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河

鳳河,大興境內主要河流之一,屬北運河水系,季節性河流。位於境域東南部。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2670平方公里。境內長26.75公里,流域面積91.78平方公里。清光緒《順天府志·河渠志》載,鳳河源出南苑,團河行宮內的湖、泉是鳳河的主水源,因其形如鳳而得名。歷史上每至夏季,常有多處漫溢決口。

簡介

鳳河發源於大興縣紅星區團河雙泡子。曾供帝后妃子垂釣,故名。1955年開挖鳳河新段,將團河至南紅門段併入。現風河起源於南紅門,流經大興縣5個鄉,至鳳河營入河北省安次縣

概況

全長26.75公里,流域面積103.28平方公里。最大設計流量124.87立方米/秒,河道底寬22米。河道建閘4座。
支流有岔河旱河官溝通大邊溝

歷史

清光緒《順天府志·河渠志》載,鳳河源出南苑,團河行宮內的湖、泉是鳳河的主水源,因其形如鳳而得名。歷史上每至夏季,常有多處漫溢決口。
1950年疏浚鳳河東大屯至大回城段長約3公里,開挖鳳河下段長22.21公里,完成土方110.88萬立方米,自此鳳河有了固定河道。
1955~1961年開挖新鳳河,將上遊河水自南大紅門東行引入涼水河。自此鳳河源於南大紅門閘,向東南方向流經垡上鄉、青雲店、長子營、采育、大皮營,在鳳河營以東出境流入河北省廊坊市。兩岸有岔河、旱河、官溝、通大邊溝4條主要支流注入。
1959年鳳河堤決口,北京東南郊沿堤10%農田受淹減產。同年再次疏挖新鳳河、疏浚鳳河,興建15座水泥過河橋,建起南紅門、東辛屯、采育、鳳河營、靳七營5座攔洪閘,控制排澇面積80餘萬畝,調蓄水能力140萬立方米。
1969年汛期,鳳河水位超出設計水位0.8米,流域內18萬畝農田受災。
1970年對鳳河蒲洲營至安次縣(今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區)奶子房橋20.1公里河段,按20年一遇排澇標準進行整治,設計流量165立方米/秒,河道底寬25米,共修橋、閘、跌水等配套建築18座。
1983年對采育至大皮營5公里河段開卡,流量124.8立方米/秒,並建攔河閘4座。
1995年對南紅門閘至采育閘18.5公里河段進行清淤治理,動土75萬立方米,沿岸植樹3萬餘株。同年在鳳河上游建成長15米、寬9米、高2米的橡膠壩一座,設計流量為724.8立方米/秒,按20年一遇排澇標準建造。同時疏浚河道18.7公里,完成土方90萬立方米,共修建築物13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