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母稔

鴨母稔

鴨母捻潮州傳統名小食,首創於清代初年,原名為糯米湯圓,類似於北方的湯圓,但潮州叫“鴨母捻”其實是取它的形狀像母鴨在水上漂浮遊蕩的意思。它與湯圓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外形,比普通湯圓稍微大一點,沒有全圓的形狀而是有了一個小角,這就是“捻”的效果,也使其更形象的按上了此名。鴨母捻加上鵪鶉蛋、銀耳、蓮子、百合、白果、綠豆等配料,一碗小甜點,應有盡有,十分清甜。

(圖)鴨母捻鴨母捻

簡介

(圖)鴨母捻鴨母捻

鴨母捻傳統製作要求嚴格。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在白糖水中煮至浮上水面即熟。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

現以潮州市太平路尾傳統名店胡榮泉製作的鴨母捻最為正宗。

胡榮泉的“鴨母捻”,就是廣州,客屬的大(米志)耙<潮稱落湯(米志)>包上甜餡。昔時胡榮泉店中有一姓鄭名手,他做的“鴨母捻”,潔白柔韌甜滑。王雯墨以上等糯米浸透,用石磨磨成粉漿,再把粉漿倒進一個質地較疏的布袋中,讓它把水分一滴滴的滴出來,到一定時間,使漿粉保存適當水分,然後倒出來用力揉壓,直至它又柔又韌,再做成小酒杯般的(米志)耙皮,包上精製的黑、綠豆沙、芋泥或水晶(冬瓜冊、香黃片制的)甜餡,捏成一粒粒較荔枝果大些的“鴨母捻”,放進白糖湯中煮熟,每碗四粒,配上甜湯;冬夜夏日進店去,來它一碗,不太甜,也不過飽。潮州人多喜歡它。

由於時間的推移,胡榮泉前日名手已年老離去,店也改營餅食,但潮城還有幾檔賣甜湯,“鴨母捻”的,目前以下市的一檔,顧客們認為較有昔時風味。

名字由來

為什麼這小食名為,現有兩種解釋,一為這種湯圓過去形狀大如鴨蛋,鴨蛋潮州話又叫鴨母卵,故稱為鴨母捻;二為這湯圓煮熟浮於水面,如白母鴨浮游於水面,故稱為鴨母捻。

做法

菜 名: 鴨母捻
主 料: 泰國糯米,餡可用綠豆,紅豆,芋泥或芝麻糖
做 法: 鴨母捻類似北方的湯圓,傳統製作要求嚴格。其皮要選用正邏糯(即泰國糯米),放水中浸2小時,然後用石磨磨兩次,第一次磨畢放桶中,第二次磨完後就要擠乾水分,揉皮時再加水,這樣製成的皮就十分軟滑。
鴨母捻的餡有四樣,即綠豆餡、紅豆沙、芋泥、芝麻糖,每粒的餡約15克。鴨母捻放白糖水中煮爭浮上水面即熟。傳統賣鴨母捻每碗三粒,每粒的餡各不相同,為區分每粒餡的不同,在包的時候,不同餡的鴨母捻形狀各異,如有的形狀略圓、有的略尖等,各有記號。
特 點: 形狀潔白如去皮荔枝,清香軟滑,剛煮熟的好吃,煮得過熟的也好吃,各有特色。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