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西周時期青銅器
高22.8厘米。
外形結構
立耳,直腹,平底,矮足。腹部四面紋飾相同,均為長冠垂尾的兩隻鳳鳥,作隔棱脊相對。主紋突出,上下以粗細凸弦紋為欄,無地紋,簡潔明快。短足作二箍節相疊,外圓內空,截面呈半環形。這種作法,亦屬少見。這件器物融合了中原和江南地區的青銅文化特色。
該文物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鳳紋銅方鼎,西周青銅器,1965年在安徽省屯溪市弈棋出土。器物高22.8厘米,立耳,直腹,平底,矮足,展現了中原和江南地區的青銅文化特色。
西周時期青銅器
高22.8厘米。
立耳,直腹,平底,矮足。腹部四面紋飾相同,均為長冠垂尾的兩隻鳳鳥,作隔棱脊相對。主紋突出,上下以粗細凸弦紋為欄,無地紋,簡潔明快。短足作二箍節相疊,外圓內空,截面呈半環形。這種作法,亦屬少見。這件器物融合了中原和江南地區的青銅文化特色。
該文物現藏於安徽省博物館。
銅是一種過渡元素,化學符號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數29。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單質呈紫紅色。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
研究歷史 理化性質 製備 銅化合物 用途銅元素是一種金屬化學元素,也是人體所必須的一種微量元素,銅也是人類發現最早的金屬之一,是人類廣泛使用的一種金屬,屬於重金屬。銅是人類最早使用的金屬。早在...
研究歷史 理化性質 製備 銅化合物 用途人面方鼎(高38.5厘米,口長29.8厘米,寬23.7厘米,1959年湖南省寧鄉縣黃材寨子山(炭河裡遺址)出土,湖南省博物館藏)商器體呈長方形,立耳,四...
基本信息 現狀 作用 意義 人面圖象銅是一種過渡元素,化學符號Cu,英文copper,原子序數29。純銅是柔軟的金屬,表面剛切開時為紅橙色帶金屬光澤,單質呈紫紅色。延展性好,導熱性和導電性...
研究歷史 理化性質 製備 銅化合物 用途簋,流行於商至春秋戰國時期。主要用於放置煮熟的飯食。簋的形制很多,變化較大。商代簋形體厚重,多為圓形,侈口,深腹,圈足,兩耳或無耳。器身多飾的獸面紋,有...
基本資料 器物簡介 器物功用 青銅器注明大明崇禎玖年潞國制銅鼎,明代仿古彝器,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物規格 形態特徵 銘文內容 工藝特點 關鍵字戰國中山王鐵足銅鼎,高51.5厘米,腹徑65.8厘米。中山王鼎為王墓中同時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銅身鐵足,圓腹圜底,雙附耳,蹄形足,上有覆缽形蓋,蓋頂...
流傳歷史 文物特徵 文物價值 器物銘文古代一種酒器。用於溫酒和飲酒。相當於後世的酒杯。常見的形制為深腹,前面有傾酒用的流,後面有尾,旁有把手,口上有兩柱,下面有三個尖的高足。 也有腹部微凸的...
名稱 中文解釋 基本信息 簡介 發現中國古代青銅食器。
注音 基本信息 詳細信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