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免疫缺陷病

聯合免疫缺陷病

聯合免疫缺陷病指一組兼有抗體免疫缺陷和細胞免疫缺陷的臨床表現的疾病。又可分為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SCID)和部分性聯合免疫缺陷病,病情嚴重程度變化較大。包括一組先天性疾病,如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SCID、有腺苷脫氨酶(ADA)缺乏的SCID、X連鎖隱性遺傳性SCID、伴有白細胞減少的SCID等,是一種重型免疫缺陷病。其特點是先天性和遺傳性B細胞和T細胞系統異常。伴有血小板減少及濕疹的免疫缺陷病本病又稱wiskott-Aldrich綜合徵。臨床表現為濕疹血小板減少和反覆感染的三聯征X連鎖隱性遺傳基本缺陷不明。

基本信息

流行病學

聯合免疫缺陷病聯合免疫缺陷病
由於免疫學的進步和實驗免疫技術的發展對免疫缺陷的認識有了很大推動但到目前為止,國內還沒有對人群免疫缺陷病完整、系統的調查報告免疫缺陷是廣泛存在的,由於原發性特異性免疫缺陷患兒和原發性非特異性免疫缺陷的患兒多在病期夭折,因而成年以後此類疾病極為少見,但與免疫缺陷和特應性的發病機制有關的病例,有人估計可占10%以上。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例中,以體液免疫缺陷多見,尤其選擇性IgA缺乏最多有調查稱,IgA缺陷者占人群1/700原發性免疫缺陷病例中各類型免疫缺陷所占比例如下:體液免疫缺陷為50%~75%;混合型免疫缺陷為10%~25%;細胞免疫缺陷為5%~10%;吞噬功能缺陷為1%~2%;補體缺陷為<1%。
繼發性免疫缺陷病在中老年人中則不少見,隨著年齡的增長及衰老征的出現,免疫器官老化、衰退,免疫識別清除及調整平衡功能亦即低下此時一方面表現為免疫缺陷病增多另一方面也容易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我國老齡人口1992年已達1億,占總人口8%2050年可能達到2.3億占20%以上在現代社會中污染環境的因素增多,老齡人群比例增大都是獲得性免疫缺陷病增加的因素。因此防治免疫缺陷病將是一項重要的課題。
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臨床上多於出生後3個月內開始感染伴有血小板減少及濕疹的免疫缺陷病臨床表上多見男性發病濕疹常在1歲左右發生,10歲以上兒童還可發生惡性疾病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臨床上在9~12個月時出現共濟失調,也可遲至4~6歲才出現毛細血管擴張症通常在3~6歲時出現,也可早在2歲或遲至8~9歲出現。伴免疫球蛋白合成異常的細胞免疫缺陷病多數散發,男女均可受累。

病因

聯合免疫缺陷病的病因有的是先天致畸因素引起的如骨髓多能造血幹細胞發育不全;有的為常染色體或伴性染色體隱性遺傳所致如SCID、Wiskott-Aldrich綜合徵等這些患者既表現了細胞免疫功能的缺陷又表現了體液免疫功能缺陷。
1、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有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SCID,有ADA缺乏的SCIDX連鎖隱性遺傳性SCID,伴有白細胞減少的SCID等病因。
2、伴有血小板減少及濕疹的免疫缺陷病為X連鎖隱性遺傳基本缺陷不明。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4、伴免疫球蛋白合成異常的細胞免疫缺陷病,為淋巴細胞及淋巴組織減少胸膜結構異常血清中各類免疫蛋白水平不一,有的增加或降低有的正常。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發病機制
由於先天常染色體隱性遺傳X連鎖隱性遺傳的基本缺陷,導致病體抗體免疫缺陷和細胞免疫缺陷。並產生相關臨床疾病病人胸腺小或退化,則循環血液中、淋巴結和脾臟的淋巴細胞明顯減少脾臟的B細胞區的B細胞減少,或體內的淋巴細胞不顯示TB細胞標誌,對植物血凝素不反應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也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患者胸腺小,淋巴細胞少,缺乏Hassall小體皮質和髓質分界不清。淋巴結和脾臟淋巴濾泡發育不全,有Purkinje細胞變性和小腦血管畸形,皮膚表皮乳頭靜脈叢靜脈擴張。

臨床表現

1、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
臨床上多於出生後3個月內開始感染病毒、真菌、原蟲和細菌,反覆發生肺炎、慢性腹瀉、口腔與皮膚念珠菌感染及中耳炎等。患兒生長發育障礙。體檢一般不見淺表淋巴結和扁桃體。胸部X線檢查不見嬰兒胸腺陰影。給患兒輸入含免疫活性淋巴細胞的全血,會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網狀組織發育不全是SCID的最重型。其特點是T、B系統免疫缺陷與嚴重粒細胞缺乏。大多因鏈球菌膿毒血症而於生後一周內死亡。SCID還可伴發骨發育不全,而導致短肢侏儒,並有毛髮早脫、紅皮病和魚鱗癬等損害。伴腺苷脫氫酶(ADA)缺乏的SCID為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臨床表現與普通SCID相似,但骨損害較多,常累及肋軟骨連線處、脊椎、骨盆和肩胛骨。
2、伴有血小板減少及濕疹的免疫缺陷病
男性發病。出生後即有血小板減少,常以出血為首發症狀。血小板顯著減少,可低至(10~30)×10[9]/L。6個月後發生感染者多見,且隨年齡而加重。病原體為嗜血性流感桿菌、肺炎球菌、白色念珠菌、卡氏肺孢子蟲、皰疹病毒等。濕疹常在1歲左右發生,此外,常伴發過敏性疾病,如哮喘及蕁麻疹。常發生自身免疫疾病,如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血管炎以及溶血性貧血。10歲以上兒童還可發生惡性疾病,如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
臨床上在9~12個月時出現共濟失調,也可遲至4~6歲才出現。毛細血管擴張症通常在3~6歲時出現,也可早在2歲或遲至8~9歲出現,病程呈進行性,隨年齡的增長,神經系統症狀和免疫缺陷也隨之加劇。兒童期可出現鼻竇和呼吸道反覆感染。青春發育期很少出現第二性徵,大多數患者有智力發育障礙。有的患者可發生抗胰島素的糖尿病。常並發淋巴網狀系統惡性腫瘤和其他腫瘤。
4、伴免疫球蛋白合成異常的細胞免疫缺陷病
又稱Nezelof綜合徵。臨床上多在嬰兒晚期或幼兒期出現症狀,主要有反覆感染,可發生卡氏肺孢子蟲病、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感染。可有淋巴腫大,慢性肺部真菌感染及惡性腫瘤。

併發症

1.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可並發短肢侏儒並有毛髮早脫紅皮病和魚鱗癬等損害。
2.伴有血小板減少及濕疹的免疫缺陷病可並發濕疹此外,常伴發過敏性疾病,如哮喘及蕁麻疹。常發生自身免疫疾病如幼年型類風濕關節炎、血管炎以及溶血性貧血。10歲以上兒童還可發生惡性疾病,如淋巴瘤和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有索的患者可並發抗胰島素的糖尿病常並發淋巴網狀系統惡性腫瘤和其他腫瘤。
4.伴免疫球蛋白合成異常的細胞免疫缺陷病可並發卡氏肺孢子蟲病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感染。可有淋巴腫大慢性肺部真菌感染及惡性腫瘤。

診斷檢查

診斷

1、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依據臨床表現如反覆感染和實驗室輔助檢查可以作出診斷。
2、伴有血小板減少及濕疹的免疫缺陷病,依據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如血小板減少、濕疹、易感染三聯征IgM降低勱IgEIgA升高不同程度的細胞免疫功能異常等。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ataxia-telangiectasia)根據臨床表現和免疫學檢查可確診。
4、伴免疫球蛋白合成異常的細胞免疫缺陷病又稱Nezelof綜合徵診斷主要依據下列特徵:
(1)易發生各種感染。
(2)T細胞功能降低或缺。
(3)不同程度的抗體缺陷。
鑑別診斷
本病須與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通常3~4歲發病)、Wiskott-Aldrich綜合徵(出生後即有血小板減少)、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體液和細胞免疫完全缺損)DiGeorge綜合徵與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有正常抗體反應)鑑別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需與選擇性IgA缺乏鑑別。

實驗室檢查

1、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輔助檢查體液與細胞免疫功能均明顯異常。通常:IgG、IgA與IgM很低但少數病人可能有1~2項Ig正常部分病例血液和淋巴組織B細胞減少而有些病例則可能基本正常。細胞免疫試驗均異常外周血T細胞數明顯減少T細胞功能試驗亦明顯異常。
2、伴有血小板減少及濕疹的免疫缺陷病體液與細胞免疫均有異常IgM降低IgA及IgE升高IgG正常或輕度降低。細胞免疫檢查可有不同的異常。皮膚試驗無反應體外T細胞對PHA和刀豆素反應存在,但對特異抗原如破傷風類毒素和混合反應異種細胞反應極差殺傷細胞和單核細胞功能也有變化,血小板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細胞增多可有貧血。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T、B細胞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異常可有淋巴細胞減少。T細胞計數降低或正常對PHA或ConA的淋巴細胞轉化試驗低反應或正常遲發性變態反應皮膚試驗陰性。40%患者血清缺乏IgA也有IgG4、IgG2和IgA2缺乏或IgE減少者B細胞計數和NK細胞活性正常腦電圖肌電圖異常血清甲胎蛋白增高肝功能異常,血清中可檢出自身抗體。
4、伴免疫球蛋白合成異常的細胞免疫缺陷病淋巴細胞減少或正常,T細胞減少T細胞功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淋巴細胞對PHA和特異性抗原的反應降低,對異體淋巴細胞反應正常或降低,遲發性皮膚反應陰性。體液免疫也有不同程度缺陷血清Ig正常升高或降低。一些病例有中性粒細胞減少,嗜酸細胞增多網胸腺小,周圍淋巴組織發育不良。

治療

1、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的治療為了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應將擬輸的全血或血製品用射線照射,以滅活免疫活性細胞,或採用冰凍過的紅細胞。用骨髓移植進行免疫重建是治療本病最有效的辦法。此外也可移植胎肝或胎兒胸腺但療效有限。對ADA缺乏型SCID進行酶補充療法:輸入經照射的冰凍壓縮紅細胞15ml/kg每2~4周1次可獲改善。另外每周肌內注射一次大劑量聚乙烯乙二醇治療ADA(PEG-ADA)也有較好的效果其他治療為防治感染及對症支持療法。
2、伴有血小板減少及濕疹的免疫缺陷病的治療配型骨髓移植效果最好,可完全糾正血小板及免疫學異常可予輸血或輸血小板,血小板減少可行脾切除術控制感染對症支持療法。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的治療除抗感染和物理治療外,尚無特效療法。
4、伴免疫球蛋白合成異常的細胞免疫缺陷病,又稱Nezelof綜合徵的治療無特殊治療主要為防治感染和對症處理。

預後

1、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預後不良,如無有效的治療,如骨髓移植、酶替代治療或予以嚴格無菌隔離一般均在2歲前死亡。
2、伴有血小板減少及濕疹的免疫缺陷病,預後不良多因出血感染及惡性病死亡。
3、共濟失調毛細血管擴張症(ataxia-telangiectasia),本病呈進行性發展患者往往死於嚴重感染或淋巴繫上皮細胞惡性腫瘤。
4、伴免疫球蛋白合成異常的細胞免疫缺陷病視病情而定。

預防

1、免疫缺陷病的篩檢和認證
(1)病史調查:了解患兒在出生前其母在妊娠期間有無風疹感染、巨細胞病毒感染等是否服過可能致畸的藥物。
(2)發病年齡:患兒最早出現感染症狀的時間,感染次數,如腹瀉、皮膚上的膿性斑點等;發育緩慢的時間嬰兒出生後6個月的前後比較。
(3)家族史:免疫缺陷病兒如沒有致畸因素常伴有家族病史有的是伴性染色體遺傳若其母系中有此病患者,則對診斷有助有的是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4)體格檢查:體格檢查及X線檢查可對既往感染和支氣管擴張及其後遺症取得證明。免疫缺陷病患兒共同表現發育不良。連續記錄的身高、體重曲線可能越來越接近、直至低於正常範圍的下限觸摸不到淋巴結或扁桃體小於正常。有些細胞免疫缺陷綜合徵和抗體缺陷綜合徵患兒,可發生淋巴結病;共濟失調性毛細血管擴張症患者,有毛細血管擴張和共濟失調錶現聯合免疫缺陷症者,可能呈現短肢侏儒症。Chédiak-Higashi綜合徵患者有眼及皮膚白化症。
選擇性抗體缺陷綜合徵常見的感染是化膿症和呼吸道感染。其病原多為葡萄球菌鏈球菌、流感桿菌等細胞免疫缺陷者易患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感染病毒感染者預後不良如麻疹、肺炎等
(5)實驗室檢查:①血細胞計數:免疫缺陷病患者,白細胞總數可能減少。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例有異常變化。正常人的淋巴細胞為1.5~3.0×109/L,小兒可能偏高一些。經淋巴細胞分離液分離的單個核細胞用E玫瑰花結反應和EAC玫瑰花結反應鑑別T、B細胞比例。或用螢光素標記抗體法進行OKT試驗,檢測T3陽性細胞網確定T細胞比例同時,用螢光素標記抗體法檢測T4和T8表面抗原的T細胞,以確定TH和TS的比值。正常人的TH與TS之比為1.2~1.4∶1③免疫球蛋白檢測及免疫試驗:取患者血清作免疫球蛋白的測定,主要測定IgG及其亞類含量IgA和IgM含量並收集唾液檢測SIgA含量正常人的IgG亞類分γ1、γ2、γ3和總量為600~1600mg/100ml,平均為1240mg/100ml;血清IgA含量為200~500mg/100ml,平均為280mg/100ml;IgM含量為60~200mg/100ml,平均為120mg/100ml。免疫試驗是檢測患者抗體功能的用患兒血清測量鏈球菌溶血素效價(抗“O”試驗),因為嬰兒出生後絕大多數都能受到乙型鏈球菌感染也可以用破傷風類毒素(或噬細體?Xl74)給患兒接種,3周后檢查抗毒素(或?X174抗體)產生情況,以確定Ig效應特別是當血清Ig含量和種類無大的異常變化時更應進一步證明抗體的特異性效應③細胞免疫試驗:除前述的淋巴細胞數T和B的比例、TH和TS比例檢查外還需進行以下功能檢查:T細胞轉化試驗白細胞趨化試驗、吞噬細胞的吞噬和殺菌功能試驗、B細胞轉化試驗各種細胞毒試驗等。細胞免疫功能體內測定法是直接反映免疫細胞的功能試驗可採用遲髮型皮膚超敏試驗,如患兒接種過卡介苗後可用結核菌素(OT)試驗,或毛癬菌素、念珠菌素皮膚試驗也可以用二硝基氯苯(或二硝基氟苯)塗布前臂法,使受試者致敏2~3周后再檢查其皮膚過敏反應植物血凝素的皮內試驗也可以檢查其細胞免疫功能④血清中補體檢測:首先檢測血清總補體活性。用致敏綿羊紅細胞加受試者不同量的新鮮血清,測定出溶血曲線再按公式計算出受試者血清總補體活性。
此外還可以檢測各補體成分C1~C9的存在與否,主要是測定C3和C1q。
2、一級預防措施
(1)預防遺傳性免疫缺陷:免疫缺陷的遺傳因素占很大比重尤其以嚴重者為最,因此,對有免疫缺陷傾向者,如反覆罹患多發性化膿症者無明顯傳染因子的腹瀉者經常使用抗生素抗感染者等在婚前應作免疫學檢查。提請免疫實驗室進行免疫細胞血清免疫因子及有關的細胞因子檢測,以及體外、體內免疫功能檢查。同時要作遺傳查詢,包括男女雙方的個人既往史家族史、畸形體等對有齶裂唇裂者可進一步檢查胸腺和胸腺功能;皮膚白化者要檢查其與Wiskott-Aldrich綜合徵的關係。
(2)預防致畸性的嬰兒免疫缺陷:為避免胎兒致畸引起的免疫缺陷除查詢胎兒父母的個人既往史家族史、畸形體等外還要避免母親在孕期受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感染防止服用有致畸傾向的藥物防止有害射線,如γ射線、X射線輻照等等。產前檢查中要注意胎兒有否畸形,畸形兒可以中斷妊娠。
(3)預防繼發性免疫缺陷:加強體育鍛鍊保持身心健康。防止過度疲勞和營養不良積極治療可能導致免疫缺陷的傳染性疾病正確使用治療藥物、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必要時補充缺失的免疫因子保證免疫功能正常。
3、免疫缺陷病的二級預防措施當懷疑為免疫缺陷疾患時索,應儘早做出診斷提請免疫實驗室做檢查。如果是嬰兒要做好罹患感染和身體發育的記錄防止在6個月後的重症感染。
(1)抗感染:抗感染性治療及防感染的清潔環境隔離減少人際接觸。
(2)輸注非特異性免疫因子:嬰兒可輸注母血和正常人血漿。對嚴重細胞免疫缺陷者,不可輸入全血以防止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發生。
(3)特異性免疫因子的補充:免疫球蛋白的補充對體液免疫缺陷者抗感染是有效的免疫球蛋白的輸注,一般以每周50mg/kg體重為宜也可以2周輸注一次,劑量加倍即可。
(5)胎胸腺移植:對DiGeorge綜合徵患者移植4~6個月的胎兒胸腺可使患兒在1~3周內,細胞免疫功能部分轉為正常或改善這種移植仍存在著GVHD的危險。
(6)其他療法:用胸腺肽(素)治療某些細胞免疫功能缺陷者有過成功的報導它能使患兒淋巴細胞在體外試驗中許多項目得到改善,其血清免疫球蛋白濃度也增高。轉移因子治療Wiskott-Aldrich綜合徵或慢性黏膜皮膚念珠菌病,半數受者臨床上有進步,實驗室檢查有明顯的改善。白細胞介素2(IL-2)具有很強的免疫增強作用多種免疫缺陷病IL-2水平降低有人試用外源性IL-2治療SCID取得了一定的效果。Pahwa等(1989)用IL-2治療31例於6個月時被診斷為SCID的女嬰,結果使患嬰的T細胞免疫功能明顯增強,臨床症狀顯著改善。對嚴重聯合免疫缺陷病美國已有兩例基因治療成功的報導這項複雜的療法如果能使子代遺傳基因正常將是最好的預防方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