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鷹眼”也被稱為即時回放系統,它是對裁判判罰精確性的得力輔助工具。這一技術原理並不複雜,但十分精密。這個系統由8個或者10個高速攝像頭、四台電腦和大螢幕組成。這一系統分為幾個步驟,首先,藉助電腦的計算把比賽場地內的立體空間分隔成以毫米計算的測量單位;然後,利用高速攝像頭從不同角度同時捕捉網球飛行軌跡的基本數據;再通過電腦計算,將這些數據生成三維圖像;最後利用即時成像技術,由大螢幕清晰地呈現出網球的運動路線及落點。從數據採集到結果演示,這個過程所耗用的時間,不超過10秒鐘。由於網球在空中運行速度很快,因此在落地後,經常會有選手對其落線上內還是線外產生爭議。而“鷹眼”技術是對裁判判罰精確性的得力輔助工具,通過它可以有效地杜絕一些爭議的產生。
另外,擊劍比賽中使用的利用高速攝像技術實現的輔助判定設備,每名擊劍運動員可以有三次機會提出使用這種設備來確定誰先刺中。
鷹眼技術
(以網球比賽為例)八部解析度極高的快速黑白攝像機被安置在球場周圍。
球的位置:用軟體對球場的各條邊線進行校準,使得網球運行的軌跡被各部攝像機捕捉到後,能夠通過畫面呈現。
採用3D技術來模擬網球,成像的依據是三部被架設計在“邊角位置”上的攝像機捕捉到的素材。
影響生成過程:以2000楨/秒的速度從每部攝像機中索取影像,並傳輸給主控電腦。
每楨畫面經校準後,確定網球的運行路線,並且計算出球沿此軌跡運行的落地彈跳點,保證誤差控制在3毫米以內。
鷹眼技術通常用於電視轉播。這項技術早在2001年初問世時便獲得了英國皇家電視協會頒發的科技革新獎,2003年又因廣泛使用於網球轉播而獲全美電視最高獎艾美獎的“傑出科技貢獻獎”。對網球界人士來說,將鷹眼技術引入網球現場判罰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革新,足以與36年前引入搶七制相提並論。
2014年的湯尤杯,國際羽聯首次將“鷹眼”技術運用到比賽中。5月22日,湯姆斯杯1/4決賽的一場比賽中,中國隊對陣泰國,在雙方第一雙打柴飈/洪煒和瑪尼蓬-瓊吉特/尼迪蓬的對決里,兩次用到該技術,只是一方挑戰成功,一方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