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免疫史

早在公元196—220年,我國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有關於麻疹的描述,並認為麻疹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 1954年恩多等用人胚腎及人羊膜細胞培養病毒成功,為深入研究麻疹奠定了實驗室基礎。 我國也於1965年自行研製了減毒活疫苗並開始普種,從此麻疹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早在公元196—220年,我國張仲景在《金匱要略》中就有關於麻疹的描述,並認為麻疹是一種傳染性很強的疾病。
國外在公元10世紀,波斯醫生拉茲才開始描述本病,直到1675年才認為麻疹是一種獨立的疾病。1864年貝納肯定了麻疹是通過呼吸道播散,由人傳給人的疾病,潛伏期為14天,可獲終生免疫。
1911年哥特貝格等用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及咽拭子感染了猴子,證實了麻疹病原是一種濾過性病毒。1930年勃來茲套用雞胚培養麻疹病毒成功。1954年恩多等用人胚腎及人羊膜細胞培養病毒成功,為深入研究麻疹奠定了實驗室基礎。1963年美國成功地套用了經雞胚羊膜腔適應和雞胚單層細胞傳代的減毒株製備了疫苗。
我國也於1965年自行研製了減毒活疫苗並開始普種,從此麻疹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降低。我國麻疹發病率很高。1978年我國實行計畫免疫,近30年至少避免了1.17億人發病、99萬人死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