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類祖先生活在哪裡?

鯨類是典型的水生動物,體呈流線形,似魚,故俗稱鯨魚,實際上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動物。 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德河灘從事發掘工作的考古學家,發現了大約4500萬年前的史前鯨魚的化石。 從現代鯨的骨骼系統可以證實鯨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由陸地進人海洋的事實。

 鯨類是典型的水生動物,體呈流線形,似魚,故俗稱鯨魚,實際上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動物。“鯨的大腦是地球上所有動物中最大的和最複雜的”,它們是群居和敏感的動物,記憶力很強,而且在群體中有照顧後代和互相幫助的強烈傾向”。鯨又是世界上最大的動物,最大的藍鯨體長達33米,體重達160噸。人們也許會問:這種體軀龐大的鯨的祖先是生活在陸地還是生活在海洋?

4500萬年前的史前鯨魚化石

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德河灘從事發掘工作的考古學家,發現了大約4500萬年前的史前鯨魚的化石。業已發掘出的這一動物化石,長達17米它的顱骨、脊椎和魚鰭都保存完好。專家們認為,“路易斯安那鯨”是考古學家發現的鯨魚標本中保存最完好的一種,這一發現有助於科學家對這類動物的進化,以及遠古時代生態條件的變化得出更確切的結論。對遺骸的初步研究就得出令人鹹興趣的成果:這個鯨類老“祖宗”有更結實的骨骼,它的鼻孔(呼吸孔)所處的位置要低得多,但它的前鰭卻比現代鯨魚長得多。

專家們認為,這一發現證實了這樣一種理論,即鯨魚最初是生活在水裡的,隨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遷居在陸地,以後又重返海洋生活。

科學家對化石骨酪進行研究後,又得出一個有趣的結論。雖然鯨魚是在離墨西哥灣200多千米遠的地方發現的,但它並非死於陸地,卻死在50—60米的深水裡。這說明,當時的大部分北美南海岸都是在海底。

5000萬年前的原始鯨魚化石

據美國《科學新聞》報導,美國密執安大學的古生物學家菲力普·迪·金傑里奇發現了至今為止最古老的鯨魚化石。它們是鯨的一個頭蓋骨的後部和幾顆牙齒。金傑里奇認為這是一種居住在5000萬年以前的“特塞斯海”的鯨。他說:這些化石是1978年在巴基斯坦境內喜馬拉雅山麓一個緻密岩層里找到的。它們同這個地區內的一些陸地和海洋的哺乳動物的遺骨混雜在一起,而這個地區曾經一度是條海岸線。這就使人構想,這種原始的鯨可能曾經是一種海洋和陸地的兩棲者。

他還進一步推測,這種鯨有1.8-2.4米長,180-200千克重,是幾種“過渡性動物形態”之一,這些動物“白天在海里以魚為食,夜間又返回陸地”。他說,在始新世時期,鯨狠可能仍有四肢。

金傑里奇博士認為,原始鯨魚生長在陸地上靠獵取其他動物和魚類為生,後來,由於大量的魚類的引誘,使它們逐漸移向大海而且更重要的是鯨魚化石的中耳保存完好,同陸生哺乳動物的中耳完全一樣。

從現代鯨的骨骼系統可以證實鯨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由陸地進人海洋的事實。現代鯨魚的頭骨發達,腦顱部小,顏面部較大,額骨極窄,展向左右兩側,前頜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構成較長的吻都,下頜骨同吻部相適應。鰭肢的肩帶骨中缺鎖骨,肩胛骨寬闊成扇形,肱骨顯著縮短,橈骨和尺骨扁平。具五指,但第一和第五指縮減僅留有痕跡,第二和第三指很長,特別是第二指最長。

從骨骼系統圖中可看到鯨前肢具五指和具後肢骨,可以看出鯨在史前是生活在陸地上靠四肢爬行生活,而當鯨進人海洋生活之後,為適應海洋中的游泳生活,前肢變成薄而扁的鰭狀,後肢退化,體外無痕,退化後的後肢骨化為一極小的弓形骨,完全同椎骨分離,且埋於皮下。背鰭或無,尾鰭沒有骨骼,由結締組織和脂肪組成。尾鰭展平成左右兩翼,成為主要游泳器官。由此可以看出,鯨在漫長的歷史征程中由陸地進入海洋的事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