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由來
麥新十幾歲就投身革命,1946年2月被分配到開魯工作,任開魯縣第一任組織部長、宣傳部長。1947年6月6日,麥新在執行任務的途中,遇土匪襲擊不幸遇難,年僅33歲。他創作的《農會會歌》、《翻身五更》等歌曲,對發動民眾剿匪反霸,建立政權爭取革命勝利起到了旗幟和號角的作用。著名的《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義勇軍進行曲》等也一直被後人傳唱。他是優秀的人民音樂家、新音樂運動的先驅者。
麥新鎮是紀念人民音樂家革命烈士麥新而得名的。當地郵政編碼為 028413
行政區劃
麥新鎮區域面積220平方公里,基本農田面積11.2萬畝。全鎮轄16個行政村,總人口3.2萬人,開-八線、開魯-大興線公路穿境而過。
地形地貌
麥新鎮地處松遼平原與內蒙古高原東側次生沙地交界地帶,被西拉木倫河、新開河所夾,是西遼河與翁牛特旗、奈曼旗相望;北倚新開河與阿魯科爾沁旗接壤,毗鄰通遼市、赤峰市四個旗縣的七個蘇木鄉鎮,兩個國營林場,全鎮境內地勢高差不大,平均海拔高度為290米,由西向東傾斜,南北平均寬度約7.5公里,東西長50公里,呈西窄東寬的梯形狀,全鎮總區域面積33公里,其中耕地11.2萬畝,土壤肥美、物產豐富、氣候適宜,地上水、地下水資源豐富,民風淳樸,人傑地靈。
文教衛生
全鎮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16所,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鎮內設有一級甲等衛生院1所,有村級甲級衛生室29個。
工農發展
麥新鎮的經濟發展比較迅速,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達1.5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達1.2億元,工業總產值達3000萬元;糧食總產量達1.2億斤;牧業年度牲畜存欄達8.5萬頭;其中生豬6.5萬口;黃牛存欄5200頭。全鎮有林地面積6.5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3%;財政收入達520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達3200元;全鎮個體私營企業達600多家,其中山東、河北、浙江、安徽、遼寧等外來客商投資興辦的企業達50多家。從業人數達3500人。
集市貿易
麥新鎮的雙合興大集貿易興旺,有著悠久的歷史,除本縣外,還吸引著奈曼、阿旗、翁牛特旗農牧民和山東、河南、安徽、浙江、遼寧、吉林等外來客商。農貿市場占地400畝,容量在3萬人以上,集市有上千種各類商品。內設農副產品、果品蔬菜、畜產品、服裝布匹、百貨日雜、針織鞋帽等專業區,500多個攤位,年交易金額近2億元,集市貿易輻射周邊200多個村屯,15萬農牧民,截止2008年鎮區內個體工商戶500餘家。
四大特產
優質大米
麥新鎮優質水稻種植面積3萬畝以上,年加工優質大米2500萬斤。麥新大米特點,米粒整齊、不破碎、有光澤、半透明、米飯味香可口,素有“草原明珠”之美譽。
沙地水果
麥新鎮有沙地果樹1.8萬畝,“草原聖果”123蘋果,盛果期果樹面積1.5萬畝,盛產的123蘋果外觀美麗、果甜味美,鮮嫩可口,營養豐富、果實大又整齊,年產200萬斤以上。
無公害蔬菜
全鎮無公害蔬菜面積3萬畝,蔬菜種植的主要品種有紅乾椒、茄子、黃瓜、蕃茄、豆角、大白菜等十餘類,其中紅乾椒和茄子兩個品種,己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
速生優質木材
麥新鎮林業生態環境好,沿西拉木倫河和新開河兩岸已形成百里綠色屏障。全鎮森林覆蓋率25%,成材林面積5萬畝,林木蓄積量16萬立方米,是全縣主要楊樹商品材基地之一,可為加工製造家具、木製品和包裝箱提供主要材料。
商標註冊
麥新鎮的優質稻米和123蘋果己經國家商標局註冊為“草原明珠”和“草原聖果”商標。銷往北京、遼寧、浙江、廣州等地區。麥新鎮無公害蔬菜生產協會、優質水稻生產協會,果樹生產協會、紅乾椒生產協會先後成立,“明珠稻米銷售專業合作社”和“農發沙地聖果銷售專業合作社”於2007年成立。2008年成立了“秀華家禽養殖專業合作社”和“祥和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加大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
紅色旅遊
麥新大地上,曾留下著名人民音樂家、《大刀進行曲》作者麥新的戰鬥足跡。麥新烈士陵園是自治區級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7年8月紀念麥新遇難60周年,麥新烈士陵園整修一新。麥新烈士全身銅像的落成,為頗具規模的紅色旅遊景點又增加了新的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