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所屬卷:Brassaiopsis Decne. & Planch.
所屬科:Araliaceae
中文名:鱗片柏那參
其它中文名:豆鼓桿(麻栗坡)。
文獻來源
Brassaiopsis lepidota Feng et Y. R. Li, sp. nov.
B. pentalocula Hoo ex Hoo et Tseng(1965), pro parte.
Species affinis B. pentaloculae Hoo, sed foliolis subtus luteo-lepidotis, ovario 3-lobulare differt.
描述
喬木,高3-8米;枝上有圓錐狀刺。指狀複葉,有小葉5,稀3;葉柄長10—18厘米,無毛,具條紋;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先端分離成2個小裂片,肺狀,外面有明顯的皮孔;小葉橢圓狀長圓形至橢圓狀矩圓形,長10—18厘米,寬3.5—6(-8)厘米,先端漸尖至鐮狀長漸尖,基部近圓形或圓形,邊緣疏生鋸齒,上面無毛,下面疏生淡黃色鱗片,側脈8—12對,在兩面明顯隆起,網脈在上面顯著,下面不十分顯著;小葉柄長0.8-3.5厘米,無毛。花序未見。果序為多數傘形果序組成的圓錐果序,顧生,開展,長約30厘米,花序軸初時有銹色絨毛,後變無毛,基部有數枚鱗片,卵形,被銹色絨毛;傘形果序直徑約4厘米,有果14-16個;總果柄長2.5—4厘米,疏被銹色絨毛;苞片生於總果柄的基部,卵狀三角形,長約4毫米,被銹色絨毛。小苞片披針形,長2—3毫米,外面密被銹色絨毛;果柄長1—1.5厘米,密被銹色絨毛。果成熟後黑色,倒卵狀,直徑9—13毫米,外面被銹色絨毛;萼有不明顯的5齒;子房3室,往往有1—2個胚珠不發育為種子;花柱合生成短柱狀,長約1毫米,基部擴大連合成圓錐狀花盤,其上有時具栓皮質斑點。果期11—12月。
分布及生境
產雲南東南部(麻栗坡),生於海拔1100—1500米的石山密林中。
雲南:麻栗坡,八布區雲嶺猴子地,林中文654(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