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鯒

鱷鯒

頭寬,平扁,棘棱發達,以小型甲殼類及小魚等為食。夏季產卵。我國產於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

基本信息

分類信息

英文名: Cociella crocodila
俗名: 大眼泡子、腫眼泡
產地及產期:
我國產於南海、東海、黃海和渤海。
中文名稱 鱷鯒
拉丁名稱 Cociella crocodila(Tilesius)
英文名稱 Spotted flathead
地方名稱 大眼泡子、腫眼泡
作者單位 \
中文門名 脊椎動物門
拉丁門名 Vertebrata
中文綱名 硬骨魚綱
拉丁綱名 Osteichthyes
中文目名 鮋形目
拉丁目名 Scorpaeniformes
中文科名 鯒科
拉丁科名 Platycephalidae
中文屬名 鱷鯒屬
拉丁屬名 Cociella
分布類別 海水

形態特徵

背鰭VIII-11;臀鰭11;胸鰭19~20;腹鰭I-5:側線鱗93~97。
體平扁,延長,向後漸細尖;體長為體高8.2~12.3倍,為頭長2.6~3倍。頭平扁尖長,棱和棘均顯著。吻平扁,中長,背視弧形,為眼徑1.3倍;頭長為吻長2.9~3.7倍。眼大,上側位,虹彩膜無觸毛狀突起;眼間隔約為眼徑1/2,中央微凹。額棱細弱,位於眼間隔前方;眶上棱低平,後半部具4小棘;眶前棘和眶後棘各一個;頂頸棱低平,中部具一棘;頂骨上具數條輻射狀細棱;眶後棱低平,具3~4棘;後顳骨具2棘:肩胛棘一個。眶前骨具數條輻射狀細棱和2棘,第一棘斜對後鼻孔,第二棘對著瞳孔前緣;眶下棱顯著,第一眶下骨具一棘,第二眶下骨無棘;眶前骨及兩眶下骨下緣呈一低弱細棱。鼻孔2個;前鼻孔較小,有一皮瓣;後鼻孔較大,具短管狀突起。口大,端位,下頜突出。舌寬薄,前端游離,方形。上下頜、犁骨及齶骨均具絨毛狀牙群,犁骨牙分成2縱群;上頜骨伸越眼前緣下方。前鰓蓋骨具2棘,上棘大,約等於眼徑1/2;鰓蓋骨具2細棱,後端各具一棘;間鰓蓋骨下緣無皮瓣。鰓孔大,鰓膜分離,不與峽部相連,前延伸達後鼻孔下方。鰓蓋條7。假鰓發達。鰓耙細長,l+6。
體被小櫛鱗;側線平直,中位,側線鱗93~97,首先數鱗各具一弱棘。頭部前端及其腹面上無鱗。
背鰭2個,相距很近。第一背鰭始於腹鰭基底上方,具9鰭棘,第一鰭棘短而游離,第三鰭棘最長;第二背鰭始於肛門上方,具11鰭條,第二、第三鰭條較長。胸鰭短圓,上半部鰭條較長,伸達第一背鰭第六鰭棘下方。腹鰭具1鰭棘,5鰭條,始於胸鰭基底後方,左右遠離,伸達臀鰭起點。尾鰭圓形。
體腔中大,腹膜無色。胃囊狀;腸短,盤曲二次,約等於體長2/3;幽門盲囊細長,7個,分為2群。
體黃褐色,背側面具4~5條暗褐色寬大橫紋和許多棕黑色小圓斑。第一背鰭後半部睛黑色,第二背鰭具暗色斑點3~4縱行。尾鰭具黑揭色不規則斑塊。臀鰭及腹鰭灰褐色。胸鰭上部具灰褐色斑點,下部暗褐色。

習性

生活習性 \
繁殖習性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