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圖案
大禹鑿門和鯉魚登龍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水經注》、《三秦記》等古籍中均有記載。《太平廣記》卷四六六“龍門”條引《三秦記》:“龍門山,在河東界。禹鑿山斷門闊一里余。黃河自中流下,兩岸不通車馬……每歲季春,有黃鯉魚,自海及諸川,爭來赴之。一歲中,登龍門者,不過七十二。初登龍門,即有雲雨隨之,天火自後燒其尾,乃化為龍矣。”而清張澍輯《三秦記》復云:“江海大魚薄集龍門下,數千,不得上。上則為龍,不上者魚,故云曝腮龍門。”後世民間傳說,遂謂為鯉魚跳龍門。唐李白《贈崔侍御》詩:“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即用此典。人們還用“登龍門”來比喻因得到有力者的援引而致顯耀。在科舉時代,參加會試獲得進士功名的,也被稱作為“登龍門”。鯉魚跳龍門,既是這個優美傳說的形象表述,更寄託著祈盼飛躍高升、一朝交運的美好願望。尤其是那些指望子弟靠讀書應試博取功名前程的人家,都把它當作幸運來臨的象徵。歷史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黃河氾濫。舜啟用鯀的兒子大禹繼承父業,治理洪水,禹的治水辦法是疏浚。玉帝命自已的小女兒下凡,化做塗山女,嫁給大禹為妻,幫他一起治水。大禹疏浚黃河之洪水至山西省河津西北,陝西省韓城東北,分跨黃河兩岸,形狀如同門闕之山崖壑口,終將洪水疏導,此壑口稱之禹門。居住在黃河中的鯉魚卻被衝出禹門,驟然跌出了十多丈深的大瀑布,鯉魚們也無法溯流而上,返回故鄉,因此鯉魚向大禹夫婦抗議著。塗山女笑了:「我去請奏玉帝,能躍上豁口者,馬上化為飛龍,騰雲上天,跌壞額鰓的,只能怨自己生來就是凡品啦,也別搗亂了…。」從此,每逢暮春季節,就有無數金色鯉魚循著黃河逆流而上,聚在禹門下,奮力跳躍,偶有一躍而過者,便化為蒼龍,騰飛九天之上。化龍飛升的禹門叫「龍門」,「一躍龍門,身價百倍」意即如此。
傳裝中,常以龍頭魚身的鰲魚來表現「鯉躍龍門」的典故。本堵表現滾滾江浪中,鯉魚在禹門下吐津迫,而躍過禹門成龍的鰲魚,展翅欲飛沖天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