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鹿目格石,壽山石的一種,產在都成坑山坳中,有洞產和掘性兩種,與尼姑樓坑洞相去不遠,以產地命名,多為零散塊狀獨石,靠挖掘而得。
洞產鹿目石,多黃、紅相間,亦有石皮,質地透明,但肌理有黑點和粉黃點相雜其間。
掘性鹿目格石,系久埋於砂土中的塊形獨石,質地較通靈溫潤,石表有黃或枇杷黃的微透明石皮,肌理則為濃黃,偶有牛毛狀紋,但肌理不具有蘿蔔紋,俗稱鹿目田石。唯黃中多泛塊狀紅暈,質遜於田石。
右圖:鹿目田石薄意雕《遐齡圖》8.0㎝×8.5㎝×6.0㎝(現收藏在初山文化藝術工作室)
另有紅鹿目格石,色如丹砂浮於清水中,俗稱“鴿眼砂”,別具情趣,為鹿目格之上品。唯質溫、潤可混田石。毛奇齡《後觀石錄》記:“通體荔紅色,而諦視其中,如白水濾丹砂,水砂分明,粼粼可愛,又叫‘鶉鴿眼’。白中有丹砂,銖銖粒粒,透白而出,故名‘鴿眼砂’。舊錄亦以此為神品”。
三十年代曾開採一批鹿目格間有蘿蔔紋,但為牛毛狀紋,與田石各種蘿蔔紋都不似,不難辨。
藏家購買鹿目田石保值者,多與雕工聯繫起來。上等的鹿目田石將比值於中等田黃。
下圖為E003鹿目田石,潘主蘭題寫,辛翁刻石:明月清風深有味。(現收藏在初山文化藝術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