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肢骨
組成部分
1.髖骨(os coxae,hip bone):構成骨盆和臀部的基礎,由髂骨、恥骨和坐骨連成。三塊骨結合處形成杯狀的關節窩,稱為髖臼(acetabulum),內有半月形關節面和非關節窩,後者供圓韌帶附著。
(1)髂骨(os ilium):是三角形的扁骨,前部的外側角形成髖結節,內側角形成薦結節,後部參與形成髖臼。在髂骨內側面上有粗糙的耳狀面,與薦骨翼成關節。
(2)恥骨(os pubis):形成骨盆底的前部,並作為閉孔的前緣。內側部與對側相接,參與組成骨盆聯合;外側部參與構成髖臼。
(3)坐骨(os ischii):形成骨盆底的後部,後緣粗厚,與對側共同形成坐骨弓。後外側角特別發達,形成坐骨結節。其前緣形成閉孔的後緣,外側部參與形成髖臼。
骨盆是由兩側的髖骨和頂壁的薦骨及前四個尾椎與兩側的薦坐韌帶形成的,呈前寬後窄的圓錐形腔。前口為骨性,後口僅背側和腹側為尾椎和坐骨,兩側則為薦坐韌帶的後緣。
2.股骨(os femoris):為體內最大的管狀長骨,從髖臼伸向前下方。骨幹呈圓柱狀,在內側緣近1/3處有一粗厚的嵴,稱小轉子。外側緣在與小轉子相對處有一較大的突,稱第三轉子。近端寬大,內側是一球形的關節面,稱為股骨頭;外側粗大突出,稱為大轉子。股骨遠端粗大,前部由兩個嵴形成一滑車關節面,與膝蓋骨成關節;後部形成兩個髁,與脛骨成關節。兩髁是球形的關節面,髁的上方側部是上髁,兩髁間的窩稱髁間窩,人的股骨見。
3.膝蓋骨(patella):又稱髕骨,是體內最大的一塊籽骨,與股骨遠端的滑車成關節。膝蓋骨呈頂端向下,底面朝上的短楔狀。
4.小腿骨(ossa cruris):包括脛骨(tibia)和腓骨(fibula).脛骨較大位於內側,呈三梭柱狀長骨,近端有兩個髁。近端的前面有彎向外側的突起,稱脛骨結節。遠端接跗骨,其兩側突出的部分,稱為外側踝與內側踝。腓骨位於脛骨的外側,較細,由一小腿間隙與脛骨分開。
5.後腳骨:由跗骨、跖骨和趾骨組成。在人稱足骨。
(1)跗骨(ossa tarsi):由三列短骨組成.近列兩枚,內側的稱距骨(talus)有一滑車與脛骨的遠端成關節。外側的稱跟骨(calcameus),跟骨較長,在近端粗大,稱跟結節(tuber calcanei)。中間列是中央跗骨,位於兩列之間。遠列跗骨由內向外順次為第1、2、3、4跗骨。
(2)跖骨(ossa metatarsalia)、趾骨和籽骨:分別與前肢相應的掌骨、指骨和籽骨相類似,但較細長。
詳解各骨結構特徵
(一) 髖骨:由髂骨、坐骨和恥骨結合而成,3塊骨在外側中部結合處形成髖臼,與股骨頭成關節。
1. 髂骨:位於前上方,分髂骨體(寬而扁)和髂骨翼(三稜柱狀),髂骨翼外側角稱為髖結節,內側角為薦結節。
2. 坐骨:為不正的四邊形,位於後下方,構成骨盆底的後部。兩側坐骨在骨盆底壁正中由軟骨或骨結合在一起,稱坐骨聯合,是骨盆聯合的一部分。
3. 恥骨:位於前下方,構成骨盆底的前半部。兩側恥骨的內側緣由軟骨或骨結合形成恥骨聯合,恥骨聯合和坐骨聯合統稱為骨盆聯合;坐骨和恥骨共同圍成閉孔。
(二)股骨:為長骨,近端內側是球狀的股骨頭,頭的外側粗大的突起是大轉子。骨幹呈圓柱狀,股骨遠端前部是滑車關節面,與膝蓋骨成關節。後部為股骨內、外側髁,與脛骨成關節,髁的上方有上髁。
(三)膝蓋骨:呈頂端向下的楔形,後面為與股骨滑車形成關節的關節面。
(四)小腿骨: 包括脛骨和腓骨。
(五)跗骨:由近列跗骨、中央跗骨、遠列跗骨組成。近列跗骨內側是距骨,外側是跟骨,跟骨近端粗大,稱跟結節。中央跗骨僅有中央跗骨;遠列跗骨由內向外依次是第1、第2、第3和第4跗骨。
(六)跖骨:與前肢掌骨相似,但較細長。
(七)趾骨:分系骨、冠骨和蹄骨,與前肢指骨相似。
(八)籽骨:近籽骨2枚,遠籽骨l枚,位置、形態與前肢籽骨相似。
後肢的關節
(一) 薦髂關節:由薦骨翼和髂骨翼構成,囊壁短,其周圍有短纖維束固定,薦髂關節運動範圍很小。
(二) 髖關節:由髖臼和股骨頭構成的多軸關節。
(三) 膝關節:包括股脛關節和股膝關節。膝關節角在後方,屬單軸關節,可做伸屈動作。
1. 股膝關節:由膝蓋骨和股骨遠端前部滑車關節面組成。
2. 股脛關節:由股骨遠端後部的內外側髁與脛骨近端構成。
(四) 跗關節:又稱飛節,由小腿骨遠端、跗骨和跖骨近端構成的單軸復關節。
(五) 趾關節:分為系關節、冠關節和蹄關節,其構造與前肢指關節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