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山千童信子節

鹽山千童信子節

鹽山千童信子節是特定儀式流程的大型祭祀節日,自西漢末年至今60年一次,從未間斷。人們在當年千童的起航地,用木棒、鐵棍捆綁成高高的酷似航船上的瞭望塔的平台,讓童男童女或老年夫婦登高,呼喚親人魂歸故里,極為壯觀悲切。之所以六十年一輪迴,是思親心切而無可奈何的千童人,將重逢的希冀寄托在了來生,有希望親人的魂魄能歸來,重新投生之意。

千童鎮屬滄州市鹽山縣。發源於該鎮的千童信子節是兩千多年前徐福千童東渡扶桑,止王不歸這一歷史事件的文化遺存,是中華大地獨特的民間祭祀形式。
千童鎮東渡不歸,民眾為解思親之情,每逢千童被迫出海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千童周邊的民眾便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匯聚千童東門,登高遠望,呼喚子女的名字,召喚亡靈的歸來。千童信子節體現了古饒安(現千童鎮)一方民眾對東渡不歸的親人回歸的企盼與思念,是千童鎮人民為祈禱東去不歸的童男童女的亡靈、迎接其魂歸故里而舉行的一個登高望遠的祭祀活動。信子節每逢甲子年的農曆三月二十八日徐福東渡日舉行,其他年份的農曆三月二十八隻是一般祭奠。
信子的造型按時間分為三種形式。一是築高台。在漢初,人們在海邊築起高高的土台,登高處招魂。二是綁木架,由木桿、鐵棍綁制而成。豎桿的頂端用鐵棍、木板搭起空中舞台,台上有童男童女表演各種各樣藝術造型的動作。支撐童男童女表演舞台的木桿下端,固定在由鐵、木製做的架子上,架子由36名粗壯的大漢抬著,踏著鑼鼓點穩步前進。架子前由會耍武術的人用三節棍和獅子舞開道;架子後,配以落子、高蹺、旱船、竹馬、花狸虎、秧歌等各種花會,一邊走一邊演。三是焊鐵架。1993年、1997年再次進行搶救性挖掘時,運用了現代新技術,在汽車底盤上焊接一個高達十幾米的鐵架,頂端再制一微型舞台,又配以聲光電技術,製成了新的信子造型。
千童信子節整個祭奠活動從農曆三月二十八日上午辰時(9點前)開始,大約到午時(11點半)結束。參加信子祭祀活動的全體人員,由主事者帶領,沿街游祭。行進中,站在閣斗中的童男童女有的舉香面天叩祭,有的搖幡呼喚“歸來吧,回家來吧”等招魂的話,那肅穆之聲、莊嚴之舉使全城都沉浸在一種悲壯的氣氛中。做完祭奠法事,信子還要沿街回到開化寺,由主事人領著再拜千童碑、千童殿。
鹽山縣千童信子節是古今民眾懷念徐福千童東渡盛舉的民俗遺存,對吸引當今日本徐福後裔認祖歸宗,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往來,豐富與活躍當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傳承民族民俗文化,具有重要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