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面積
鳳山鄉還是個風景優美、景色秀麗、物產豐富的地方,有贛南採茶戲發源地九龍山、水上旅遊勝地東風湖、觀光休閒果園,有享譽全國的臍橙、密柚、食用菌等土特產。
鳳山鄉位於雲南景谷縣城東北部,距縣城32公里,省道彌寧公路橫穿全境,與鎮沅縣接壤。全鄉總面積520.6平方公里。轄12個村民委員會,194個村民小組。最高海拔2467米,最低海拔950米,平均海拔1960米。年平均氣溫20.1℃;年平均降雨量1530毫米。
人口民族:2003年末,全鄉共有5165戶,21286人。農業人口4792戶,20582人,非農業人口704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41人。有漢、傣、彝、哈尼族等11種民族,有少數民族人口8513人,占總人口的40%。
概述
鳳山鄉位於景谷縣城東北部,景鎮公路由南向北貫穿全境,1988年1月改為鳳山鄉至今就一直保持著鄉級行政進制。威遠江自北向南,蜿蜒曲折,伴公路而下,境內山川秀美,森林茂密,宛如鑲嵌在威遠江畔的一顆璀璨明珠。河畔翠竹婆娑,稻米飄香,景色怡人。
鳳山鄉系高海拔、低緯度內陸地區,境內地形地貌複雜,高山、河谷、深澗、坡地相互交錯。屬亞熱帶氣候,四季平和,夏無酷暑,冬少嚴寒,乾濕季節分明,年平均氣溫20.1℃,年平均降雨量1530 毫米,雨季集中在6、7、8、9四個月,素有“天然溫室”之美稱。
鄉政府駐地距離景谷縣城32公里、普洱市176公里、省城昆明592公里。幅員面積520.6平方公里,轄村民委員會12個,村民小組194個,134個自然村。屬亞熱帶低熱河谷氣候,適宜種植柑桔、桃、李、核桃、甘蔗、烤菸、稻穀、玉米及冬早蔬菜等,盛產稻米、波蘿、冬早蔬菜等。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8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62元,本級財政收入57.04萬元。
面對新的發展機遇,鄉黨委、鄉政府始終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落實縣“三個三”和六大戰略目標,加快產業化經營的步伐;夯實交通集鎮、農業產業、科技文化三個基礎;鞏固提升林、蔗、茶、畜牧、果五個產業;培植壯大烤菸、蠶桑兩個產業;建立林產、水電、礦業三個支柱產業,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促進鳳山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鳳山鄉投資環境優越,基礎設施齊全,交通便利,通訊發達,環境優美,我們承諾“您投資、我服務,您發展、我開路,您困難、我幫助,您受益、我保護”。開放的鳳山熱忱歡迎海內外朋友的光臨!
地名由來
鳳山,地處仙遊縣西北部山區,東與石蒼、象溪鄉相連,西與德化縣毗連,南與西苑、社硎鄉接壤,北與永泰縣交界。總面積175.85平方公里。轄7個行政村,48個村民小組。鄉政府駐鳳頂村,距縣城43公里。
鳳山,以山名而得名,據清乾隆《仙遊縣誌》載:“九座山……巍然高聳者凡九,舊經謂八峰環繞,一峰勢若騰翥,又名鳳山”。
宋至元屬歸德鄉。明至清屬興賢里。民國屬鳳頂鄉。民國廿九年八月(1940年8月)在永春、德化、永泰、仙遊等4縣交界處,設立鳳頂特種區,區署設在鳳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七區(度尾)、十五區(西苑)。1952年11月,將永泰縣的東湖、白岩鄉劃歸仙遊縣第十五區(西苑)管轄。1958年9月屬西苑公社;1961年底,成立鳳山公社;1984年12月,改稱鳳山鄉;2003年5月,撤銷鳳山鄉,併入西苑鄉。
境內的九座寺和無塵塔,建於唐鹹通六年(865年),是唐代仙遊最大的禪林寶剎,並有宋代端明殿學士蔡襄手書唐皇懿宗賜匾“太平院”三字。無塵塔以及十八股頭的自然景觀蔚為壯觀,是集宗教、武術、風景於一體的旅遊勝地。九仙溪水利工程水庫,象晶瑩剔透的藍寶石鑲嵌在翠綠的群山之中。境內綠樹成蔭,綠葉婆娑,林幽鳥啼,呈現出一派山鄉景色,讓人陶醉之中。
人文地理
鳳山歷史悠久清雍正三年(1725)以前屬宣化土司領地,以後屬威遠廳下轄的宣化鄉、高平鄉、抱母鄉。乾隆三十九年(1774)威遠廳屬由大寨遷住抱母井竜山腳下,為全廳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光緒六年(1880),威遠廳屬遷回大寨後仍為宣化、高平、抱母3鄉轄區。
民國2年(1913)為威遠縣北區,下轄宣化、高平、海凱鄉。民國23年(1934)為景谷縣第八期。下轄宣化、高平、海凱鄉和抱母鎮。民國27年(1938)改稱第六期,撤銷抱母鎮。民國29年(1940)9月30日為鳳山區。民國30年(1941)年為鳳山鄉,下轄7個保。
1949年8月1日成立鳳山區臨時人民政府。1950年1月成立鳳山區人民政府,下轄8個村政府。1952年,村改稱鄉。1958年5月撤銷鳳山區,分設鳳山、順海鄉人民委員會。1958年10月為鳳山人民公社。1961年3月改稱鳳山區。1970年為鳳山人民公社。1984年3月為鳳山區。下轄平寨、柏林、芒竜、順南、南板、文紹、文海、文折、海慶、平田、抱母等12個鄉178個自然村。1988年1月改為鳳山鄉,下轄12個村公所,194個生產合作社,164個自然村。
鳳山鄉是一個漢傣彝族混居鄉鎮,經多年的發展,傣、彝族人已經被漢族文化慢慢同化,但在這裡傣族、彝族的獨特風情還是不時可見,每年農曆二月,這裡都舉行彝族、傣族的傳統節日“祭龍節”和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及每年4月中旬的“潑水節”。村民最喜愛和最有特色的娛樂方式就是跳笙、彝族對歌,只要有人號召或逢節日,村民就穿上自己喜愛的民族服裝,聚集一堂,歡快起舞,整個場面洋溢在歡樂的海洋之中。
人口衛生
全鄉轄平寨、芒竜、柏林、文竹、文紹、抱母、文海、文折、海慶、平田、順南、南板12個村民委員會,194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263人,其中男性11524人,女性9739人;農業人口20512人,占總人口的96.47%;居住著漢、傣、彝、哈尼等十個民族。
已建鄉級衛生院1個,鄉級計畫生育服務站1個,村級衛生室12個。鄉、村衛生所的建立,為鳳山民眾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小病在村衛生所,大病進鄉衛生院。已基本形成了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文化教育
有鄉文化站1個,村組文化室21個,農村業餘文藝隊3支,基本能滿足村民對學習科技、文化知識的需求。
2006學年全鄉有國小5所,39個教學班,1531名學生;國中部1所,16個教學班,708名學生。全鄉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鞏固率99.8%,畢業率達100%。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普及的基礎上得到鞏固和提升。全鄉在集中辦學、改善辦學條件、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教育改革等方面走在其他鄉鎮學校前列。並加速了教育信息現代化和實驗教學普及,現有國中部理、化、生IA類教義各1套;國小部有自然實驗I類教義1套,II類教義5套,有計算機60台,語音學習機106台,多媒體教室一間,遠程教育接收站一個。學校辦公室及所有計算機開通寬頻網,師生能共享網路資源。
農業經濟
2003年,全鄉糧食總產量達725.5萬公斤,農民人均有糧353公斤;實現農業總產值2906萬元。甘蔗種植面積7582畝,入榨產量3.26萬噸,茶葉種植面積7526畝,其中年內採摘面積5115畝,產量166.2噸;咖啡種植面積719畝,其中年內採摘面積392畝,產量(乾豆)84噸;水果種植1053畝,水果產量383.8噸;畜牧業產值707.57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4.35%。
財政
2003年全鄉農業經濟總收入2728.06萬元,地方財政收入325.4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7元。
社會事業 全鄉有國小7所,初級中學1所,幼稚園1所。1996年實現了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2002年實現“普實”教育目標:有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12個,已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目標;1994年被省民委、體委評為“雲南省少數民族體育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基礎設施
2006年全鄉通水5206戶,通水率達到98.64%,通電5206戶通電率達到98.64%,通路的村民小組190個,達97.9%;25個村民小組實施了村內主要道路硬化,占12.89%;建設科技文化活動室21個,占15.67%;有公廁的村民小組13個,占27.7%;建有沼氣池1997口,普及率達44.31%;建有停車場2個,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建有村組地面衛星接收站14座,電視差轉台4座,調頻廣播差轉台1座,擁有電視機3388台、普及率75.17%,電話機用戶2435戶,鄉鎮電話普及率達46.3%以上,行動電話通訊覆蓋鳳山鄉全境。
新農村建設
鳳山鄉從樹立“五種思想”、克服“五種傾向”和正確處理好“六個關係”入手,積極穩步地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樹立“五種思想”、克服“五種傾向”:一是樹立新農村建設的長遠思想,克服急功近利、短期行為思想傾向;二是樹立從實際出發的思想,克服盲目攀比和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形式主義思想傾向;三是樹立通過縣(鄉)域經濟發展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思想,克服就農村而建設農村的思想傾向;四是樹立農村勞動力轉移內外並重的思想,克服和摒棄“在慣的山坡不嫌陡、離土不離鄉”的思想傾向;五是樹立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開拓創新的思想,克服“"等、靠”和因循守舊的思想傾向。
正確處理好“六個關係”:一是正確處理好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的關係,發揮試點示範帶動作用。二是正確處理好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的關係,建立投入長效機制。以產業作支撐,在全鄉大力發展以茶葉、烤菸、甘蔗、畜牧業、蠶桑、林業為主的六大產業,建立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三是正確處理好農民參與和農民受益的關係,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結合村委會和村民小組實際,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公民道德、政策、法律、科技、文化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學習,提高全體村民素質,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和各項管理制度。四是正確處理好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的關係,做到“軟硬兼施”和“兩手抓”。五是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建設、人口增長的關係,實現經濟、生態環境與人的和諧發展。
資源條件
土地資源:全鄉有耕地面積34359畝,其中水田10708畝,雷響田2588畝,旱地20179畝(其中坡度大於25度的耕地13979畝)。人均耕地面積1.67畝。
森林資源:全鄉林地面積57.67萬畝,其中有林地面積50.21萬畝,占林地面積的87.06%。森林覆蓋率64.3%,活立木總蓄積量324.75萬立方米(其中商品林蓄積278.2萬立方米)。主要樹種有針葉林、闊葉林兩大類,其中速生豐產林思茅松24萬畝,占林地面積47.8%。此外還有油杉、大青果岡、楨椿等10多種國家珍貴樹種,有珍稀蘭花9種,有草烏、蔓京子、茯苓、金銀花、杜仲、半夏等植物藥材682種。
熱區資源:全鄉共有熱區面積30.32萬畝,占全鄉面積的38.83%。已開發6.36萬畝,僅占21%。
能源和礦產資源:境內瀾滄江支流共有大小河流18條,年徑流量15億立方米,理論水能蘊藏量2.7萬千瓦,可供開發利用1.3萬千瓦(主要是威遠江和小黑江水系)。有南板河壯山電站,裝機1萬千瓦;威遠江石老虎電站,裝機2×1000千瓦;威遠江沙子坡電站,裝機2×1500千瓦;威遠江石峽牆電站,裝機2×1000千瓦;威遠江龍潭電站 ,裝機2×2000千瓦。礦產資源有岩鹽礦、銅、鐵、錳、石膏,其中岩鹽儲量30億噸,為全縣之首,是鳳崗鹽礦礦區。登海山銅礦,儲量38萬噸,平均品位1.5%。
旅遊資源:有可供開發的芒卡熱水河溫泉,水溫62℃,出水量42公升/秒,水質主要含鹽和少量硫磺,距縣城16公里;另外計畫修建那竜炳森林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