椅圈鎮和原馬家崗鄉合併為新的椅圈鎮,鎮轄17個行政村,154個村民組,總人口3.5572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