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鱧鱨](/img/4/9e8/nBnauM3XwAjM5kTNwEDM2EzN1QTMxYDNwMzMxADMwAzMxAzLxA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生活習性
多在湖泊靜水或江河緩流中營底棲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敗物和淤泥的淺灘處。白天潛伏於水體底層,夜間浮游至水上層覓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處。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較強,因之在不良的環境條件下也能生活。黃顙魚是一種典型的廣食性魚類,幼魚主要食浮遊動物和水生昆蟲的幼蟲,成魚以小魚和無脊椎動物為食。黃顙魚2齡達性成熟。每年5-7月,雄魚游至沿岸地帶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處(水深8-40厘米),利用胸鰭刺在泥底上斷斷續續地轉動,掘成一個小小的泥坑,即為產卵的魚巢。雄魚築巢後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魚到來,在巢里進行產卵受精。產卵活動多在氣候由晴朗轉變陰雨的夜間進行。雌魚產過卵後即離巢覓食,只有雄魚在巢附近守護髮育中的卵和仔魚,直到仔魚能離巢自由遊動時為止(大約7-8天)。
分布情況
生活於江河、湖泊中,白天棲於湖水底層,夜則浮於水面覓食。分布長江、黃河、珠江及黑龍江等流域。黃顙魚分布廣,除西部高原外,全國各水域均有分布。它個體雖較小,但產量大。肉質細嫩,無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質含量為16.1%,脂肪為0.7%,是我國常見的食用魚類。黃顙魚的種類頗多,常見種還有長須黃顙魚(P.eupogon,英文名:Shortheadcatfish)、瓦氏黃顙魚(P.vachellii,英文名:Darkbarbelcatfish)、光澤黃顙魚(P.nitidus,英文名:Shiningcatfish)等。黃顙魚類的背鰭刺和胸鰭刺均有毒腺,為淡水刺毒魚類中毒性較強的魚類之一。被刺後立即發生強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傷、出血、局部腫脹、並引起發燒,患處劇痛半小時至1小時始止。黃顙魚作為藥用常取其全魚。其肉性味甘、平,有祛風、利尿之功效,可用以主治水腫、喉痹腫痛等症。
養殖技術
1、池塘選擇與消毒
![鱧鱨](/img/d/51f/nBnauM3X1gDN4kTNxEDM2EzN1QTMxYDNwMzMxADMwAzMxAzLxAzLxg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2、魚种放養與品種搭配
4月中旬至5月初放養黃顙魚魚種,每公頃放養規格3~5g的黃顙魚種4.5~12萬尾。飼養至秋季,黃顙魚魚種每公頃產量可達750~2250kg。5月下旬至6月初,放養規格1.5~50px的鰱鱅魚烏仔1.2~1.5萬尾,鰱鱅魚之間的比例為2:1.3:1。魚種入池前用濃度30~50g/L的食鹽水浸洗魚體消毒。
主養黃顙魚魚種的池塘只搭配鰱鱅魚烏仔或夏花,不宜混養鯉魚、鯽魚、草魚等一些搶食能力強的魚類,這些魚類會與黃顙魚爭食,影響黃顙魚養殖效果。但可以混養團頭魴,一般每公頃放養規格..1.1300px團頭魴烏仔30000~45000尾。另外,還有兩點提醒養殖者注意:一是清塘消毒時,一定要徹底殺滅池塘內的野雜魚類;二是注入池塘的水要經60目篩絹嚴格過濾,以防野雜魚,特別是鯽魚進入池塘。
3、餌料配製與投餵
黃顙魚以肉食為主,可以直接將小魚、小蝦、螺蚌肉、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餌料絞碎後,用3%~8%的麵粉作粘合劑,充分攪勻後,放在飼料台上投餵。對於上述動物性原料缺乏時,可按魚粉30%、豆餅30%、麩皮20%、玉米10%、麵粉6%及4%的魚油和礦物質的配方,製作成顆粒飼料投餵。也可向專業性生產廠家購買全價黃顙魚配合飼料進行投餵。投餌採取“4定”原則,投餌2次。
4、管理
4.1巡塘經常巡視池塘,觀察池魚動態。每天要早、中、晚巡視池塘3次。黎明時觀察池魚有無浮頭現象,白天可結合投飼料和測水溫等工作,檢查池魚活動和攝食情況。黃昏時檢查全天攝食情況,有無殘剩飼料,有無浮頭預兆。
4.2池塘清整隨時除草去污,保持水質清新和池塘環境衛生,及時防除病害。池塘水質要清新,含氧量高,要根據施肥情況和水質變化,經常注入適量新水,還要隨時撈除水中污物殘渣,割去池邊雜草,以免污染水質。
4.3防逃掌握池水注排,保持適當水量,防澇、防止逃魚。要隨魚體成長,結合調節水質,適時增加塘水量。
4.4水質調節自6月份開始,應每隔10~15d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水25375px。如發現水質過肥,應及時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以保證魚類攝食旺盛,正常生長。每天進行巡塘觀察,做好食台和飼料的管理,檢查魚體和做好養魚記錄。
5、魚病防治
黃顙魚的抗病能力強,養殖中一般無大病。但在飼養中受季節、氣溫、水質、投料及魚體表無鱗的特點和養殖池中的細菌、寄生蟲等影響,也會引起局部感染和寄生蟲寄生於魚體鰓絲及內臟各部位引發疾患,這就需要在乎時養殖中注意觀察,針對異常情況提前預防,常用的藥物有以下幾種。
5.1殺蟲劑敵殺死(溴氰菊酯),按每立方水體用0.03mg/kg的濃度全池潑灑;或用硫酸酮和硫酸亞鐵按0.15:O.05mg/kg的濃度比例潑灑。以上殺蟲劑對環蟲、車輪蟲等殺滅效果較好,但2種藥只能單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藥。
5.2抗茼消炎劑磺胺二甲嘧啶片按每50kg餌料中加15—20g,連餵3d,2次,d;或用“痢特靈”(呋喃唑酮)lOg加土黴素20g拌勻加入..50kg餌料中,連餵3d,2次,d;也可把口服青黴素膠囊5g加入..50kg餌料中,連餵3d,2次,d。對魚體消毒用0.5Oi。
2%漂白粉液或青黴素粉稀釋集中浸泡lmn以上口服藥料,主要針對細菌感染的病魚,要現配現喂,配1次餵3d,切忌久放。
5.3治療出血痛的藥物用食鹽50kg/畝,全塘潑灑,同時每50kg餌料中用磺胺噻唑..10o只加維生素ClOg拌勻,投餵3d,2次/d。在對黃顙魚魚病的防治過程中,應拒絕使用敵百蟲藥劑殺蟲,否則會帶來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