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過程
鹽南戰役,1947年12月上旬,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一部攻克李堡、栟茶。國民黨軍為鞏固其在蘇中地區的防
御體系,糾集 7個團約 1.3萬餘人對如皋、東台地區進行報復性“掃蕩”。撲空後,又以 5個團兵力組成“追剿”縱隊北犯鹽城,企圖挽回敗局。在蘇中、蘇北敵後堅持鬥爭的華東野戰軍第11、第12縱隊,在華中指揮部指揮下,會同當地地方武裝在南通至贛榆公路兩側,伏擊該敵。12月26日,當“追剿”縱隊進至鹽城以南之伍佑、卞倉時,第12縱隊一部予以迎頭痛擊,第11縱隊一部立即斷其退路,埋伏在路東的 2個縱隊主力迅速出擊,對其分割圍殲。國民黨軍憑村落和河堤頑抗待援。經4晝夜激戰,殲國民黨軍“追剿”縱隊7000餘人。
鹽城本地記載戰鬥
1947年11月下旬
1947年11月下旬,解放軍在蘇中南線發起強大攻勢,接連拔除敵據點50多處,殲敵9000多人。蔣介石意圖挽回敗局,12月中旬令顧祝同急調4師90旅和51師的一部,共5個團13000餘人,組成“追剿縱隊”,由師長王岩率領從北線增援蘇中,對解放軍採取報復行動。當行進至東台撲空後又北犯鹽城。12月20日至白駒、大團一線和便倉、陳家港一帶。為打擊對方氣焰,解放軍華中臨時指揮部決定,集中蘇中軍區11縱隊31旅、32旅及蘇北軍區12縱隊34旅和鹽阜獨立旅協力打擊敵方有生力量,防止對方重占鹽城。
1947年12月25日
12月25日,解放軍各部先後進入陣地:31旅、32旅負責大團一線,切斷敵方退路;鹽阜獨立旅在便倉串場河西戒敵逃竄;34旅負責伍佑以南,主攻來犯之敵,其中102團在陳家港以北、柏家港以南,準備迎擊黃巷一帶的敵軍;99團(縱隊特務團)埋伏在便倉以南,負責警戒打援;101團負責後衛。
12月26日上午,敵軍一個連從陳家港沿公路向北,遭解放軍102團伏擊,大部被活捉,少數頑抗者被擊斃。傍晚解放軍又發起攻擊,各伏擊點奮力衝殺,將來犯之敵攔腰砍成幾段,短兵相接,與敵人拼搏。解放軍11縱隊92團、94團圍攻困守大團之敵,殲敵268團之2營和269團的一個營。解放軍12縱隊34旅99團、102團包圍敵人一個先頭團,於黃巷、陳家港一帶激戰。對方遭解放軍重創後,就地收縮兵力,搶占沿公路的村莊為依託,加修工事,企圖負隅頑抗。27日清晨,敵90旅旅長薛仲述、副旅長張曉柳和何世統帶著殘存的衛隊,在便倉之南大潮灣西渡串場河企圖南逃,在三角圩一帶遭解放軍鹽阜獨立旅截擊,敵副旅長張曉柳及衛士被生俘。
1947年12月28日
12月28日,因戰鬥激烈,敵又派飛機空投物資支援,解放軍11縱隊91、92兩個團阻擊由劉莊向北的增援之敵,激戰至29日、30日,南線敵人前來增援,解放軍華中臨時指揮部決定撤出戰鬥,敵亦向南撤去。此役,共殲敵整4師之90旅旅部和所屬269團全部、敵268團一個營、整51師師部大部,斃敵4000多人、俘敵3000多人,繳獲重機槍200餘挺及其它武器彈藥、軍需物資若干,粉碎了敵人追剿和重占鹽城的陰謀。
在4晝夜的激烈戰鬥中,由於敵人利用解放軍破壞了的通榆公路作掩體,又依託便倉南關橋、東小橋工事堅固,機槍火力猛烈,致便倉敵據點久攻不克,加之敵人耍弄假投降的詭計和風雨交加、滴水成凍的惡劣氣候,解放軍有2000多名勇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戰鬥結束後
戰鬥結束後,鹽東縣政府組織縣總隊、民兵和民眾含淚將犧牲的2000多名烈士遺體運至港南村(現步鳳鎮慶元村)一塊空地里。由於犧牲的烈士較多,又受戰爭環境的限制,人民民眾含著淚花,將一具具烈士的遺體分別安放在挖好的五條溝內,然後用土掩埋好,堆成五條長嶺,共占地126平方丈,嶺高1米多,每條嶺長40餘米,呈東西向,稱“五條嶺”。1995年春,陳同桂烈士女兒陳繼業捐資1400元,納入鹽城市亭湖區步鳳鎮財政的投資,由步鳳鎮民政、教育部門在五條嶺興建了“鹽南戰鬥革命烈士紀念碑”,作為全鎮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烈士
2009年2月底,亭湖區政府常務會議確定,立即開工建設五條嶺烈士陵園。同時成立由常務副區長任組長、分管副區長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多渠道籌資200多萬元,包括區、鎮財政撥款,爭取省、市資金支持,以及向社會各界募集捐款等。
陵園規劃占地10畝,由現有墓區向北拓展,體現莊嚴、肅穆、大氣的風格。工程分兩期進行,一期工程要整修嶺前廣場,鋪貼地磚,修建主紀念碑一座,碑體為橫向梯形。二期工程在嶺後新建紀念廣場,建陳列室和管理用房。整個陵園為開放式,四周統一採用鑄鐵欄桿。有關方面還構想,視情將散落當地的其他鹽南阻擊戰烈士墓遷葬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