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名片
鮑里斯·彼得洛維奇·葉基莫夫(Борис Петрович Екимов),1938年11月19日出生於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伊加爾卡,俄羅斯聯邦作家、實事評論家。個人履歷
鮑里斯·彼得洛維奇·葉基莫夫1938年11月19日出生於克拉斯諾雅爾斯克邊疆區伊加爾卡的一個職員家庭。1939年父親去世後全家搬遷,最後定居在頓河喀拉蚩。
在工廠里做過車工、鉗工、工具機校正工、電工等工作,在秋明州和哈薩克斯坦當過建築工人,還曾在鄉村學校任勞動教師。
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1972年參加在烏里揚諾夫斯克舉辦的青年作者回憶。1976年加入俄羅斯作家協會。1979年從高級文學進修班畢業。在自己的創作生涯中,葉基莫夫在著名的文學刊物《我們的同代人》、《旗幟》和《新世界》上發表作品20多篇。
從1985年至1991年期間,俄羅斯社會主義共和國作家協會會員。
從1987年起為《文學俄羅斯》周報的編輯,《故鄉》雜誌社編輯。
從1994年起為俄羅斯作家協會會員。
1997年起為俄羅斯聯邦國家獎委員會成員,1997年獲得布克獎。
1998年起為《小說半月刊》的編輯。
2008年獲得索忍尼辛獎。
其大量作品被翻譯成英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德語和法語等語言。其作品《牧人的星星》被收入總統圖書館——只有最優秀的俄羅斯作家的作品才會被該圖書館收藏。
創作經歷
1965年開始發表作品,處女作短篇《紅軍同志》。1976年加入俄羅斯作家協會。1979年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高級文學進修班。
他在“改革”年代發表的短篇小說集《為了熱麵包》、《治癒之夜》和長篇《父母的房屋》、《牧民的星星》等在讀者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因為其作品的主題一直是描寫普通人的現實生活,而被稱為頓河地區文學傳統的引路人。勞動報的創始人德米特里·舍瓦羅夫認為:“所有的人,只要是讀過一次他的作品,就會永遠記住他。儘管他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頓河農莊的居民,但每個人都會覺得,這是在講述我們的故事,是我們的生活。他的作品將作為俄羅斯文學這二十年的見證而永存。”
亞·索忍尼辛認為:“在最近十年里,俄羅斯農村的存在本身似乎已經走出了我們的視野,如果不談到文藝領域的話——葉基莫夫正是作為一名全新的農村題材作家走入文壇的。在很多色彩鮮明的短篇小說和隨筆特寫中,葉基莫夫勾畫出人們知之甚少的現代農村地域,它的嶄新民俗、變遷改動和嚴峻危機。這些鮮活的葉基莫夫式的畫卷洪流撥動著我們對當今複雜農村生活的觀念,正幫助恢復民族實體的完整性,哪怕這一點只是想像出來的。”
成就及榮譽
1976年,《我們同代人》雜誌社獎
1987年,《文學報》獎
1994年,蒲寧獎
1996年,《新世界》雜誌社獎
1997年,莫斯科-彭內獎
1998年,獲得俄羅斯國家獎文學與藝術類獎
1999年,史達林格勒獎
2008年,索忍尼辛獎
主要作品
1965年,短篇《紅軍同志》
1974年,小說集《紅衣女郎》
1975年,小說集《在自己家裡》
1977年,中篇《博羅達特的短暫時光》
1978年,小說集《軍官太太》
1980年,短篇《順利到達》
1982年,小說集《頓河哥薩克之歌》、小說集《最後一座農舍》
1983年,短篇《工作的人》
1984年,小說集《為母親找新年樅樹》(包括短篇《官方的人》、《快活的淡黃髮男子沃洛佳》、《少校》、《和舒羅奇卡同一輩的人》、《秋天的浴場》等)、中篇《霍留沙的宅院》、
1985年,小說集《私人調查》
1986年,小說集《為了熱麵包》、小說集《治癒之夜》
1987年,小說集《活著的靈魂》
1988年,長篇《父母的房屋》
1989年,長篇《牧人的星星》
1990年,長篇《告密》
1995年,小說集《最高尺度》
1997年,中篇《我們的老房子》
1996年,短篇《寒水之側》、《乞科馬索夫》、《棚頂的小貓》、《賣女》、《泉水邊》、《麥地》和《頓河魚湯》
1999年,葉基莫夫文選(上下冊)
2000年,中篇小說《皮諾切特》
2006年,小說集《父母的星期六》